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 越山见梅 吴文英①
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瘦还如许,晚色天寒处。 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行人去,暗消春素,横笛②空山暮。
(注) ①吴文英,南宋词人。一生未第。②横笛:笛曲中有《梅花落》,此处暗指梅花凋落。
【小题1】这首词借梅的形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3分
A.
【小题2】有人认为这首词表现出吴词“清疏空灵”的特色,请联系结尾“行人去,暗消春素,横笛空山暮”所表现的意境来谈一谈。(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4-03-25 04:19: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
张孝祥
①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①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
A.“问讯湖边春色”写作者重游三塔湖如遇故人,故而问候湖边的春色。
B.“重来又是三年”写出两次游湖相距的时间,表达了故地重游的感慨。
C.“东风吹我过湖船”,写东风浩荡,吹着我的小船,表现了东风的强劲。
D.“杨柳丝丝拂面”写湖边的柳条被风吹动,拂过脸庞,给人轻柔之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8分)
鹧古天·东阳道中 辛弃疾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①。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悉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②。
【注】①香篝:薰笼。水沉:一种香料,即沉香。香午渐觉水觉肖:借薰笼里的香料逐渐燃烧殆尽,来写行路时间之长,从而暗示行程的遥远。②碧玉梢:指马菱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菱的华贵。
【小题1】词的三四句“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分外娇”写了怎样的景?表达了怎样的情?(4分)
【小题2】简要分析“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三句的表达技巧。(4分)
同类题3
阅读《沁园春 长沙》,完成下列小题。
沁园春·长沙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小题1】这片词描写的景物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小题2】这片词是从哪些角度来写景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词
李益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
鹧鸪词
李涉
湘江烟水深,沙岸隔枫林。何处鹧鸪飞,日斜斑竹阴。
二女虚垂泪,三闾枉自沉。惟有鹧鸪鸟,独伤行客心。
【小题1】两诗都用了“湘江”“斑竹”“鹧鸪”等形象,都是表现一种愁苦之情的。这种“愁苦之情”具体说来有何不同?(4分)
【小题2】两诗在表现手法上都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秀传统,采用了传统手法中的哪一种?请简要说明。(4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双调)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①。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叹新丰句:化用马周困新丰的典故。据《新唐书·马周传》记载,唐初中书令马周贫贱时,曾住在新丰的旅舍。店主人不理睬他,备受冷落。
【小题1】本曲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运用对诗歌主题的表达有何帮助?(3分)
【小题2】“落灯花棋未收”一句描写了纷纷落下的灯花余烬(jìn物体燃烧后的剩余)及散乱的棋局,结合诗的下一句“叹新丰孤馆人留”,说说这一描写营造了怎样一种意境?(3分)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