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阳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黜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属县通赋四年,凡七百六十余万石。钟请量折以钞,为部议所格,然自是颇蠲减。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其为政,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勤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威心惮之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钟素服治事。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苏州吏民聚哭,为立祠。
(《明史·卷一百六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 |
B.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 |
C.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 |
D.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古代官名,战国时亦作“掌书”,明清时六部主官称尚书,副职为侍郎。 |
B.郎中,本为帝王侍从官通称。明清六部所设各司的长官称郎中,副官为员外郎。 |
C.秩,专指古代官员俸禄。官员俸禄并非完全固定不变,可随着功过评定而变动。 |
D.中使,宫中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也可以指“天子私使”。中,指宫禁之内。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况钟兴利除弊,孜孜爱民。他免除了那些烦苛的赋役,定立教民条文,不便于百姓的事情,他会立即上书朝廷。他曾请求改变赋税的缴纳方式,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 |
B.况钟为政严明,吏治为之一新。他担任苏州知府时略施计谋就让那些奸猾者现出原形。他属僚中贪虐庸儒者全部罢黜后,全府上下大为震动,自此属吏都奉法行事了。 |
C.况钟治事纤悉周密,颇为用心。他曾设置两本簿籍记录乡民的善恶,用来进行劝善惩恶;又设立通关勘合簿,防止出纳时行奸作伪;设立馆夫簿,杜绝无理的需求。 |
D.况钟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辖区百姓曾两次请求朝廷让他留任,这两次请求均得到了皇上的应允。他死于任上,苏州吏民相聚哭悼,并为他建祠堂表达哀思和敬意。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阳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
(2)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