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起,全国高考时间由每年7月的7、8日,提前到每年6月的7、8日。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及考试阅卷的组织工作带来很大影响,社会各界要求将高考时间提前的呼声日趋强烈。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自然灾害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会产生影响。这里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指()
A.水灾
B.台风 C沙尘暴
C.泥石流
【小题2】上述自然灾害近年来频发地区主要是指我国()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黄河中下游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
【小题3】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其最主要原因是()
A.受锋面雨带的控制
B.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D.受印度低压控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0-05-10 04:44: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共10分)一批地理工作者对我国华北某山区进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估,划定了该区泥石流的高危区、中危区和低危区分布范围。读图及文字资料,回答问题。
(1)该地区泥石流发生的概率比较高的季节及原因。(4分)
(2)图中①、②、③所示区域,①处为泥石流高危区,试说明理由。(6分)
同类题2
风暴潮是一种海洋灾害,又称“风暴海啸”,具有来势猛、速度快、破坏力强的特点,可冲毁海堤、道路,吞噬沿海地区的码头、工厂、村镇,酿成巨大灾难。读“发生在我国渤海海区的某次风暴潮的海面水位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此时渤海海区的风向及受灾严重的地区。
(2)就如何减轻风暴潮灾害,提出合理化建议。
同类题3
气候及其异常变化往往成为许多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读“我国四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地霜冻灾害比②④地频繁,试简析原因。
(2)②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局部地区仍时有洪水发生,其原因是什么?
(3)③地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多发地区,与这里的哪些气候特点有关?
(4)危害④地农业生产最严重的生物灾害是什么,原因有哪些?它与什么一起并称为三大自然灾害?
同类题4
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增高,主要是由于( )
①地壳运动越来越强烈 ②人口快速增长
③经济密集发展 ④风化作用加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同类题5
石漠化是指地表植被遭破坏,基岩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贵州是我国西南石漠化面积最大的省区。
(1)分析贵州石漠化的成因
(2)列举出四种与石漠化相关联的自然灾害。
相关知识点
选修地理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中国的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