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明代图书的出版分为官刻、家刻与坊刻三种。其中坊刻是书坊主自行投资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出版活动。这里所说的商业出版就是指以书坊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赢利为目的的包括创作、编校、印刷、发行和购买在内的图书制作和传播活动。
在雕版印刷发明前,书籍的生产完全靠抄写,在这种情况下,图书根本不可能实现批量化生产,价格昂贵,一般只有官府以及士大夫阶层才能消费得起,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图书的流通和知识的传播,阅读因此成为精英阶层的专利。即使是在雕版印刷发明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也主要是用来印刷历书、经文和符咒,很少用来印刷其他图书,图书的商品化程度还很低。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技术的推广大大促进了书籍的生产和流通,在建阳、杭州、成都等地,商业出版开始兴起,书坊刊刻了很多通俗读物,但这一时期,官刻仍然居于主导地位,即使是书坊刻书,也仍然是以传统的经典著作为主,在整个图书市场中,通俗读物的比重还非常低。
晚明时期,尤其是隆庆、万历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一些商业比较繁荣的江南城镇,出现了很多大大小小的书坊。商业出版因此空前繁荣,图书开始大规模地进入商品流通领域,极大改变了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方式,由此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变迁和繁荣。
商业出版的繁荣特别是图书产品结构的变化,既得益于城镇和以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市民阶层的兴起,反过来又促进了市民阶层这一新兴受众群体的增长。与此同时,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图书受众中士大夫阶层也开始分化,相当一部分士大夫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价值观念以及审美取向和阅读情趣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渐与市民阶层趋同。这些因素进一步促进了通俗文化的传播。原来主要依靠说书人传播的白话小说,向来被归于难登大雅之堂的“俗文化”,但在晚明时期,借由商业出版,白话小说开始成为市民阶层争相阅读的作品,甚至摆上了士大夫的床前案头。从嘉靖年间开始,很多书坊开始刊行这类白话小说,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就是在嘉靖时成书并刊行的,《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虽然成书于元末明初,但其广泛刊行也是始于嘉靖年间。到万历年间,白话小说的出版达至鼎盛并持续至明末。这一时期,《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依然是各大书坊争相刊刻的对象。
晚明商业出版的繁荣以及由此带来的通俗文化的兴起,打破了精英阶层对知识的垄断,阅读不再是文人士大夫的专利,普通市民阶层由此成为图书的受众。通俗文化的兴起也是晚明思想文化世俗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意味着文学走向大众,开始关注普通民众的心理和情感诉求,实际上这也是晚明人文主义思潮兴起的一个重要维度。
(摘编自张献忠《晚明商业出版与通俗文化的劫富勃兴》)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坊刻是书坊主自行投资的,通过创作、编校、印刷等来获利的一种出版活动。
B.在书籍发展早期,底层人民难以承受书籍的消费,这一状况在雕版印刷发明后得到了扭转。
C.宋元时期,商业出版开始兴起,通俗读物的刊刻虽已在坊刻中出现,但其所占比重很低。
D.晚明时期,商业出版的繁荣极大改变了原有的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方式,也推动了文化的变迁。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由明代坊刻入手,论述了晚明商业出版在图书流通和知识传播过程中的作用。
B.第二段主要论述了明朝之前我国书籍的印刷流通状况、所印书籍的种类、阅读群体等内容。
C.第四段运用例论证的方法,以白话小说刊行的盛况论述了晚明时期商业出版的繁荣景象。
D.本文主要从历史和文化的层面,论述了我国晚明图书出版的具体过程及对精英文化的影响。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业出版的兴起与发展和活字印刷术的推广、市民阶层的兴起等有很大的关联,促进了通俗文化的兴起。
B.受晚明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社会阶层开始发生变化,部分士大夫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等与市民阶层趋同。
C.晚明时期,很多书坊开始刊印白话小说,白话小说逐渐被市民阶层接受,其出版达至鼎盛阶段。
D.通俗文化的兴起表明晚明思想文化开始逐渐走向世俗化,文学逐渐走向大众、关注大众的诉求。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27 03:06: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新世纪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的扶持和优惠政策推动文化产业迅速发展,一大批企业特别是民营文化企业已经成长为国际化的大型文化企业。国有文化传媒单位通过转企改制成为富有活力的市场主体,中国电影集团、中国出版集团、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等国有文化企业迅速成长,与民营、外资融合发展,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已经从培育阶段进入成长性阶段,为市场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长期以来文化市场产品极度短缺的问题已经有了明显改观,形成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的良好态势。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城乡居民的收入呈逐年增长态势,2013年人均GDP达6400美元,已经越过了消费结构转换的节点。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已经从物质产品消费为主向物质消费和文化消费并举转变,城乡文化市场日益活跃,各类文化活动此起彼伏,从而推动文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就当前我国文化市场的总体情况来看,由于文化产业竞争力还不强,在文化市场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的基础上,还存在着结构性的短缺和过剩并存的问题。如果以民众的文化消费需求来检验,当前很多文化产品叫好不叫座,存在结构性错位。因此,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通过供给增加来拉动市场,推广和引导市场消费,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同时利用价格杠杆作用充分释放公众的消费意愿,形成二者之间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

