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篇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种深久的不安

乔叶

①有时候,走在街上,看见穿得很破的收废品的老人,骑着锈迹斑斑的三轮车,摇着牛皮纸扎成的拨浪鼓,在繁华的大街上一脸灰尘,我就会觉得不安。看见卖水果的小贩,小心地拎起一串葡萄,把那些裂了口的果子仔细地摘下,然后把它们最大最好的那一面朝外码好,在薄暮里用芭蕉扇赶着聚拢过来的蚊蝇,我也会觉得不安。看见人力车夫坐在树阴下,寂寞地抽着烟,眼神却毫不懈怠地关注着来来往往的人流,仿佛要在第一时间捕捉到他们的乘客,我还会觉得不安。

②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每月赚多少,有几个孩子,住在什么地方。除了从表象上对他们的职业生活有一点认识,我对他们一无所知。可我就是无法抑制自己的这种不安。他们也是有幸福的,我想。生意顺畅的时候,年节团聚的时候,雨天憩息在家里喝点小酒的时候……我相信他们的快乐,也欣赏他们的享受,可我还是感到不安。而我不安的原因听起来竟是这样矫情和可笑——因为我的物质生活比他们富足。

③精神生活充满了主观性和不确定性,是不能比较的。我知道。可物质生活上我确实比他们富足。每当我掏出钱夹去消费时,就不由得会想到他们。一件专卖店里的名牌T恤,一道豪华饭店里的特色佳肴,一辆已经在路边等候的帕萨特出租车……每当我把目光投向这些昂贵的事物时,总有些莫名其妙的忐忑和心虚。仿佛我在无形中欠了他们什么,而不能无所顾忌地去花这些其实是自己一分一角挣来的钱。

④有很多人的物质生活都比他们好,也比我好,我知道。我只是平民百姓中的一分子。然而即使是平民百姓,也有三六九等。我不是最低的一等,也不是最高的一等。如果作为最低等,我一定不会甘心。但是当我看到真的还有那么多人在我的界线之下生活时,我却无法对自己理直气壮地说:“花自己的钱,想他们干什么,比你过得好的人多着呢!”

⑤似乎是有些神经,有些自作自受。仿佛他们都是我多年以前的亲人,我今天的生活是踩在他们的肩膀上才拥有的。——可细细想来,难道不是么?我的上几辈的亲人中谁没有和他们一样在最狭窄的空间里挣扎过?谁不是和他们一样为了最基本的生计奉献着自己最浓稠的汗水?他们中有多少人敢去翻看“梦特娇”的标价?有多少人摸过五星酒店里的紫檀雕筷?有多少人会识别蓝鸟和奔驰的标志?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我怎么能够容许自己这么快就割断我和他们之间最本质的那种血脉关联?

⑥我做不到。鲁迅说过,生存不是苟活,温饱不是奢侈,发展不是放纵。而我已经看到有太多的人正在奢侈和放纵中苟活着。我不想这样。我常常会问自己:有必要穿这么好的衣服么?有必要吃这么贵的菜么?有必要坐这么好的车么?答案常常不是肯定的。那么,我就会坚定地远离这些东西,去做一种最经济的选择。

⑦我不评价别人的消费。这是个性化的时代,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我只尽力来控制自己,不让自己的欲望随着时尚的标准而高涨。仿佛只有这样,自己才不会离那些底层的人们更远,同时也才能让心灵获得最质朴的感知和最踏实的抚慰。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看到其他人物质生活没有“我”富足就感到不安,在许多人看来,这种解释可能十分矫情可笑。
B.每当“我”把目光投向这些昂贵的事物时,总有些莫名其妙的忐忑和心虚,而不能“理直气壮地花钱”,会想到“他们”,因为“他们”都是我多年以前的亲人。
C.只因为作者是农村人的后代,不容易割断和他们之间的血脉关系,所以才会表达出对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一种同情和亲近。
D.虽然作者说不评价别人的消费,因为在个性化的时代这是不被法律许可的,但作者还是想通过本文去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
【小题2】本文第①段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这样写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好处?
【小题3】第⑤段中作者说:“仿佛他们都是我多年以前的亲人,我今天的生活是踩在他们的肩膀上才拥有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0 11:45: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无诚不行

