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20世纪90年代红极一时的《正大综艺》到21世纪初火爆荧屏的《幸运52》《开心辞典》等,这些栏目开启了观众对文化类节目浓厚的兴趣和热议的主题。近几年兴起的《传承者》《喝彩中华》《诗歌之王》在汉字、成语、诗词、书信等看似习以为常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寻找承载时代风骨的精神内核,让文化类节目再度引人注目。尤其是《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朗读者》等文化节目从众多明星真人秀中突围,让传统文化以更轻盈活泼的姿态进入大众视野,深入人心,实现了收视口碑双丰收。这一现象不仅得益于政策导向的助推,更是节目制作理念积极对接时代变迁和行业发展变化的结果。在当下的传播语境下,互联网带来了观看方式和传播渠道翻天覆地的改变,内容收看早已突破了单一的电视端口,呈现移动化、碎片化的趋势。这意味着内容生产者要更精准地服务于受众需求,让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与现实生活、社会心理、审美取向乃至时代精神同频共振。
时代语境渗透和影响着电视语言。从说教式的知识教育普及,到观众易参与的问答竞赛,再到以故事讲述、情怀传递、文化传承为核心的全民互动模式,文化类节目“讲文化”“悟文化”,荧幕内外互动,全民参与,经历了模式更新与电视叙述语态的蝶变。一档能被称为“现象级”的文化类节目还要能延展“客厅时光”,突破平台与圈层的壁垒,通过激发受众创作与个性化解读的欲望,深入渗透受众生活。以央视的《朗读者》为例,节目利用“朗读亭”将朗读热从线上推延至线下,形成人际传播格局,在社会的非触网人群中也产生了强烈反响。
文化类节目的成功不应止步于传播层面,更要致力于文化的有效传承,在创新表达中凝聚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所以,内容生产者必须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找与现代受众的认知、情感、生活相契合,与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可匹配的融合之处。正所谓字句诗词有乾坤,文理情怀通古今。《中国诗词大会》里的唐诗宋词距今虽千年之遥,却呼应当代人对“诗与远方”的憧憬向往——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迈,也有“执手相看泪眼”的婉约,有“依依墟里烟”的田园,也有“长河落日圆”的塞外……节目让受众与东坡饮酒、秦观夜话,与稼轩论剑、清照煮茶,实现了中华文脉与当今时代的连接。藏于隽永文字中的,还有共通的情感共鸣和意趣思考。在《朗读者》中, 96岁翻译家许渊冲分享他对文学的执着和生命的思考时,提出“一切办法中最好的办法是延长我们的白天,从夜晚偷几点钟”,也让正在现实生活中为梦想努力拼搏的观众心有戚戚。编导挖掘朗读文本背后的人生经历和价值感悟,使传世佳文的作者、各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嘉宾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因同一篇文字跨越时空限制,达成情感上的共通与精神的交融。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文化类节目借中华五千年文化底蕴之基,遥遥相应今日时代之主题,成为观众荧屏内外、跨越时空的精神相聚处,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被称为综艺节目中一股清流的文化类节目,未来必将滋润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丰富中国人的思想世界。
  (《光明日报》2017年11月14日 )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类节目引人关注是因众多明星参与其中,观众获得了情感的共通和精神的交融。
B.文化类节目经历了形式多样的模式更新与电视叙述语态的蝶变,现在已经完全成熟。
C.文化类节目的成功要求内容生产者必须找到社会现实与时代精神可匹配的融合之处。
D.文化类节目被称为综艺节目中的一股清流,已经彰显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从文化类节目栏目的变化谈到传播形式的演变,再到文化的有效传承,最后对文化类节目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B.文化类节目种类繁多,作者没有面面俱到,而主要以《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这两个节目为例,让行文更有针对性。
C.文章在谈到对文化的有效传承这一问题时,提及了众多名人,并引用名言名句,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文化气息。
