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 《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贾母忙哄他道:“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处,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了:一则全殉葬之礼,尽你妹妹之孝心;二则你姑妈之灵,亦可权作见了女儿之意。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你如今怎比得他?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说着,便向丫鬟手中接来,亲与他带上。宝玉听如此说,想一想大有情理,也就不生别论了。
【小题1】贾宝玉对林黛玉有“四问”:问读书、问名、问字、问玉。为什么把“问玉”放在最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人们交往,往往是先问一般情况,如姓名、干什么等,而后问到实质的问题,这样安排符合礼俗常情。
B.因为“问玉”是由“问名”、“问字”引发而来的,把“问玉”放在最后,以便水到渠成形成高潮,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C.因为先问读书、问名、问字,最后问玉,可以使情节波澜起伏,跌宕生姿。
D.因为这两个人名字中都有“玉”,宝玉又身佩“通灵宝玉”,因而引起宝玉对“玉”的联想,所以把“问玉”放在最后顺理成章。
【小题2】对贾宝玉“摔玉”这一举动的思想意义,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体现了贾宝玉对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迷信的反叛精神。
B.体现了贾宝玉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世俗观念的挑战。
C.体现了贾宝玉背叛封建社会、渴望男女平等和个性解放的性格
D.体现了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叛逆性格和对林黛玉的爱慕之情。
【小题3】下面的人物语言最能表现贾宝玉叛逆性格的一句是(    )
A.“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B.“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C.“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
D.“家里姐姐妺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31 11:02: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话说袭人见贾母王夫人等去后,便走来宝玉身边坐下,含泪问他:“怎么就打到这步田地?”宝玉叹气说道:“不过为那些事,问他做什么!只是下半截疼的很,你瞧瞧打坏了那里。”袭人听说,便轻轻的伸手进去,将中衣褪下。宝玉略动一动,便咬着牙叫“嗳哟”,袭人连忙停住手,如此三四次才褪了下来。袭人看时,只见腿上半段青紫,都有四指宽的僵痕高了起来。袭人咬着牙说道:“我的娘,怎么下这般的狠手!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地位。幸而没动筋骨,倘或打出个残疾来,可叫人怎么样呢!

正说着,只听丫鬟们说:“宝姑娘来了。”袭人听见,知道穿不及中衣,便拿了一床袷纱被替宝玉盖了。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 说毕,递与袭人,又问道:“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了。”又让坐。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心中自思:“我不过捱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想着,只听宝钗问袭人道:“怎么好好的动了气,就打起来了?”袭人便把焙茗的话说了出来。

宝玉原来还不知道贾环的话,见袭人说出方才知道。因又拉上薛蟠,惟恐宝钗沉心,忙又止住袭人道:“薛大哥哥从来不这样的,你们不可混猜度。” 宝钗听说,便知道是怕他多心,用话相拦袭人,因心中暗暗想道:“打的这个形象,疼还顾不过来,还是这样细心,怕得罪了人,可见在我们身上也算是用心了。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老爷也欢喜了,也不能吃这样亏。但你固然怕我沉心,所以拦袭人的话,难道我就不知我的哥哥素日恣心纵欲,毫无防范的那种心性。当日为一个秦钟,还闹的天翻地覆,自然如今比先又更利害了。”想毕,因笑道:“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调唆:一则也是本来的实话,二则他原不理论这些防嫌小事。袭姑娘从小儿只见宝兄弟这么样细心的人,你何尝见过天不怕地不怕、心里有什么口里就说什么的人。” 袭人因说出薛蟠来,见宝玉拦他的话,早已明白自己说造次了,恐宝钗没意思,听宝钗如此说,更觉羞愧无言。宝玉又听宝钗这番话,一半是堂皇正大,一半是去己疑心,更觉比先畅快了。方欲说话时,只见宝钗起身说道:“明儿再来看你,你好生养着罢。方才我拿了药来交给袭人,晚上敷上管就好了。”说着便走出门去。袭人赶着送出院外,说:“姑娘倒费心了。改日宝二爷好了,亲自来谢。”宝钗回头笑道:“有什么谢处。你只劝他好生静养,别胡思乱想的就好了。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倘或吹到老爷耳朵里,虽然彼时不怎么样,将来对景,终是要吃亏的。”说着,一面去了。

袭人抽身回来,心内着实感激宝钗。进来见宝玉沉思默默似睡非睡的模样,因而退出房外,自去栉沐。……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只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忽忽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我虽然捱了打,并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听了宝玉这番话,心中虽然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一句话未了,只见院外人说:“二奶奶来了。”林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连忙立起身说道:“我从后院子去罢,回来再来。”宝玉一把拉住道:“这可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林黛玉急的跺脚,悄悄的说道:“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取笑开心呢。”宝玉听说赶忙的放手。黛玉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出后院而去。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四回)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节选内容主要写的是宝玉被其父贾政暴打后袭人、宝钗、黛玉三人的表现,作者对这三人均运用了语言、心理和行动描写,人物形象鲜明。
B.文章通过写宝玉恍恍惚惚中梦见蒋玉菡、金钏儿、林黛玉等人,既写出了贾宝玉挨打后伤情之重,也暗示了贾宝玉挨打的原因。看似不起眼的闲笔,实则是很高明的设计。
C.薛宝钗退场时,宝玉正欲说话,宝钗主动告辞;林黛玉退场时,宝玉话语未了,黛玉被迫离开,这一细节反映了钗黛二人对宝玉的用情之差异。
D.林黛玉哭了半天之后,仅仅向贾宝玉说了一句话:“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这句话虽短,但意味深长,里面包含着沉痛、体贴、哀怨,同时也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委屈。
【小题2】“袭人看时,只见腿上半段青紫,都有四指宽的僵痕高了起来。袭人咬着牙说道:“我的娘,怎么下这般的狠手!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地位。幸而没动筋骨,倘或打出个残疾来,可叫人怎么样呢!”袭人的这句话有几层含义?试加以分析。
【小题3】文章前后分别讲到了薛宝钗和林黛玉探望宝玉的过程,他们如何表达对宝玉的深切情感?分别体现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同类题2

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红楼梦》第三回中有《西江月》词二首如下: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①。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②,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小题1】下列选项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相关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A.“好皮囊”说的是贾宝玉相貌好,小说中描写他第一次出场时“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瞋视而有情。
B.怕读文章”说的是贾宝玉不愿读科举时文,更不愿意读那些“圣贤”的说教文章,并不是真的说贾宝玉不读书,其实贾宝玉读的书很多,他只是不愿意为科举而读书。
C.“行为偏僻”就是说贾宝玉不乐于与人交往,整日只在女儿堆里混;“性乖张是说贾宝玉性格乖巧、张扬,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富家公子。
D.“纨绔”指富贵人家子弟穿的细绢做成的裤子,泛指有钱人家子弟的华美衣着,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膏粱”意为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的饭菜,借指富贵。人家及其后嗣。
【小题2】你是否同意词作中划线的两处句子对贾宝玉的评价?请任选一处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结合小说中的情节说一说你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