经过新世纪以来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文化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初步形成,市场机制在资源和要素的配置中已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像《中国好声音》等一批好节目的陆续问世,适应了大众文化特别是年轻人的文化艺术需求,也拉动了文化消费。但文化市场条块分割、市场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依然突出,导致资源和要素配置不合理,企业短期行为严重,精品节目、品牌节目稀缺,部分文化产品价格虚高,影响对市场消费的拉动作用。一些文化消费产品鱼龙混杂,低俗、媚俗的娱乐化现象屡禁不止,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我国文化消费行为还很不成熟,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监管,并给予积极的政策引导,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摘编自齐勇锋《文化消费的现状与发展趋势》2015-03-05前线网)

材料二

(摘自刘春生《中国影视行业高发展背后:文化消费升级叠加互联网红利》2018—04—09新华网)

材料三:

为建设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提升文化企业整体水平和效益,引导城市居民扩大文化消费,滨海新区经过精心筹划,严密组织,成立了“滨海文化消费企业联盟”。首期300多家文化企业加入联盟,将改变过去各自为战、无序竞争、定位不清等弊端。滨海新区将全面调动文化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实现文化企业间的合作共赢,为新区广大市民提供能看、能听、能玩、能买、能体验的文化盛宴,构建文化产品和服务生产、流通、消费全产业链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滨海文化消费企业联盟注重创新创造,突出诚信为本,让文化企业和市民同时受益,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实现全民共同参与,共享滨海新区文化资源。

(摘编自《滨海新区组建“滨海文化消费企业联盟”》滨海新区政务网)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迅速成长的国有文化企业,与民营、外资融合发展,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中流砥柱。
B.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即将从培育阶段进入成长性阶段,形成供需总量基本平衡态势。
C.2013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越过消费结构转换的节点,居民消费结构发生转变,文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D.文化体制的深化改革,使市场机制在资源和要素配置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拉动了文化消费。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已经从物质产品消费为主向文化产品消费为主转变。
B.材料二图表显示,2018年1月1日—2月21日,淘票票APP用户活跃度一直超过其他平台。
C.由材料二可以看出,文化消费升级叠加互联网红利,大力促进了中国影视行业高速发展。
D.“滨海文化消费企业联盟”成立之前,该区文化消费市场存在各自为战、无序竞争、定位不清等弊端。
E.政府组建“滨海文化消费企业联盟”,目的是整合资源,让滨海新区广大市民受益,共享文化盛宴。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文化消费市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生活在不同语言、文化、种族、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语言是促进人类发展、对话、和解、包容与和平的重要前提之一。

人们需要通过语言与他人沟通,并且通过语言将知识、观念、信仰和传统代代相传,这对于人类的生存、自尊、幸福、发展以及和平共处必不可少。我们认识到,在代代相传的历程中.儿童时期的语言学习效果最佳。

