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共6分)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小题1】本词上阕记述了作者在黄州时酒醉夜归的情景,其中
一词传神的画出了诗人醉眼朦胧的神态。同时作者还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写出来夜之深,夜之静,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2分)
【小题2】结合相关诗句,简析“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2-09-23 08:48: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小题1】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析其妙处。
【小题2】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的?
同类题2
古代诗歌阅读
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①,未解庄生天籁②,刚道③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 ①战国时期楚国的宋玉,他曾任兰台令。其《风赋》写他与景差陪同楚襄王游兰台之宫,忽然刮起风来,楚襄王披襟当风说:“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 宋玉说:“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然后铺叙“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之差别。②庄子在《庄子·齐物论》中说, “天籁”是发于自然的音响,即指风吹声。③刚道:“硬说”的意思。
【小题1】词的上片写景,突出使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小题2】作者通过“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请结合词的下片作简要阐释。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 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
同类题4
对《望海潮》一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望海潮》是一首投赠之作,所以在词的上片极力赞扬杭州自然环境之秀美、城市经济之繁荣。
B.词人先对杭州作了总体介绍:“东南形胜”,地理位置重要;“三吴都会”,社会条件优越;“钱塘自古繁华”,有着长期繁盛的历史。接着对“形胜”“都会”“繁华”这三个方面进行对比。
C.词的下片极写杭州黎民百姓之安居乐业。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四季皆美的西湖上,从早到晚都有游兴颇浓的人群,他们或“羌管弄晴”,或“菱歌泛夜”,一派祥和欢乐。
D.词的最后两句虽然有粉饰太平的味道,却也部分程度地反映了北宋初年繁荣奢靡的社会现实。
同类题5
八声甘州 寄参寥子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①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注】①谢公:即谢安,东晋名士、宰相,早年曾隐居东山。
【小题1】“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作用。(5分)
【小题2】词的下片蕴含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