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材料一 冻雨是指以液态降落的雨,与地面或暴露物体接触时冻结所致。
材料二 下图为某地1月20日某时的天气形势图。
(1)此时,最可能出现冻雨天气的是甲、乙、丙、丁四地中的____地,试解释其原因。
(2)列举冻雨天气带来的主要不利影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6-10-19 07:06: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所示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发生在春季的主要有:
①干旱 ②台风 ③凌汛 ④泥石流 ⑤寒潮。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同类题2
读下列材料,并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回答问题。(14分)
(1)在下列数码空格上,填入相对应的字母。(8分)
A.水利设施、水产资源被破坏
B.扩大耕地面积
C.开垦草场
D.粮食不足
E.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F.围垦湖海
G.旱涝灾害增加
①
⑤
⑥
⑧
(2)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图示产生该环境问题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实践模式,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农业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发展_____________。(2分)
同类题3
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区暴雨往往引发泥石流
B.梅雨和寒潮大多相伴出现
C.地震可引发滑坡和崩塌
D.火山喷发可加剧气候干旱
同类题4
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北纬28.2度,东经84.7度)发生8.1级地震。此次地震发生在喜马拉雅山山区,引发了
A.海啸
B.水灾
C.雪崩
D.寒潮
同类题5
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我国一般把日最高气温≥35℃称为高温,持续多天的高温天气称为高温酷暑。下图示意我国2013年7月高温日数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该月高温酷暑对甲、乙两区造成的损失大小,并分析其原因。(9分)
(2)简述该月两地降水均较少的原因。(6分)
相关知识点
选修地理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中国的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