①信,是一种行为验证,然而“诚信”这个词,“诚”在“信”前,“诚”比“信”更为重要,诚,是内心自觉。诚信,必须心意真诚,才好信守约定。

②所以孔子论诚信,为我们所熟知的那句“言必信,行必果”之后加了一句令人惊愕的话:“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出言就必须要信守,做事就必须要坚决,这并非君子所为,而是没有判断能力、不问是非黑白、浅薄固执己见的小人行径!这句话真是石破天惊!言行一致并不一定代表诚信品格?——在孔子这句话里,就涉及了“诚”的重要性:假如被迫做出的承诺不是本心所愿,假如一时糊涂的约定不是正义所为,那么还要去义无反顾地践行它吗?假如对坏人做出了违心承诺,假如做坏事顺从了错误约定,这些权宜之计、这番歪理邪说反倒要如约信守吗?当然不是!

③对孔子这句惊人论断,孟子就深以为然,孔子说了小人的言行,孟子便明确说君子的言行。《孟子》中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惟义所在”,唯有正义存在,才能心正意诚。

④所以宋人晁说之就说:“不信不立,不诚不行。”人无信不可立,心不诚更不能行。不讲首要的诚心实意,仅凭“信”的结果来衡量人品未免会有失偏颇。没有心之诚在前,信之行就成了刻板的教条、拘泥的桎梏、僵化的思维、固执的行径、不情不愿的强迫、形式主义的空洞。

⑤《大学》里论到,“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孟子所言的正义、正心,都是从“意诚”开始的。能秉真诚之性、能怀赤诚之心、能发坦诚之言,才能拥有正直的心,才能遵循正义的理,才能奉行正义的事。

⑥而《中庸》又说:“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心诚才能明了真理,明了真理才算真正心诚。所以,在不明理时做出的错误承诺,本就是心不正、意不诚的,怎能再信其行、顺其非,让错误更加荒谬地履行?

⑦“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贯穿了万事万物的始终,不诚就没有万物,因而君子以诚为贵。这也正是“中庸”这一智慧思想的重要出发点,中庸之道的做法就是:本于诚,用于中,致于和。

⑧“诚”是君子最看重的本心,先做到“诚”,而后才能达到《孔子家语》里描述的理想状态:“言必先信,行必中正。”诚信这个词因而涵盖着内外两方面的意义:诚于中,信于外。中庸之道要“本于诚”,诚信之道要“诚于中”,由此可见,诚之为贵,就在于它关乎着内心的本源,是为人为事的出发源点,若本末倒置,只要求表面行为的达标而忽略了对内心意愿的安顿,便是缘木求鱼,背离了“诚信”的本质意义。

⑨《中庸》说:“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只有天下最为真诚的圣人,才能掌握治理天下的根本法则,树立天下的根本德性,了解天地万物化育的道理。

⑩国之诚信,在固邦,在安民;人之诚信,在立世,在明道。

(摘自2017年2月22日光明网,有删节)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诚,是内心自觉;信,是一种行为验证。如果心意真诚,就能很好地信守约定。
B. 孔子关于诚信的论述之所以石破天惊,是因为他认为人在交往中不必拘泥诚信。
C. 孟子关于诚信“惟义所在”的论述,强调“义”,是对孔子仁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D. 中庸要本于诚,诚信要诚于中。因此,诚信是关乎着内心的本源,是为人为事的出发源点。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先提出“诚”和“信”的关系,然后用孔子、孟子以及晁说之的论述加以论证。
B. 文章在论述如何践行“诚信”时引经据典,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C. 文中引用《大学》“意诚而后心正”等论据,论证了“意诚”都是从正义、正心开始的观点。
D. 文章结尾强调诚信在固邦、安民、立世、明道方面的重要性,既强调了论点,又升华了主旨。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家语》把诚信描述为“言必先信,行必中正”,因为诚信应“诚于中,信于外”。
B. 只有正义才值得信守,只有诚恳才甘愿信诺——内心的意愿,才是守约的根本。
C. “诚”在不同的时代被浓墨重笔加以论述,可见其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D. 因为“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所以“中庸”把“君子以诚为贵”作为出发点。

同类题2

(典例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一片娇痴之态。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体中却往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

(摘编自叶嘉莹《轮渡复七律直言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有一种难得的健全才性,能兼容感性与理性,对事物进行综合全面的把握。
B.从杜甫论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
C.杜甫的诗歌涵括范围非常广泛,善于以变化的笔触,表现社会生活和人情物态。
D.对于天宝年间的乱离,杜甫在诗中既有主观感情的投入,又有客观视角的关照。多情的投入,又有客观视角的观照。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你可能误解乡愁