同时,语言还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记录并传承一个族群、一个地区乃至世界独特文化的主要载体,它有助于人们通过共享的行为模式、互动方式、认知结构和理解方式来交流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语言记录了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传统知识和实践经验。这一知识宝库促进人类发展,见证了人类改造自然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摘编自《岳麓宜言》)

材料二

《岳麓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个以“保护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宣言,是重要的永久性文件,也是联合国“2019国际本土语言年”的重要基础性文件。((宣言》向全世界发出倡议,号召国际社会、各国、各地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等就保护和促进世界语言多样性达成共识。《宣言》体现了加强语言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凝练了当前世界语言资源和语言多样性保护的核心理念和指导思想,倡导各国制定行动纲领和实施方案,同时汇聚了语言资源保护的做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模式和路线图,体现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宣言》在制定和征求意见过程中受到各方高度评价,认为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成果。将时指导世界各国和地区保护语言资源和语言多样性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摘编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公布保护语言多样性<岳麓宣言>》,“中国教育新闻网”2019年1月22日)

材料三

人工智能会成为濒危语言的救命稻草吗?某种程度上讲,的确可以。如果使用到位,至少能避免重演“一个人带走一种语言”的尴尬。不过,它依然不能有效地解决语言使用热情问题。实际上,在语言政策趋于开明的现代社会,濒危语言更难以摆脱的威胁,是在社会变迁中跟上时代的压力。鼓励更多人使用濒危的母语,还需要通过合理的政策和资源支持,缓解社会结构性和趋势性变化带来的冲击。有语言学家研究了墨西哥的原住民社区发现,为濒危语言提供社区支持至关重要。有了相应的社区图书馆、社区组织等,不但人们更有凝聚力,他们的语言也有了生存土壤。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工智能和技术手段再发达.都要以人为归宿。否则。它只能为濒危语言搭一个留待后人进行再发现的中转站或庇护所而已。

(摘编自刘天亮《给濒危语言更广阔的世界》, (人民日报》2019年2月22日)

材料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专家罗素表示,在今天存世的7 000多种语言中,不到3%的人口说着占比96%的语言,鼓励语言多样性和尊重母语教育并重意味着从孩童的早期阶段开始多语言的培养,为各语言提供沟通和交流的空间。“要让古老而独特的文化代代相传,就必须为所有语言的使用者提供平等教育机会、加强社会融入。”他说。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多样性保证了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在语言文化交流增信释疑、沟通情感、缔结友谊的道路上,中国正承载着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摘编自刘博超《语言多样性为何如此敢要》,《光明日报》2019年2月22日)

【小题1】下列关于“语言的作用和意义”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语言是促进人类发展、对话、和解、包容与和平的重要前提之一。
B.通过语言将知识、观念、信仰和传统代代相传.对于人类的生存、自尊、幸福、发展以及和平共处是不可或缺的。
C.语言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记录并传承一个族群、一个地区乃至世界独特文化的载体就是语言。
D.语言的多样性保证了文化的多样性.语言文化交流有助于增信释疑、沟通情感、缔结友谊。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是人们通过共享的行为模式、互动方式、认知结构和理解方式来交流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因素之一。
B.“保护语言多样性”这一《岳麓宣言》的主题.体现了加强语言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C.人工智能和技术手段必须要以人为归宿才能为濒危语言搭建一个留待后人进行再发现的中转站或庇护所。
D.专家指出,从孩童的早期阶段开始多语言的培养,鼓励语言多样性和尊重母语教育并重,可以有效切实地为语言发展提供生存的土壤。
【小题3】中国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他们大多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请结合上述材料,提出两条保护语言多样性的措施。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背叛炊烟

胡宗波

“背叛”炊烟,需要勇气。

生活在鄂西南山区的人,似乎从出生之日起,就已被命运圈养在了重重大山怀抱里,整日里要和炊烟相依为命。

或许是命运的驯化,温顺的山区人顾家,更恋家。每天,村人执拗地在炊烟上挂满家的味道,倔强地把炊烟定格成为家的方向。一天天,一年年,炊烟被雕琢成了人们心灵的归宿,剪不断,理还乱。很多人甚至一辈子都没走出炊烟划出的半径。

