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后面题。(8分)
【双调】折桂令•过多景楼
周文质
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
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小题1】此曲前八句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春景,结合原文,简要分析。(4分)
【小题2】“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哀情在结尾处才涌出,看似突然,其实合情合理。请结合全诗,从景与情的角度来分析。(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3-12-05 10:41: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对李煜《虞美人》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A.本词开头和结尾用设问的手法,把读者带入了对往事的猜想和对愁绪的体验中。
B.全词虚实结合,或写眼前之景,或忆故国往事,或抒内心愁绪,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词人徘徊于雕栏玉砌间怅然若失的形象。
C.“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前后呼应,一脉相承,通过景色的不变反衬人事的巨变。
D.“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的修辞将愁绪形象化,点明愁之多之长之深,又隐喻年华流逝,龙颜老去。
同类题2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3)
,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
(4)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画图省识春风面,
。(杜甫《咏怀古迹》)
(6)二十四桥明月夜,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7)
,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8)帘外雨潺潺,
。(李煜《浪淘沙令》)
(9)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论语·学而》)
(10)子曰:“
,鲜矣仁。”(《论语·学而》)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金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人月圆
宴张侍御家有感
(金)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鬓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注:吴激于北宋宋徽宗宣和年间奉命使金,被留不遣。北宋灭亡后,在张侍御家集宴,有宣和年间宫女出来演奏,感慨良久,遂有此曲。
(1)试问此词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此词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登飞来峰》一诗中,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语意相反的诗句是“ ,。”
⑵《蜀道难》中,虚写映衬表现蜀道雄奇险峻的句子是“
,。”
⑶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来直抒胸臆,以寄托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南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释:“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1)这首词上片画线句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
答:
(2)有人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出诗人的豁达,有人则说表现的是诗人沉重的忧伤。你的看法怎样?为什么?请联系全诗说明。
答: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