王鼎钧

①算命的先生说,我的八字是“伤官格”,不守祖业。他说的“不守祖业”有两个解释,一是败家,一是漂流。我家毁于两次战争,无家可败,只剩下漂流这一个选项了。

②流亡是一种首尾不相顾的生活,像一条线。在我生长的那个社会里,线缠成球,后来这个球散开了,这根线弯弯曲曲拉长了。于是“丁公化鹤,王子求仙”这样的故事就产生了,甚至“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这根线最后也许能像马蹄铁,两端遥遥相望,可是再也没法连接起来。

③流亡也有它的哲学。哲学解释生存,流亡既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需要解释,有需要就有发明。流亡也有它的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④“在历史中,每个人都只是一枚随波的落叶”,没错,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原乡、异乡,都是为叙述方便而设的名相。

⑤“是否是一种悲凉?”是的,如果你在作诗。

⑥“叶落了还无法归根”,这是常态。你观察过没有,一棵树,只有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落叶粘在根部的泥土里。你观察过没有,树根能杀死杂草,裸露一小圈土壤,吸收水分,就是这一小块圆形的湿地粘住了一些落叶,让落叶化为春泥。

⑦“故乡”这个词对您意味着什么?我说:“故乡是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如果见过中国人的家谱,你可以发现家谱就是家族的流浪史。中华民族从哪里来?“东来说”“西来说”,都说明曾辗转迁徙。你可以说,人类根本没有家,自从亚当夏娃失去乐园,人类都在地上漂流。你也可以说,天空是一个大屋顶,人从这间房子到那间房子,从这个院子到那个院子,可谁也没离开这个大家庭。

⑧这里有一个南美洲来的人,他是印第安人的后裔,他相信他的祖先从蒙古迁到阿拉斯加,生儿育女,某一代迁到北美腹地,某一代迁到南美,经过与异族通婚生下他这样棕色皮肤的子孙,他又移民回到美国,现在他的孩子到荷兰去发展,可能在那里永久定居。“处处非家处处家”,可以说很凄凉;“大丈夫四海为家”,也可以说豪迈壮烈。这就是哲学问题,流浪的人会选择自己的哲学。

⑨那么,乡愁?是的,乡愁。我觉得很多人误解了这个名词。当初,青年人接受了巴金和易卜生的暗示,奋勇出走,本来义无反顾。后来反省了,怀乡是反省的一种方式,对当初鲁莽的论断、轻率的决绝、盲目的追逐,隐隐有忏悔之意。许多美好的东西流失了,此情可待成追忆,他用“故乡”当做符号来代表。

⑩怀乡,温柔而有情味,这是人性的觉醒,文学的伏脉。无可避免,他美化故乡,如此一消胸中块垒。人情之常:“同样一个城市,住得愈熟,愈觉得小。同样一条路,走得愈熟,愈觉得短。同样一本书,读得愈熟,愈觉得薄。同样一项技巧,使用得愈熟,愈觉得容易。”同样一个人、同样一个地方,隔得越久,越远,越觉得可爱。

⑪请恕直言,非常遗憾,有人把乡愁当做我们的弱点。游子还乡,乍见亲人,互相拥抱痛哭,上了电视镜头,街谈巷议,都说这人在外面落魄了,如果混得好,何致如此伤心?富贵还乡,哪一个不是高视阔步?同胞,我朝思暮想的同胞,怎么会有这种看法?我们中间到底隔着什么,彼此相视有如异类?

⑫今日何日,乡愁已成珍藏的古玩,无事静坐,取出来摩挲一番。乡愁是我们成长的年轮,陷入层层包裹。乡愁是我们的奢侈品,不是必需品。乡愁无可骄傲,也绝非耻辱。乡愁是珍贵的感情,需要尊重,不受欺弄。流亡者懂得割舍,凡是不能保有的,都是你不需要的。乡愁迟早退出生活,进入苍茫的历史兴亡。

【小题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的两处引用,前一处意思流亡是一种自我救赎,后一处意思流亡有时是被迫为之。
B.第⑧段里叙述一个印第安人后裔的故事,目的是印证人类迁徙漂流并不就是凄凉。
C.第⑨段里提到“巴金和易卜生的暗示”,是说巴金和易卜生都曾奋勇地外出漂流。
D.第⑩段借用刘墉的诗句,通过类比方法推理出人离乡越久越会美化故乡的原因。
【小题2】简析第⑪段中画线部分的作用。
【小题3】作者在第⑨段中觉得很多人误解了“乡愁”这个名词,他认为对“乡愁”的正确理解应该是什么?