靠山吃山,靠山烧山,这是人类生存的不二法则。

人们要想烧熟一日三餐,烧旺日子,离不开添柴加火。为了孵化出炊烟,在每家每户的日常规划中,砍柴可不是小事。人们清楚,谁懈怠了砍柴,谁就是和日子过不去,必将遭到肚子的报复。

我一直认为,我是炊烟喂养大的。少时的我,对炊烟的惦念近乎痴迷。甚至刚吃了饭 ,就挂念起了炊烟,盼它早点站在屋檐上,手搭凉棚,呼唤我的乳名。

在我眼里,炊烟就是宣布吃饭的口令。

在那个饥肠辘辘的年代,对于还是个孩子的我来说,食物散发出的诱惑,无疑令我无法抗拒。至于下顿将着落在哪儿,我大抵是不会去理会的。我心里只有炊烟。发展到了最后,就算全村的炊烟同 时升起,哪一道炊烟是自家的,我能一眼分辨出。

那时,炊烟不仅滋润了我的肠胃,也滋润了我的梦。

可我从来不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相反,我回报给炊烟的,大多是怨,是恨:恨它营养不够丰富,恨它花样太过单一,更恨它有时还填不饱我肚子。

与我对炊烟的矛盾态度相比,父母从来怀着一颗虔诚之心。他们能看懂炊烟的表情,也能读懂炊烟的语言。炊烟生病了,父母精心呵护着,助它早日康复 ;炊烟失落了,父母安慰开导着,帮它尽快振作。炊烟有灵性。虔诚的心,换来了炊烟的信任。它配合着父母,苦苦支撑着摇摇欲坠的日子。

然而,在父母虔诚的背后,其实也蜷缩着一颗不安分守己的心。父母领着我在日子里摸爬滚打的同时,矢志不渝送我去读书。他们已领教了日子的苦。他们不想将这种苦留成“财产”,等我去继承。 为了孩子长远计议,父母替我谋划着对炊烟的“背叛”。

背叛,是需要勇气的;勇气,则需要成本。为了抵抗不断膨胀的生活,搀扶起勇气,父母几乎把腰弯得和大地平行,瞪大疲惫的眼睛,在日子里翻拣着能对抗生活的元素。其间,父母还要顶住村人随手扔来的冷嘲热讽。那大都是些认为读书没用的村人。他们将自己的讽刺和挖苦当“礼物”,总是不失时机地免费赠送。

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向导。站在父母的“背叛”上,我把父母的期望打包,系在肩膀上,在“背叛”的道路上愈走愈远。若干年后,我彻底“背叛”了炊烟,走出了乡村。

在异乡,任我踮脚眺望,却看不到一丝炊烟。内心的空虚惆怅如同滚着的雪球。在炊烟的浸泡里长大的人,炊烟就是他的根。一个人,一生里烙印着三条根,那是从国别、地域、家庭三者文化差异中沉淀出来的。“背叛”了炊烟,就斩断了地域和家庭这两条根,我这一生,注定将处于失根后的无根状态。这时,在记忆里存活的新鲜炊烟,仿佛一封封家书,用眼眸盖上思念的邮戳,不时呼唤着我回去。

每一年,我都会回故乡,只为亲手摸摸升腾的炊烟。摸着它,我才能暂时找回丢失已久的乡音,才能短暂回收久违了的内心踏实。

这些年,每次回去,家乡都有变化。村人的生活水平真正像是芝麻开花。在欣慰的同时 ,我却觉得与故乡又生疏隔膜了几分。现代化的炊具,不断打压着炊烟氤氲的范围。我希冀的炊烟,越发地单薄瘦削。

