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首词作,然后回答问题(6分)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小题1】“烟如织”“伤心碧”写出了游子登楼望远所见到的怎样的景象?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3分)
【小题2】试品析“长亭更短亭”一句中“更”的意味。(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2-08-21 05:27: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2)乘骐骥以驰骋兮,
!(《离骚》)
(3)
,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4)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5)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6)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7)东船西舫悄无言,
。(《琵琶行》)
(8)往者不可谏,
。(《论语·微子》
同类题2
阅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完成第下面小题。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小题1】下列对诗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天,战国时期楚国据有南方大片土地,所以古代泛称南方的天空为楚天。与“暮霭沉沉楚天阔”中“楚天”含义相同。
B.玉簪螺髻,用来比喻纵目望去所见到的远方群山,群山姿态万千,苍翠挺拔的青山有如碧簪,层峦叠嶂的山峰好比螺髻。
C.吴钩,吴地特产的弯形宝刀,此处借代武器,也喻指诗人自己,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
D.树犹如此,为用典,原句为“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写出了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的现实。
【小题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
B.“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为“江南游子”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C.“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写出了诗人对季鹰归隐行为的否定,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这里就是少女的代名词。这句诗写出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小题3】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阙,在阔大苍茫的背景上,呈现于读者眼帘的是一个忧愤孤寂的爱国者的形象。诗人运用景物烘托、动作描写、排比修辞来刻画人物。
B.“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诗人运用移情及物的手法,写自己心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远山在“献愁供恨”。
C.下阕连用三典,诗人不学张翰秋风思归,不学许汜求田问舍,是反衬自己复国大志。“可惜流年”,写年华虚度,壮志难酬。
D.下阕的三个典故,增加了词的容量,使内蕴更为丰厚;使得语言简练,风格典雅能收到言近旨远,辞约意丰的效果。
同类题3
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
(1)本文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
。(《劝学》)
(2)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师说》)
(3)本文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
,
。(《念奴娇·赤壁怀古》)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赏析。
玉楼春
欧阳修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歌。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
注:游丝,蛛丝。
【小题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图景?这两句在整首词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2】词的最后两句选用了哪些传统意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同类题5
概括《声声慢》在表情达意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