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名篇默写(14分)
《兰亭集序》: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 , 。
是日也,    ,  。
《前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举酒嘱客,    ,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    ……”
《游褒禅山记》: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7-03-02 07:00: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尹公亭记

(宋)曾巩

君子之于己,自得而已矣,非有待于外也。人之于君子,潜心而已矣,非有待于外也。然而有表其,名其乡,欲其风声气烈暴于世之耳目而无穷者,所以与人同其好也。内有以得诸己,外有以与人同其好,此所以为先王之道,而异乎百家之说也。

随为州,去京师远,其地僻绝。庆历之间,起居舍人、直龙图阁河南尹公洙以不为在势者所容谪是州,居于城东五里开元佛寺之金灯院。尹公有行义文学,长于辨论,一时与之游者,皆世之闻人,而人人自以为不能及。于是时,尹公之名震天下,而其所学,盖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故其居于随,日以考图书、通古今为事,而不知其官之为谪也。尝于其居之北阜,竹柏之间,结茅为亭,以茇①而嬉,岁余乃去。既去而人不忍废坏,辄理之,因名之曰尹公之亭。州从事谢景平刻石记其事。至治平四年,司农少卿赞皇李公禹卿为是州,始因其故基,增庳益狭,斩材以易之,陶瓦以覆之,既成,而宽深亢爽,环随之山皆在几席。又以其旧亭峙之于北,于是随人皆喜慰其思,而又获游观之美。其冬,李公以图走京师,属予记之。

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亦将使夫荒遐僻绝之境,至于后人见闻之所不及,而传其名、览其迹者,莫不低回俯仰,想尹公之风声气烈,至于愈远而弥新,是可谓与人同其好也。则李公之传于世,亦岂有已乎!故予为之书,时熙宁元年正月日也。

(注)①茇:在草间住宿。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己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
B.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己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
C.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己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
D.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己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种观点。
B.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富者居住闾左,贫者居于闾右。文中指里巷的大门。
C.从事,即从吏史,亦称从事掾,名目种类较多,如文有文学从事,武有都督从事等。
D.司农,官名,上古时代负责教民稼穑的农官。汉朝为九卿之一,掌管钱谷之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直言君子对己的要求,列出世人显扬君子的做法,提出了有别于诸子百家的主张。
B.随州人为了纪念尹公,在青竹和翠柏之间,用茅草搭建了一座亭子,取名叫“尹公之亭”。
C.尹公所学的东西,在于不因贫富贵贱死生而动摇自己的信念,是一个“自得”之人。
D.作者在文中赞扬了尹公身处逆境而泰然自若的精神,叙述了重建尹公亭的深远意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内有以得诸己,外有以与人同其好,此所以为先王之道,而异乎百家之说也。
(2)始因其故基,増庳益狭,斩材以易之,陶瓦以覆之,既成,而宽深亢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