尽管,那些还对炊烟心怀感恩的人,就像我父母,还忍受着烟熏火燎,顽强地坚守着 ,但他们培育的那点炊烟,不过蚍蜉撼树。

我知道,终有一天,故乡会被膀阔腰圆趾高气扬的现代化日子改写

我也知道,总有一天,我再也看不到炊烟。

我更知道,一缕缕炊烟,终会在我记忆的窖藏中酝酿成一种乡愁,继而在我的记忆里,站成一道道风景,更站成一位位亲人。

背叛,总是要付出代价。没有了炊烟,也就失去了故乡,再也没有远道而来的消息,能把一种叫幸福的感觉催生。

失去了炊烟,我们注定还有别的希望。

(选自《人民日报》)

【小题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照应标题,总领全文,交代了特定的地点与独特的地理环境,并且引出下文对山区人们生活的描写,吸引读者。
B.本文包含了多处对比,例如:我“背叛”炊烟成功与在异乡看不到炊烟的空虚惆怅形成对比,表现出“我”的无奈和思念。
C.“故乡会被膀阔腰圆趾高气扬的现代化日子改写”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故乡传统的生活会被现代化的生活取代。
D.作者以悠远深沉的笔触叙写了自己离开故乡的过程和之后在异乡的生活,语言隽永优美,情感丰富真挚,伤感中蕴含着希望。
【小题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3段的作用。
【小题3】根据文本,分析标题“背叛炊烟”的含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港珠澳大桥拉近的并非只是港珠澳三地的距离,更关乎珠三角九市和港澳两地的互联,关乎国际级湾区的梦想。
它所改善的绝不仅仅是交通,还将为缩小珠三角地区城市间的经济差距,以及粤、港、澳的经济差距,乃至于为三地的经济结构改善提供更多想象空间。除港、澳之外,最大受益者当然是珠江西岸三市(珠海、中山和江门)。从数据上来说,珠海、中山、江门乃至于澳门的GDP规模都要比东岸的深圳、香港,乃至于东莞相差一大截。这一经济圈又因为直线交通距离的大大缩短,进而可辐射更为落后的粤西地区,乃至云、贵、川三省份。
在港珠澳大桥之后,还有在建的深中通道、虎门二桥,它们带给珠江东西岸的是互联互通,还有源源不断的商机。这些都是看得见的变化。
还有看不见的变化。港珠澳大桥面对内地靠右行驶,港澳靠左行驶的差异,以立交桥的技术手段巧妙切换,解决了这一制度难题,本身就是一种制度创新。这种制度创新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来说,鉴于港、澳两地与内地的制度差异,港珠澳大桥的通车也将为粤港澳三地未来更多的制度创新提供镜鉴。
(摘编自《港珠澳大桥开通,跨越“伶仃”向融合》,《新京报》2018年10月23日)
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投资组合方案