D.在谈及综艺节目如何深入人心时,作者主要从节目制作理念积极对接时代变迁和行业发展变化方面进行了分析。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诗词大会》内容丰富,受众能与不同时代的人对话,实现了中华文脉与当今时代的连接,正所谓“文理情怀通古今”。
B.《朗读者》利用“朗读亭”将朗读热从线上推延至线下,在非触网人群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因而被称为“现象级”的节目。
C.在当下的传播语境下,受互联网的影响,观看方式和传播渠道发生了巨大改变,内容收看呈现移动化、碎片化的趋势。
D.文化类节目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已成为观众荧屏内外、跨越时空的精神相聚处,未来必将滋润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25 05:06: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一片槐树叶
纪弦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竟没有些微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呢。
故国哟,呵呵,要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让我再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小题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节“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初步展示全诗的中心意象,点明诗人感情的触发物,并由此引出下一节所要表达的更深情感。
B.第一节四句均采用白描手法,从外形和意蕴两方面对“一片槐树叶”作了集中的描绘,突出了全诗的中心意象,加强了感情渲染。
C.第三节第一句再次点明“槐树叶”,它“蝉翼般轻轻滑落”,既表现槐树叶轻而且薄,也抒写了主人公小心翼翼、备加爱护的心态。
D.结尾一句和首句呼应,从视觉再一次写槐叶,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完成了全诗中心意象的整体构造,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像余地。
E. 诗歌最后一个长句分四行来写,既是为了诗的外在形式的需要,也是为了表达主人公思乡之情的悠远深长。
【小题2】请简要分析第一节诗中诗人的感情变化。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截至2018年6月11日12时,中新网PC端调查结果显示,有88.9%的网友在电商平台购物过程中,有过网购信息被泄露的经历。中新网官方微信的调查数据显示,有596位网友遭遇过网购信息泄露,占投票人数比例的71%。
信息被泄露后,一些上门推销、诈骗电话短信、垃圾邮件、神秘包裹等不请自来。调查显示,其中最困扰网友的事诈骗电话和短信。中新网PC端与微信端均有超过70%的网友表示,诈骗电话、短信是自己信息泄露后最困扰自己的事情。而此前中国银联就曾利用大数据分析向社会发布安全提醒,电信诈骗案、盗窃银行卡、非法套现、冒用他人推行卡、网络消费诈骗等,其中超过90%是由于个人信息泄露引致,已成为犯罪主要源头。
(摘编自中新网2018年6月12日)
材料二:
Andriod应用获取用户手机隐私仅限比例 ios应用获取用户手机隐私权限比例

2017年安卓应用获取用户手机隐私权限比例    2017年苹果应用获取用户手机隐和权限比例
(选编自2017年度《网络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研究分析报告》)
材料三:
继vivo NEX用户发现QQ浏览器偷偷调用摄像头事件之后,2018年7月1日,又有用户发现,使用百度输入法打开手机自带的浏览器进行搜索时,在无任何操作的情况下,手机顶部显示“百度输入法正在录音”,并且会提示用户是否要禁止它。
2017年度《网络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研究分析报告》显示,2017下半年,安卓应用中网络游戏、常用工具成为获取用户手机隐私权限占比最高的两类应用,分别达到茯取隐私权限应用总数的24.4%和18.8%。首次打开App时,对方会要求开启各类权限,有些甚至与App的使用内容丝毫无关。在用户对软件的权限请求默许的情况下,用户的通话记录、短信、通讯录位置信息、设备信息等都可以被软件后台记录,并发送到服务器上。
DCC1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认为,作为隐私信息产生的源头,用户需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杜绝一切隐私数据被泄露的可能。具体可从以下五点着手:一是下载软件选择正规渠道,如应用宝、安卓市场等;二是谨慎填写个人隐私信息,防止信息被无谓的采集;三是管理手机软件中的隐私权限,了解软件权限行为,关闭不必要的授权;四是防范公共WiFi,转账与支付时改用数据流量;五是通过“恢复出厂设置-格式化-反复拷入大文件并删除”三步骤,彻底清理旧手机信息。
