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艺术与宗教在认识、掌握世界的方式上有某些共同之处。审美感情与宗教感情一样,往往都是超脱日常生活的感情,追求精神愉悦而不是物质满足,具有不少相似之处。马克思认为艺术的、宗教的方式都同属于一个领域,它们在掌握世界的方式上与科学有着本质的不同。
艺术与宗教的密切联系,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文艺的利用。尤其是中世纪的欧洲,宗教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影响遍及当时社会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宗教艺术几乎取代了世俗的艺术,直接影响着各种艺术的发展。宗教对艺术的利用,不仅在西方存在,在中国也同样存在,尤其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各门艺术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仅仅从敦煌、云岗、龙门、麦积山这四大石窟,就可以看到佛教对绘画、雕塑、建筑、文学的巨大影响。
宗教影响艺术,首先表现在利用各门艺术来宣传宗教,为艺术提供了宗教题材和内容。对后世欧洲文化发展起过巨大作用的《荷马史诗》,正是在神的故事和关于特洛伊战争的英雄传说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从建筑艺术来看,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和古希腊的神庙,到中世纪遍布欧洲的哥特式教堂,从佛教的庙宇到伊斯兰教的清真寺,都可以看到宗教的巨大影响。敦煌、云岗等石窟中大量宗教题材的绘画、雕塑,更是直接以造型艺术的方式,讲述了“舍身饲虎”“割肉贸鸽”等佛经故事,塑造出佛、菩萨、天王、力士等宗教人物形象。
宗教对艺术的影响,尤其表现在它具有促进艺术发展和阻碍艺术发展两种相反的作用上。由于宗教常常利用艺术来形象地宣传教义,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促进了艺术的发展,为许多艺术家提供了艺术实践的天地和舞台,在客观上起到了推动艺术发展的实际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宗教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艺术的发展,如中世纪欧洲的教会文学,其基本主题是宣传基督教教义,宣扬“原罪”,禁欲主义和宿命论思想,产生了大量艺术低劣的福音故事、赞美诗、宗教剧,使这个时期的艺术沦落为替宗教服务的“神学婢女”,受到严重的破坏,极大地阻碍了中世纪欧洲文艺的发展,导致了中世纪艺术的普遍衰落。
艺术影响宗教,主要表现在参与宗教活动。早在艺术诞生的初期,原始的歌舞、表演、绘画、雕刻等,在当时也是一种巫术或宗教活动,远古的图腾歌舞本身就是一种狂热的巫术礼仪活动。这种原始图腾歌舞有如痴如狂的舞蹈,也有狂喊高呼的咒语,还有敲打奏鸣的器乐,更有类似绘画作品的图腾面具,以及带有戏剧性的原始宗教祭祀仪式等,只是到后来,这种图腾歌舞才衍变分化为歌、舞、诗、乐、绘画、戏剧等等。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艺术仍然参与着宗教活动,从音乐来看,基督教有唱诗班,有多声部的宗教歌曲,有管风琴弹奏的音乐,还有专门的弥撒曲、安魂曲等宗教音乐,用于基督教各种不同的宗教仪式或宗教活动。
马克思曾形象地指出,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宗教是人的自我意识的丧失,艺术却是对人的自由创造本质的确证;宗教劝人到天国去寻求精神安慰,艺术却鼓励人们热爱并珍惜现实生活;宗教作为鸦片麻痹人的精神,艺术却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个性的必要手段。因此,虽然宗教由于利用艺术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艺术的发展,但从根本上讲,宗教也阻碍、束缚和限制着文艺的发展。
(节选自张瑞麟编《艺术学概论·学习指导书》)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与宗教在认识、掌握世界的方式途径上有很多相同之处,从本质上讲它们是一致的。 |
B.艺术审美无需依赖日常生活的体验,它更多的是追求精神愉悦,在物质享受上要求不高。 |
C.不管在西方还是中国,都存在着宗教利用艺术的例子,中世纪的欧洲,宗教的影响广泛而深入。 |
D.宗教对艺术更多的是利用,纵观中西方的艺术发展史,宗教的存在严重阻碍了艺术的发展。 |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世纪的欧洲,艺术几乎成了宗教的附属品,宗教影响到社会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各个方面。 |
B.为起到宣传宗教的目的,古希腊文学巨著《荷马史诗》取材于特洛亚战争的英雄传说和神话故事。 |
C.宗教利用各种艺术形式扩大影响力,如我国敦煌、云岗等石窟中存在大量宗教题材的绘画、雕塑。 |
D.宗教虽然在客观上推动了艺术的发展,但它对艺术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小觑。 |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与宗教在早期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歌舞、绘画等艺术起初主要是一种巫术活动或宗教活动。 |
B.宗教利用艺术,艺术也在不断地影响并改造着宗教,使其不断转向世俗的以审美为主的发展之路。 |
C.《水浒传》、《三国演义》在某些人物塑造及情节设置上宗教色彩浓厚,与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有关。 |
D.宗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艺术的发展,所以艺术要发展就必须摆脱宗教的束缚,紧密联系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