(资料于《解析世界最大桥隧结合工程——港珠澳大桥》,中国公路网2014年6月24日)
材料三:
据拉美社10月23日报道,港珠澳大桥23日正式开通,创下最长跨海大桥的新世界纪录,它也是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经济实现一体化的一座新的里程碑。这一计划的目标是建设可持续的开放式发展模式。
港珠澳大桥是迄今为止中国政府最具雄心的项目之一,也是现代建筑工程史上的一大奇迹。
珠澳大桥对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产生积极影响。中国希望通过这一计划,进一步向全世界敞开大门,密切与世界各大洲的交流往来。
这项基础设施工程的主体工程全长约29.6公里,其中22.9公里为桥梁,另外还包括约6.7公里的水下隧道以及两座人工岛。该隧道位于水下46米,是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道。
港珠澳大桥始建于2009年,此项工程总共使用了约108万立方米的混凝土。在建设过程中运用的高新技术为大桥120年的设计使用寿命提供了有力保障。大桥可抗16级台风、8级地震及30万吨巨轮撞击。
(摘编自《港珠澳大桥成中国“亮丽名片”》,《参考消息》2018年10月24日)
材料四:
外界特别关注港珠澳大桥,其实就是因为一个字——“难”。工程体量之巨大,建设条件之复杂,是以往世界同类工程所不曾遇到的。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先生介绍道,港珠澳大桥有三个难点,其中一个难点便是这是一个外海沉管隧道。在港珠澳大桥之前,全中国的沉管隧道工程加起来不到4公里,而且,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外海环境下建沉管隧道,可以说是从零开始从零跨越。
如果外海沉管有挑战,那么最终一节的接头合龙就是这个挑战最困难的部分,一百多年来也没有找到特别好的方法,最后还是中国工程师经过4年的研究和攻关找到了办法。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是我国建设的第一座外海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理沉管隧道,在建设过程中,林鸣和他的团队对沉管的设计、生产和安装技术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
中国工程师也用这份优秀的作品向世人证明,我们能做到的,很多事情我们可以做到!
(摘编自赵嘉伟、常红《港珠澳大桥倒隧工程总工程师:外媒眼中的“新七大奇迹”》,人民网国际频道2017年10月9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港珠澳大桥是一座沟通的桥梁,拉近的并不只是港珠澳三地的空间距离,更会融通珠三角九市和港澳两地的互联,助力国际级湾区梦想的实现。
B.珠海、中山、江门乃至于澳门的GDP规模都要比东岸的深圳、香港,乃至于东莞相差一大截。大桥的建成,港、澳及珠江西岸三市定有受益。
C.港珠澳大桥展现了中国政府的雄心,创下最长跨海大桥的新世界纪录,是现代建筑工程史上的奇迹,也是港珠澳三地经济实现一体化的里程碑。
D.港珠澳大桥工程体量非常巨大,建设条件极其复杂,是以往世界同类工程所没有遇到的。只是因为这一个“难”字,所以才引来外界各方关注。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港珠澳大桥带来的变化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显性的如改善交通,缩小经济差距:隐性的如解决了内地与港澳通行方向不一的制度难题,这本身是一种制度创新。
B.港球澳大桥基础设施工程的主体工程全长约29.6公里,其中22.9公里为桥梁,另外还包括约6.7公里的水下隧道以及两座人工岛。大桥由港珠澳三方等额注资。
C.港珠澳大桥可抗16级台风、8级地震及30万吨巨轮搏击,在建设过程中运用的外海沉管隧道技术等高新技术为大桥120年的设计使用寿命提供了有力保障。
D.一百多年来难以解决的外海沉管最终一节的按头合龙难题被中国工程师攻克。中国工程师用过硬的技术和港珠澳大桥这样优秀的作品向世人证明了中国的实力。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港珠澳大桥的价值。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无人机全称“无人驾驶飞行器”,英文缩写为“UAW”,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裎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它涉及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以及航空动力推进技术等,是信息时代高技术含量的产物。近年来,随着卫星定位系统的成熟、电子与无线电控制技术的改进、多旋翼无人机结构的出现,无人机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无人机已经成为商业、政府和消费应用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建筑、石油、农业以及公用事业领域。

无人机不仅包括机身本体,还包括无人机飞行所涉及的全部设备、解决方策以及相应的后续服务。无人机产业上游主要是设计测试、集成研发测试、零部件制造与供应,中国主要企业有大疆、亿航、一电科技、中科创达等;中游整机制造包括飞行系统、地面系统、任务载荷三个方面,是无人机制造的核心部分,中国主要企业有大疆、亿航、零度智控、扩博智能等;下游运营商主要是线下代理、线下体验店、使用培训以及维修服务,中国主要企业包括大疆、天猫、京东以及一些无人机使用培训机构。

(摘编自韦婷《中国无人机产业全景图谱》,有删改)

村料二:

从相关方面了解到,配装宗申C145航空发动机的中国首款全复材多用途无人机“翼龙”Ⅰ-D,近日顺利完成了全负載状态飞行等试验,相关主要指标达到要求。去年12月23日,“翼龙”Ⅰ-D无人机在贵州安顺某机场成功首飞,首飞持续了30分钟,这是“翼龙”家族无人机系列化发展的里程碑之一。

