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摸鱼儿(并序)
辛弃疾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
1.淳熙六年(1179),辛弃疾从湖北转运副使调任湖南,将从鄂州至潭州主持遭运。小山亭在湖北转运使官署内。2.同官王正之:王正之淳熙六年任湖北转运判官,故称“同官”。
【小题1】全词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结合原文简要赏析。(5分)
【小题2】全词作者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原文简要赏析。(6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4-11-24 04:21: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候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词以寄好友师伯浑为名,通过梦回当年雪夜军旅生活情景及梦醒后的孤寂,表达了词人执著的为国献身精神以及理想破灭之慨。
B.词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的词境里来。
C.上片举雁门西、青海际这两个地方来代表广阔的西北领土,表达了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D.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首先描写了冷清孤寂的环境:漏尽更残,寒灯一点,西沉斜照的月色映在窗前。这样的环境,让身处其中的词人不胜悲凉,充满了自怜自伤之情。
E. 作者将梦中与梦醒的所闻所见加以对比,由悲凉转入豪迈,再转升为亢进,不仅形成了语势的跳跃顿挫,而且更有助于主题的表达。
【小题2】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