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早在18世纪就存在海上丝路﹣海参贸易航线。每年12月份茫咖撒人从望加锡出发到澳大利亚北部再向东至卡奔塔利亚湾进行海参捕捞、加工,于7月份向北回到望加锡;再通过华商输送到中国厦门,能满足当时中国海参需求的1/4;直至19世纪末南澳政府禁止海参捕捞而结束。据记载,1792年船队满载返航时在图中甲地附近遭遇恶劣天气而损失惨重。
材料二 下图为中澳海参捕捞、贸易路线图,如表为望加锡和艾利安格拉降水资料。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望加锡
| 734
| 533
| 391
| 235
| 127
| 66
| 48
| 15
| 32
| 83
| 273
| 549
|
艾利安格拉
| 204
| 243
| 269
| 181
| 37
| 10
| 4
| 1.3
| 4
| 16
| 55
| 161
|
(1)描述望加锡和艾利安格拉的降水特点差异并分析原因。
(2)根据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分析茫咖撒人前往澳洲北海岸进行海参捕捞的时间与航线的合理性。
(3)根据材料分析,望加锡远洋海参捕捞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4)指出茫咖撒人回归途中在甲地最有可能遭遇的气象灾害并分析该灾害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