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自然灾害与防治)
材料: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多发生在大于60°~70°的斜坡上。高山峡谷区内的崩塌称为山崩。我国西南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地质环境,导致崩塌多发,是我国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1)请阐述我国西南地区崩塌容易发生的主要自然条件。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崩塌可能产生哪些危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6-08-18 04:42: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国家,冬春沙尘暴天气频发,下列受沙尘暴天气危害较重的一组城市是( )
A.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银川
B.成都、武汉、南京
C.沈阳、天津、青岛
D.贵阳、昆明、重庆
同类题2
图示我国沿海省级行政区风暴潮灾害系数,系数越大表示风暴潮灾害造成的损失越大。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归纳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原因。(6分)
(2)阐述防御风暴潮的工程性措施。(9分)
同类题3
自然灾害与防治
雪崩是指高山地区大量积雪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高处崩塌并迅速向下移动的自然现象。尼泊尔北部是雪崩灾害多发的地区,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引发严重雪崩,导致多人伤亡(下图)。
分析尼泊尔北部地区雪崩灾害多发的原因。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记者7月12日从有关部门获悉,15年间,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红碱淖水域面积从55平方公里缩小到约30平方公里,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红碱淖遗鸥种群的数量在下降。据最新统计数字,今年遗鸥共筑巢4500个、较去年减少50巢左右,种群数量比起2010年前后15000多只的鼎盛时期更是下降了三分之一。遗鸥喜欢栖息于开阔平原和荒漠与半荒漠地带的咸水或淡水湖泊中,遗鸥的繁殖期为5~6月,以枯水草为材,杂食性,繁殖期以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主,10月南迁。
试推断红碱遗鸥数量下降,种群减少的主要原因。
同类题5
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甲地和乙地常常出现此旱彼涝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风的进退
B.海陆位置不同
C.台风影响顺序
D.用水季节变化
【小题2】图中我国旱涝灾害都十分严重的地区,其共同特点是( )
①人口密度小 ② 经济落后 ③ 以平原地形为主④降水集中且变率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相关知识点
选修地理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中国的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