(摘编自澎湃新闻2018年7月2日)
材料四:
如果用户发现手机应用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窃取自己的隐私信息,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或有关行业自律机构如中国互联网协会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委员会投诉。
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周辉说,根据《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要求,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者和互联网应用商店服务提供者应当配合有关部门依法进行监督检查,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设置便捷的投诉举报入口,及时处理公众投诉举报。如果公众对处理结果不满意或投诉举报不畅的,还可以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投诉举报。“也可以向工信部门举报,如果有初步的证据,可以对应用程序的开发者提起民事诉讼。”他补充表示。
周辉表示,对手机应用的监管,主要部门为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公安部门。虽然三管齐下,但部门之间职责仍有一定交叉,主管部门的职责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此外,有关违规行为难以被发现,用户个人举证难度和成本都很高,这些都是维护个人隐私权会遇到的难题。
(选编自《科技日报》2018年7月11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购信息泄露可能招致电话、短信骚扰诈骗等,甚至可能带来更严重的财产损失,不可不格外重视防范。
B.从材料二来看,2017年下半年,超过80%的手机App会获取用户隐私权限,安卓和苹果手机这一比例都有所上升。
C.手机隐私权限一旦开启,意味着用户的通话记录、短信、通讯录、位置信息、设备信息都将被不法分子窃取。
D.对于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做好防范,另一方面也要有维权意识,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隐私权不受侵犯。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新网PC端与微信端调查结果和中国银联大数据分析说明,借助于个人泄露的信息实施的犯罪所占比例已相当高。
B.材料二显示,苹果手机2017年下半年获取用户隐私比例增速远大于安卓手机获取用户隐私比例的增速。
C.对于手机隐私信息保护,用户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最为重要,要从源头上防止信息泄露,不能只考虑使用方便而无所顾忌。
D.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和公安部门虽然都负有对手机应用的监管职责,但职责和分工还不明确,存在推诿扯皮的问题。
【小题3】结合材料,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面对各种信息泄露造成的隐私安全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嵌在新诗和旧体诗之间的“凝视”

杨绣丽

应该有一个湖泊,这座湖泊可以称为“凝视”。

萨特认为,“他人的凝视带来羞耻或骄傲,并呈现出凝视对面的我本身,使我有了生命”。拉康则认为在诗歌中我们的词语将受到万物的影响,他说:“通过凝视,我进入了光,我接受的正是来自凝视的影响。”在我们的哲学系统中,这种凝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万物的秉性流淌在诗的血液里。

在这些年的诗歌创作过程中,我感受到文学的“凝视”包含了三个层面:视力、视角和视野。视力代表天赋、才华,视角是生活经验带来的条件反射,视野则是最高层次的境界,体现情怀。天才诗人具有独特的视力,诗句奇特而充满想象;至于视角,每个人人生经历不同,观照事物角度也不同。而旧体诗中最为重要的凝视,以其持久关注,格物致知,深入物理,产生出一张人文情怀的事业,这可以说是旧体诗流动不息的古典风骨。

