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小题。
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注释]乐游原:又叫“乐游园”,在长安东南郊,是汉宣帝乐游苑的故址,地势高,可以远望,汉宣帝偕许皇后出游至此,迷恋于绚丽的风光,以至于“乐不思归”;唐代在此大兴土木,是登高览胜最佳景地。
【小题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小题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05-05 04:58: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虞美人
舒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①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②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南朝宋陆凯与范晔交善,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小题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上片起首两句写诗人日暮登楼所见,境界宏大,勾勒出一幅朦胧、缥缈的画卷,重在写天地之广,暗含人世沧桑的慨叹。
B.“背飞双燕”形象生动,尤言“劳燕双飞”,用“东飞伯劳西飞燕”典故,意思是双燕相背而飞,此处有与朋友离别之意。
C.上片第三句中的“贴云寒”是联想而得,“寒”字运用巧妙,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悲凉况味。
D.下片前两句的“雪满长安”既点时地,又渲染出一派冷寂的气氛,雪夜把盏,却少对酌之人,岁暮怀人的孤凄心境可想而知。
E. 全词构思精巧,首尾呼应,借景寓情,曲写身世沧桑之变化与故人友谊之深切,情真意切,语言清婉雅丽,为社会讽喻词的佳作之一。
【小题2】词的最后两句值得反复玩味,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①•游览

(宋)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②,春入武陵溪③。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④。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⑤。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释) ①此词大约写于被贬官时期。②瑶草:仙草。③武陵溪: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④金徽:瑶琴。⑤螺杯:用白色螺壳雕制而成的酒杯。
【小题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瑶草一何碧”运用比兴手法,赞美瑶草(仙草)像碧玉一样可爱,激起读者兴趣,把读者引进仙境中去。
B.“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承接“春入武陵溪”,表现了“桃花源”仙境的清丽澄净,幽静脱俗。
C.“我欲穿花寻路”三句是实写,表达了作者对此境的喜爱,满怀喜悦规划着自己的行程,渴望有更美的发现。
D.“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故意正话反说,说仙境里花深露重,怕会打湿衣服,实际表现了词人对仙境的深深喜爱和依恋。
E.“长啸亦何为”意谓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
【小题2】结合下阕内容,简要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