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鹏之徙于南冥也,          ,去以六月息者也。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7-03-02 07:15: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古代诗歌阅读
醉翁操1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直至修死仍无与之匹配的词。后崔闲记谱,请苏轼填此词。【2】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4】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山的空寂。
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去世之后,流泉空鸣,以拟人手法写泉水似有怨情。
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于人间。
【小题2】【小题3】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喻泉声的清亮圆润。下列诗句,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
A.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屋巅。B.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C.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D.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小题4】【小题5】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场景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清明二首(其二)

杜甫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锈中。

春水春来洞庭阔,白愁杀白头翁。

注:①偏枯:麻痹。②左书空:用左手在空中写字。③蹴鞠:踢球。④紫塞:泛指北方。⑤汉主:指唐皇。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联近承首联,“系舟”应“飘泊”,“左书空”对“右臂偏枯”,将老病漂泊的境况具象化。
B.第三联远承首联,“蹴鞠”“秋千”语带双关,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长期漂泊身不由己的悲凉酸楚。
C.尾联以“春”“白”叠用见妙,春水归向洞庭,白逢春生长,让原本愁苦的诗人又顿感欣慰。
D.本诗前三联侧重叙事,叙中融情,后三联重在写景,景真情切,两大部分双峰并峙,各显千秋。
【小题2】本诗第三、四联中的“蹴鞠”“秋千”“钻火”等涉及清明习俗。下列诗句与清明习俗或传说没有关联的一项是
A.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 (顾非熊《长安清明言怀》)
B.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孟浩然《清明即事》)
C.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黄庭坚《清明》)
D.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 (高翥《清明》)
【小题3】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①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与本诗一样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多病的复杂情感。
②唐诗常常以与“秦”相关的词语指代长安及其附近地区。如本诗的“秦城”,又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____________”一句里也有类似的指代。
【小题4】本诗第四、五两联虚实结合,动静兼具,可谓构思精妙。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