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点绛唇
林逋
金谷
①
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①金谷,即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的一座奢华别墅。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石崇曾在此为其饯行。
【小题1】“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2】词的最后三句是怎样表达作者情感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2-06-27 03:44: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古代诗歌阅读
柳梢青·春 感
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②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③心情。
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词人。南宋灭亡以后,曾参加抗元斗争,晚年隐居故乡山中,从事著述。②辇下:京师。③海上:汉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于北海上,矢志守节。
【小题1】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表现“城”之“愁”?
【小题2】联系全词,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浣溪沙(其二)
①
姜 彧
山滴岚光水拍堤,草香沙暖净无泥。只疑误入武林
②
溪。 两岸桃花烘日出,四围高柳到天垂。一尊心事百年期。
注 ①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三月,姜彧作为河东山西提刑按察使,借视察水利的机会拜谒了晋祠,曾作《浣溪沙》二首,此为第二首。②武林,地名,即今杭州。
【小题1】有人说,“山滴岚光水拍堤”中的“滴”字用得别出心裁,请加以简要赏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结合最后一句“一尊心事百年期”,简要分析本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击应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
”之雄心,也只怕会有“
”的结局。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
,
”两句话洒酒祭月,寄托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3)《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用“
,
”两句话表明了自己不与廉颇争斗的原因是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前。
同类题4
下列对李煜《虞美人》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A.本词开头和结尾用设问的手法,把读者带入了对往事的猜想和对愁绪的体验中。
B.全词虚实结合,或写眼前之景,或忆故国往事,或抒内心愁绪,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词人徘徊于雕栏玉砌间怅然若失的形象。
C.“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前后呼应,一脉相承,通过景色的不变反衬人事的巨变。
D.“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的修辞将愁绪形象化,点明愁之多之长之深,又隐喻年华流逝,龙颜老去。
同类题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作者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绝对自由,因为它依然有所待,表现它“有所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蜀相》表达对诸葛亮的崇敬、惋惜之情和自己壮志难酬的两句诗是:“
,
。”
(3)《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
,
”。
(4)《越中览古》表达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以及盛衰无常的感慨的诗句是
“
,
”。
(5)《一剪梅》中词人用“
”一句写出了荷花凋谢、竹席凉意袭人,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
(6)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
,
。”揭示了写作目的和文章主旨,委婉地给统治者以讽喻。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