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北极地区图”,回答下题。
A半岛多峡湾,其形成原因是
A.流水侵蚀作用
B.板块活动
C.冰川侵蚀作用
D.地壳运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20-01-05 01:02: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斑点湖(49.1°N ,119.5°W)位于美加交界处附近的山间盆地,每年6月至9月,湖面形成诸多白色镶边颜色多样的浅池,这些小水坑呈现出深浅不同的白、绿、蓝等颜色,斑点湖由此得名。湖水中富含硫酸镁、钙、钠硫酸盐等不同矿物。右图为斑点湖的景观示意图,据此回答第22题。
斑点湖的小水坑呈现出白色镶边颜色多样的主要原因是
A.湖底微生物品种多样,叶绿素含量不同
B.湖底高低起伏,水体面积温度不同
C.湖水对太阳光的散射、反射和吸收
D.湖水矿物质种类多,含量不同
同类题2
读中国径流带主要特征统计表,回答第4题。
表中A、D径流带的主导外力作用分别是 ( )
①风力作用 ②流水作用 ③冰川作用 ④海洋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同类题3
新西兰南岛西部沿海有一处著名地质景观——“薄饼岩”。悬崖沟壑断面上,清晰地呈现硬石灰岩和软砂岩相间分布的多层岩石,形似层层薄饼,故而得名。下面左图为“薄饼岩”景观图,右图为新西兰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薄饼岩”属于
A.喷出岩浆岩
B.侵入岩浆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小题2】“薄饼岩”形成于地下深处,左图中“薄饼岩”出露地表。深层岩石出露地表是因为
A.地壳下沉和风化作用
B.地壳上升和侵蚀作用
C.地壳下沉和沉积作用
D.沉积作用和风化作用
【小题3】右图中穿过新西兰的板块分界线是
A.板块挤压形成的生长边界
B.板块张裂形成的生长边界
C.板块张裂形成的消亡边界
D.板块挤压形成的消亡边界
同类题4
2008年5月8日奥运圣火照亮珠峰,这是圣火首次登上地球第三极。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据研究,喜马拉雅山现在仍在“长高”,这说明
A.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内力作用占主导地位
B.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外力作用占主导地位
C.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内外力共同作用,不分主次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小题2】珠穆朗玛峰的外形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板块碰撞
B.冰川作用
C.流水作用
D.风力作用
同类题5
科隆群岛由海底火山喷发的熔岩凝固而成。东与南美大陆相距达1000千米,诸岛屿间差异明显,海拔西高东低,年龄西新东老,面积西大东小直至消失。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结合图文,对科隆群岛描述正确的是( )
A.地处赤道,降水丰沛
B.洋流交汇,鱼类丰富
C.东南信风吹拂,海平面上升
D.东南信风增强时,水温上升
【小题2】科隆群岛东部岛屿最终消亡的原因是( )
A.风力侵蚀
B.海水侵蚀
C.岩浆活动
D.地壳运动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表形态的塑造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