新诗作为中国文学土壤上生长出来的树木,无疑受到西方现代诗歌的疑视般的照耀或者说是浇灌。有趣的是,西方现代诗坛中很多大人物又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穿越千年风云的“凝视”,像英美诗坛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庞德就对中国旧体诗推崇有加。

但是,我们今天网络上的很多诗歌,应该说越来越缺少凝视,既缺少对万物的凝视、对心灵的凝视,也缺少对古典诗的凝视。我们有很多还值得一读的新诗,体现的主要还是视角的个人化、差异感。但在情怀的挖掘和追寻中,众多的新诗丧失了旧体诗那种风骨,而风骨往往就是普世的情怀。譬如说城市诗。其实古人中有很好的城市诗作,像辛弃疾的《青玉案》,不只关注城市元宵夜,更在“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落寞和追求中树立了情怀,孕育出风骨。而我们今天很多城市诗,只呈现了万物生长的表面,却很难穿透现实的薄膜,深入到情怀。所以新诗的视野,还是要向古人学习,向旧体诗学习。

我想,新诗必须而且永远会从古诗中获得古典的“凝视”。当新诗勇于接受旧体诗的“凝视”,自觉接受古典诗光辉的影响,我们的诗歌之路一定会开开拓得更深,我们的心灵湖泊一定会来得更为广阔而辽远……

(《博览群书》2017年第10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凝视”相关阐述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萨特认为,“他人的凝视带来羞耻与骄傲,并呈现出凝视对面的我本身,使我有了生命”,他强调了“凝视”对自我的重要性。
B.拉康说,“通过凝视,我进入了光,我接受的正是来自凝视的影响”,他认为诗歌语言将受到“光”的凝视,受到万物的影响。
C.在中国古典诗歌系统中,“凝视”是指万物的秉性流淌在诗歌的血液中,从而使得诗人和读者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D.文学的“凝视”包含了视力、视角和视野三个层面,视力只为天才所有,视角关乎经历,视野关乎情怀。
【小题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持久关注,格物致知,深入物理”,体现了诗歌流动不息的古典风骨和人文情怀,是旧体诗中最重要的“凝视”。
B.中国新诗受到西方现代诗歌的“凝视”,西方很多现代诗人又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凝视”,这说明“凝视”可以跨时跨域发生。
C.我们还是有很多值得一读的新诗的,比如有些城市诗,因着它们个人化的视角和普世情怀,在众多无风骨的网络诗中独树一帜。
D.将中国诗歌之路开拓得更深更广,重要的途径是自觉接受古典诗光辉的照耀,穿透现实的薄膜,深入到情怀。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乾隆二十八年冬,苏州城内大雪盈门。
腊月初六清早,雪后初霁,玉雕师傅陈唯友推开自家大门,发现门楼下蜷卧着一个少年,厚厚的雪花没及少年的胸襟。陈师傅急步上前呼唤,少年已无声息,伸手一探,气若游丝。陈师傅忙唤徒弟们将人抬至屋内,加覆棉被,喂饮热汤,良久方才醒来。仔细询问,乃是徽州人氏,年方十四,因家乡连年遭旱,家人皆被饿死,留下这少年背井离乡,独自流落到苏州城,恰逢连日风雪,饥寒交迫昏死在陈家门口。
听罢讲述,陈师傅不禁长叹:又是一不幸之人!便吩咐徒弟们找一身棉衣给少年换上,打算让其在家中将养几日,待身体稍作恢复再送他另寻活路。
得了暖衣饱饭,不几日,那少年气色便缓和过来。再见之时,陈师傅上下打量,发现这少年面容清秀,身上的粗布棉衣虽不甚合身,却掩盖不住眉宇之间的英气。少年见到陈师傅,纳头便拜:
“恩人在上,受程准一拜。”
陈师傅急忙搀起,“孩子,世道艰难,焉能见死不救?只是你年纪尚幼,又举目无亲,不知今后作何打算?”
听陈师傅这样问,那少年再次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恩人救我一命,此生难以为报。本不该得寸进尺,只是我身小力薄,实在没有活路,请恩人念我手脚齐备,舍得下气力,请您收我为徒,他日学得一技之长,方能事师若亲,以报恩情之一二。”
陈唯友听罢,沉吟了片刻。他并非不可怜眼前这个孩子,只是他心里清楚,玉雕乃大技艺,虽有勤能补拙之说,但若要成为良匠,无天资禀赋不能达也。但转念一想,自己膝下无子无女,眼下几个徒弟跟随自己时间虽长短不一,却无出色之辈,如此下去,自己的一身绝技岂不失传?且这孩子举手投足颇有气度,着实惹人喜欢,不如暂时将他留下。
“也罢,我且收下你,给你两年时间,两年之后,若能入路,我自留你;倘若还未上道,你及早另寻活路。”
程准听罢,感激涕零,当下叩头奉茶,行了拜师大礼,正式留在陈家跟着陈唯友学习玉雕技艺。不久陈唯友便发现,这程准不仅天资聪慧,悟性极高,而且踏实勤奋,肯下苦功,不出两年时间,竟学完了师兄弟们五年才学完的基本功,陈老先生嘴上不说,心里却为当初的决定感到庆幸。
程准到陈家两年头上,陈唯友在家里举行了一场比赛,要徒弟们各尽所学,做一件作品相互鉴赏。那程准连续几日闭门不出,最后用满是血泡的双手给师傅捧出了一件羊羔跪乳的玉件,虽稍显稚嫩,却已初见功力,苏州城内的几位先生看后皆赞赏有加,唯独陈师傅笑而不语,只是点了点头,说了句:“留下吧!”