相比于“翼龙”Ⅰ-D,“翼龙”Ⅰ-D除了换用复合材料,在起飞重量、巡航时间和内部载荷及外挂等方面进行了提升,包括翼展从14米扩展到17.5米,挂架增加到4个,外挂载荷从100公斤扩大到400公斤。值得一提的是,“翼龙”Ⅰ-D也换用了国产宗申C145航空发动机。

C145发动机是宗申航发自主研发的145马力四缸四冲程水平对置航空活塞发动机,功率106.6kW,净重80kg,最低燃油消耗蚤285g/kW.h,排量1417m1,采用了缸头、缸体水冷的冷却方式,配备了废气涡轮增压器和中冷器,最大起飞高度为4000米,临界增压高度为5500米,最大使用高度大于8000米。C145发动机可应用于600kg-1.5t级无人机,例如“翼龙”无人机、“彩虹”无人机、“天翼”无人机、旋翼机以及无人直升机,应用场景包括军事侦察、边防巡逻、实体打击及安全监测等“翼龙”Ⅰ-D装配C145发动机,是翼龙系列朝着自主可控方向近出的重要一步。

(摘编自彭辉《“翼龙”Ⅰ-D无人机完成全负载状态飞行》,有删改)

村料三:

美国全球市场洞察组织日前发布报告,预测和分析了今后十年世界无人机市场态势,认定军用无人机仍是市场重心,而北美和亚太市场将最火爆。尽管近些年民用无人机进步神速,但总体上军用无人机的销售霸主地位无可撼动。2014年,军用型在无人机市场的占比为89%,到2024年降为86%。仅给民用型让出3%的份额。届时,军用型全球销售额预计达1 30亿美元,约为2016年50亿美元的2.5倍多。

技术进步和军方采购是军用无人机热销的推手。近年来,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协同导航等技术普及,促进军用无人机向智能化、多功能化演进。“蜂群”技术自不必说,美军的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还努力将分享实时态势感知和武器数据的技术应用到无人攻击机上,使之能在激烈对抗中更精准及时地遂行近距空中支援。另外,DARPA还准备为无人机开发新型机器学习技术和算法,让其在几分钟内检测并对抗敌方电子攻击。

先进导航与自动驾驶技术也让无人机操作更加简便。美军已将“记载感知规避系统’’应用到“全球鹰”无人侦察机上,让它在飞行中具备自主感知和规避功能:欧洲也开发出“空中碰撞规避系统”,大大降低了无人机操作员的工作强度。报告称,未来十年军用无人机用户将呈几何级增加,急剧放大的内外安全威胁迫使各国不得不求助于无人机,先进军用无人机将用于战场情报收集、毁伤评估及高质量侦察等。

(摘编自于晓晶娥未来十年军用无人机笑傲江湖》,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人机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飞行,它是涉及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高技术的产物。
B.无人机产业分上游、中游与下游三类,中游整机制造是无人机制造的核心部分,中国主要生产企业有大疆、亿航、零度智控等。
C.中国首款全复材多用途无人机“翼龙”Ⅰ-D,顺利完成全负载状态飞行等试验,是“翼龙”族无人机系列化发展的里程碑之一。
D.“翼龙”Ⅰ-D换用了复合材料,在起飞重量、巡航时间和内部载荷等方面进行了提升,还换用了国产的宗申C145航空发动机。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卫星定位系统成熟、电子与无线电控制技术改进、多旋翼无人机结构出现,近年来全球无人机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B.C145是四缸四冲程水平对置航空活塞发动机,“翼龙”Ⅰ-D装配它,表明“翼龙”系列朝着自主可控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C.据美国全球市场洞察组织报告的预测分析,今后十年世界无人机市场上军用无人机是市场重心,最火爆的只有亚太市场。
D.虽然2024年军用型无人机市场古比降为86%,给民用型让出3%份额,但民用型销售仍无可撼动军用型销售的霸主地位。
【小题3】未来十年军用无人机为什么将成为市场重心?面对商机,我国军工企业应采取哪些措施?请简要概括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