同类题4

材料一:

2018年3月23日,易观发布了《中国短视频行业年度盘点分析2018》的年度盘点。移动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型社交方式,一经推出便以其适应碎片化时间内表达与观看的需求而获得网民的喜爱和追捧。短视频的一键分享功能、美化功能,以及随时随地随拍随传的即时化特点都契合了当下人们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和社交需求。技术上的进步给予了网民越来越大的创作自由。短视频恰好利用了当今社会的这一特点,实现快速发展。

(选自知识库《易观:2018中国短视频行业年度盘点分析》,有删改)

材料二:

迷幻的特效,华丽的场景,魔性的电音……要说2018年最火的APP,答案一定是抖音无疑。根据其官方数据,截至今年6月,抖音在国内的日活跃用户数超过1.5亿,月活跃用户数超过3亿。高歌猛进的用户数据,也为抖音带来了内容审核的风险。今年以来,出现在舆论中的抖音及头条系产品,大多是毁誉参半。

今年3月,对抖音所属短视频行业的监管和整改已经拉开。央视等媒体曝光快手、今日头条旗下火山小视频等平台上出现未成年妈妈视频后,国家广电总局在4月4日约谈了今日头条、快手主要负责人。2月MC天佑、4月杨清柠王乐乐、5月温婉,10月莉哥等一一众网红纷纷被封。

今年4月,算是今日头条的至暗时刻了。4月10日,诞生六年的内涵段子被责令永久关闭,张一鸣发公开信说,“我一直处在自责和内疚之中,一夜未眠。”“产品走错了路,出现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符的内容,没有贯彻好舆论导向,接受处罚,所有责任在我。”

6月30日,抖音、搜狗等五公司被监管方约谈,针对抖音在搜狗搜索引擎投放的不当广告,抖音被要求启动广告业务专项整改。随后,抖音暂停了广告业务。

选自凤凰网《频频被整改、封禁抖音为何总“受伤”?》(有删改)

材料三:

记者:移动化、碎片化的使用场景,符合现代社会受众的观看习惯,让短视频迅速崛起。网友称,“抖音有毒”,玩抖音会上瘾。但另一方面,涉黄、格调低俗、宣扬暴力、恶搞经典等发展中的乱象同时出现。短视频如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

莫开伟: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还是应客观看待。任何事物都会有一个由不规范到规范、由混乱到有序的过程;短视频行业亦不例外,也必然有一个从“乱”而“治”的过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然而,将短视频行业引向健康发展轨道,主要靠内因,需要短视频行业形成行业自律,自觉树立行业长远可持续发展战略眼光和长远竞争目标,要对市场、对社会主流价值观充满温情和敬畏,消除过分短期利益行为,形成由不规范的无序竞争向规范化的有序竞争自我转化的内在动力,才是形成良性循环生态的关键。

同时,政府监管部门应因势利导,有所作为,督促短视频平台克服内容高度同质化、套路化倾向,生产出高质量、体现自身特色和优势的短视频产品,才能不断丰富短视频产业,推动短视频产业向高、精、尖方向发展。而且,政府监管机构应不断完善审核机制、严把内容质量关,提高产品准入门槛,消除低级趣味,鼓励短视频行业多生产出积极健康的产品。此外,严厉打击违规违法行为,对生产低级庸俗、有违社会公序良俗产品的相关机构及责任人追究法律责任,增强法治威慑力,打造短视频行业新秩序,以法治推动良性循环内容生态的构建。