自此,陈师傅对程准另眼看待,手把手地把平生所学悉数传授于他。那程准也不负师望,技艺精进,未出五年,便在苏州城内声名鹊起。
乾隆四十一年,朝廷在全国征召玉雕贡品。程准精选上好玉料,下了整整半年功夫制作出一件作品,取名“丹凤朝阳”,作品寓意大统,做工精湛,业内人士皆称精品,程准也颇为自豪,对夺取贡品头筹志在必得。未料陈师傅看后非但没有溢美之词,反而力阻程准将作品送往京城。一时间坊间议论纷纷,但程准并未辩驳,只是默默地将玉雕收起,跟着师傅回了家。
此后,程准仍然一心一意跟着师傅学习技艺,只是不再那么踌躇满志了,凡构思动工之前,必先同陈师傅商讨一番。陈师傅初不以为意,后多次在窗外看到程准抱臂踌躇,犹豫之态毕现。陈师傅大骇,嘱程准今后创作不要再来找他,按己意行事即可,但程准退缩之态并无改观。
不久后的一日清晨,陈师傅忽称自己那把祖传的楠木刻刀被盗,并直接命人将程准叫来,诘问程准昨晚为何潜入自己住室将刻刀窃走。众人愕然,皆认为以程准平日为人,决不会干此龌龊之事。然陈师傅一口咬定昨晚只有程准一人去过自己卧室,且其他贵重财物并未丢失,必不是外人所为,窃刀之人定是程准。程准大呼冤枉,但陈师傅不为所动,程准终百口莫辩。两天后,陈师傅不顾众人苦劝,将程准逐出师门。事已至此,程准不再申辩,向师傅磕了三个响头含泪离去。
十年后的一个夜晚,已经名动海内、誉满京城的玉雕大师程准接到下人禀报:陈老先生病重,恐怕时日无多。程准听此,星夜起程赶赴苏州。恩师榻前,程准再行师徒大礼,而后轻轻说道:
“师傅,弟子有一事……”
“为师知你所问何事。雕刀被窃一事与你无关,那把刻刀并没有丢。当年为师只是要寻一个借口将你赶出去。从看到你的第一件作品我就知道,你是一个百年难遇的玉雕人才。那年朝廷征召贡品时,你的那件‘丹凤朝阳当入精品之列,但在为师看来,奉迎之意过浓,境界不高,此匠人之忌也。我对你百般阻挠,只为让你去除一些雕琢之气,不想经历此事,你信心大挫,却让为师始料未及。为师知道,大树下面好乘凉,但大树下面亦不长草。你的技艺已日臻完美,不能总活在我的阴影之下,只有把你赶出去,才能助你成为一代巨匠。为师知道你重情义,让你离开我,只能采取这样的方式,实在是委屈你了。如今你名满天下,能回来看我,我心足矣!”
