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题。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辛弃疾
着意寻春懒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
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开。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
注释:①鹅湖,风景优美之地,词人闲居时常游之所。②懒,指了无情趣。③寒食,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④归宁:归家省亲,即出嫁之女回娘家。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着意”两句意思是:刻意寻春,未必尽如人意;信步而行,把酒漫游,却乐在其中。
B.“山才”两句意思是:胜景在前,不料人倦思憩;雨来更添游兴,能意外地启人诗思。
C.“携竹杖,更芒鞋”,创造出轻松而随意的氛围,为邂逅乡村春色做了不露痕迹的铺垫。
D.这首词上片写刻意寻春所感,下片写率意出游所见,联系紧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小题2】【小题3】下片“朱朱粉粉野蒿开”一句的特点是通过具体的自然景物展现美好的春光,下面的诗句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两项是
E.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A.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景》)
B.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春日》)
C.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
D.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梅尧臣《东溪》)
【小题4】有评论者认为,“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这一画面是作者此次赏春过程中看到的“最美的风景”。请根据这两句所描绘的画面谈谈你对这一看法的理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04-14 10:21: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古代诗歌鉴赏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①
【南宋】姜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②黄昏雨。
第四桥③边,拟共天随④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释】①丁未:即公元1187年(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吴松:即今吴江市,晚唐诗人陆龟蒙的故乡。②商略:商量、酝酿,准备。③第四桥:即吴松城外的甘泉桥。④天随:陆龟蒙自号天随子。身处晚唐木世,举进士不 第,只好退隐江湖。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片以景寓情,燕雁随云,数峰清苦,都是词人漂泊清苫生涯的写照。
B.“燕雁无心”,写北方的鸿雁悠然自在,因为冬天正是北雁南飞的时节。此句亦暗含对陆龟蒙的思念之情,此处词人以大雁的随云远去暗喻陆龟蒙独自漂泊的情形。
C.下片追思唐诗人陆龟蒙,发怀古幽情,抒写知音难觅的惆怅寂寞。
D.“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两句意思是:我真想在第四桥边,跟随天随子-起隐居。第四桥指的是吴江城外的甘泉桥,陆龟蒙曾隐居在此,故词人打算和他定居在甘泉桥边。
E. “今何许”三字,意蕴丰富,是词人对自然、人生、历史,时代所提出的允满哲学反思的反诘。这样的思考使得词人“凭阑怀古”,却不见龟蒙,不见故人,只看到“残柳参差舞”。此句暗含了难觅知音之意,增添了词情的苍凉与悲壮。
【小题2】古人认为这首词的“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句乃“奇绝之笔”,请简要赏析。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