选自凤凰财经访谈《短视频很短未来行业路很长》(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易观发布的数据统计图标来看,短视频综合平台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从2017年1月份以来持续增长,呈上升趋势;而它的人均单日启动次数一直高于短视频聚合平台。
B.涉及抖音及头条系产品的监管和整改事件,在2018年频频曝光。如抖音广告业务暂停,一些违规网红先后被封;今日头条诞生六年的内涵段子永久关闭等。
C.莫开伟先生认为,对短视频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客观看待。任何事情会有一个由不规范到规范、由混乱到有序的过程,短视频行业的发展自然也不会例外。
D.短视频想要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关键在于行业本身要形成行业自律;同时,政府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引领发展方向,完善管理机制,严惩违法行为,增强法治威慑力。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短视频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网络技术进度,如使用场景的移动化、碎片化,网民创作的便利化以及上传、分享的即时化等。
B.短视频行业如果屏蔽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符的内容,贯彻好舆论导向,就能完全避开目前的困境,实现行业自身的快速发展。
C.短视频在产品内容上不仅要消除低级庸俗、有违社会公序良俗的产品,还要克服内容高度同质化、套路化的倾向。
D.短视频行业乱象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只有社会上下共同努力,才能将短视频行业推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小题3】以上三则材料中,各自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8年2月,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英文版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将分九卷陆续出版,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大事。中国人有“侠”情,且认为“侠”可以超越文化边界。西方文化中亚瑟王的圆桌骑士、罗宾汉式的绿林英雄,以及风靡当下的银幕上的超级英雄,在我国都有“侠”缘。

但是,使不是骑士,甚至不是武士。不管是骑士,还是武士,都是某种权威——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而侠,非身份,亦非职业。侠,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事方式。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说,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太史公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真有如此伟大,反倒是韩非子的话更为直接,“侠以武犯禁”。侠,是无视“禁忌”的——“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视”也自然是双刃剑,是一种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

侠讲究的是豪放不羁、快意恩仇。这种“豪放不羁”,如《笑傲江湖》所描绘的,不贪高位,不惧追杀、不恋亲情,只愿与知己合奏一曲《广陵散》。侠的“快意恩仇”,如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中的洪七,他收了贫女一个鸡蛋后,冲入王府杀了一众刀客,为贫女的弟弟报了仇,自己则在交战中被削掉一个手指。洪七是侠,他做事的原则不是“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而是,做这事,心里是否“痛快”。相比之下,《史记•刺客列传》中所载诸人,虽勇猛如聂政,忠义如豫让,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一种工作,而工作讲究的是按劳取酬。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在徐克电影《七剑》中,被清兵追杀,身受重伤的傅青主,对无助的村民们说,“上天山,找帮手!”为什么天山上的剑客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傅青主和村民们?因为他们是有担当的侠。电影《佐罗》中,迭哥代替遇刺的好友前往南美行总督之职并化身蒙面侠佐罗行侠仗义,解救被欺压奴役的殖民地百姓,也是一种担当。

侠,其实很少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因为那些根本就是“低下政治组织”,而不是“豪侠”的聚集地。“千秋万代,一统江湖”,与其说是武侠的宏源,倒不如说是野心家的梦想。如果说《鹿鼎记》《书剑恩仇录》中的帮会还有个“反清复明”的宏大目标,而《笑傲江湖》中的各大门派的纷争,则更是把“江湖”这个会党互相倾轧的修罗场,揭露得淋漓尽致了。武侠小说虽妙,但其对大众的影响力虽然还是不敌武侠片。可惜的是,近年来,中国武侠电影势头亦渐弱。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闪电侠、神奇女侠……一众奇侠不仅在各自电影中大显神通,更时不时地联合作战,《复仇者联盟》《正义联盟》等等,让观众应接不暇。

其实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文学、电影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哪里有不公,哪里就有他们,他们是正义的化身,他们代表着善良,勇教,不畏强权,不慕金钱,他们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本领、勇气和责任感。他们能为人们所不能,解救弱者于危难之中。他们身上,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摘编自《王伟滨中国武使走进英语世界》,《光明日报》2018年1月17日)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韩非子看来,侠并非真有如此伟大,“侠以武犯禁”的行事方式是把双刃剑。
B.在司马迁看来,侠有很多值很赞许之处,如已诺必诚、舍己救困、不矜其能等。
C.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所以即便勇猛如聂政,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
D.侠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而真正的“豪侠”并不聚集于此。
【小题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骑士和武士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 这决定了既非身份也非职业的侠与它们毫无共同之处。
B.作者并不完全认可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提出的对侠的评价,而是赞同韩非子的“侠以武犯禁”观点。
C.江湖门派热衷于相互倾轧,常把“千秋万代,一统江湖”当成自己的宏愿,而侠与他们有很大区别。
D.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侠士都是正义的化身,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