程准听罢,早已泪如雨下,陈老先生吩咐家人将那把楠木刻刀取来,颤颤巍巍地交到程准手上后,便溘然长逝。
程准手捧刻刀细细端详,乌黑油亮的刀柄上,深深地镌刻着八个小字:
匠心独运,浑然天成。
(选自《百花园》,2016.8.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意在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突出冬日天寒雪大,村托少年的可怜与处境的危险。
B.看到程准的羊羔跪乳玉件,陈师博觉得程准虽是玉雕方面的可造之材,但还比较稚嫩,故“笑而不语”。
C.程准虽感冤枉,但最终不再申辩,含泪离去,因为他知這师傅不会再改变决定,他也不愿意违背师傅的意愿。
D.按照时间顺序,小说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分别为陈师博雪后教人、收徒传艺、赶走徒弟、告知真情。
【小题2】文中的陈师傅这形象有哪然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以“匠心独运,浑然天成”八个字结尾,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长期以来,文学创作被看作一种只有作家才能拥有的天赋,而这种天赋是不能或者不易被学校培养的。正是基于这种观念,我国大专院校的文学教育形成了“不培养作家”的传统,这导致“写作学”在大学学科体系内处于边缘化甚至不被承认的地位,一些大学的中文系一度取消写作学课程和教研室,更谈不上该学科的现代化转型及向“创意写作学”的深度发展。
“创意写作”是一切创造性写作的统称,包含狭义虚构类创造性写作和非虚构类创造性写作等。创意写作不仅培养作家,还更多地着力于为整个文化产业发展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核心从业人才,为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所有文化产业提供具有原创力的创造性写作人才。
今日的中国已经进入了文化产业化发展时代,中国当代文学至此已经不再仅仅是所谓“圣手”作家的天才事业,而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当代文学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20世纪80年代所谓“纯文学”概念可以概括的范畴,文学写作逐渐成为文学编辑、广告人、编剧、书评人和影评人等的修养基础。此外,文学经过口头时代、纸面时代的发展,其创作规约和技巧已经无比丰富,超越了绝大多数人可以无师自通的能力范围,没有相对专业的训练,要想成为一个作家已经变得非常困难,而时代主流艺术形式的新变化,更要求我们建构现代意义上的创意写作学,使得这种写作技能可以通过有效途径得以培养。
首先,创意写作学的发展是繁荣当代文学创作的需要。创意写作学在美国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科学有效的创意写作学训练可以培养作家、繁荣创作。谁也不能否认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文学在世界文学格局中的领先地位及成就,而这个成就与创意写作学科在美国高校的发展息息相关。在今天的美国,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没有受过创意写作训练的“作家”,美国战后普利策奖获奖人多数出身于创意写作训练班。美国当代知名作家几乎都有创意写作学位,许多作家甚至受聘于大学,任教创意写作专业,我们所熟悉的白先勇、严歌苓、闾丘露薇等都曾系统学习过创意写作,著名作家哈金也在作家工作室教授创意写作。
其次,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呼唤创意写作学科的创生。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未来的国力竞争是文化创意产业的较量。谁在文化上占据了先机,谁就能真正在“观念”上影响世界,就可能在竞争中获胜,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落后最主要是由高校文学艺术教育落后所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强大的文学艺术教育学科,但我们缺乏这个学科引擎。2009年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首次确认了文化可以产业化发展的思路,此后各地各级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视为我国走向文化资源大国、文化创造大国、文化消费大国、文化输出大国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创意写作学科的创生和发展提出了要求。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认为文学创作是一种天赋,只有作家才能拥有,而这种天赋是不能或者不易被学校培养出来的。
B.由于我国大专院校“不培养作家”的传统,我国当下的大学学科体系中取消了“写作学”这一学科。
C.“创意写作”是指包含狭义虚构类创造性写作和非虚构类创造性写作在内的一切创造性写作。
D.“创意写作”以培养作家为主,兼及为整个文化产业发展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核心从业人才。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三自然段从两个方面阐释了我国建构现代意义上的创意写作学的背景和原因。
B.文章从当代文学发展和中国文化产业格局两个角度论述了创意写作学发展的重要性。
C.文章列举美国作家的例子论述了科学有效的创意写作学训练可以培养作家、繁荣创作。
D.对于创意写作,文章先交代发展现状,接着逐层深入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创意写作学可以帮助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印等行业的从业者。
B.只有大力发展创意写作学科,经过创意写作的科学训练,一般写作者才能成为作家。
C.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强大的高校文学艺术教育学科作为支撑。
D.文化创意产业的较量是未来国力竞争的核心,我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文化创意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