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立”字之前加副词“独”字,表明词人此时很孤独,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为下面追忆和抒发感慨作铺垫。
B.“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十二个字,把词人独立顾盼、意气昂扬的形象烘托如画,并为全词奠定了豪迈的基调。
C.“层林尽染”四个字,点明经过多次霜打,所有的树林都变(“染”)成了红色。这四个字,对上句“万山红遍”来说,有强调、渲染的作用。
D.这首词,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了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6-11-12 04:44: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石潭记》中生动描写树木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的句子是
,
。
(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以山作为载体,并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寄托愁绪的句子是
,
,
。
(3)廉颇听闻蔺相如与宾客的一番肺腑之言后的举动是
,
。
(4)《李凭箜篌引》通过以声写声,以形写声两种方式正面描写音乐的句子是
,
。
同类题2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浣溪沙·洞庭
①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
②
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①这首词是张孝祥在公元1168年,由知潭州(今湖南长沙)调知荆南(今湖北江陵)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傍晚沿湘江入洞庭湖所作。②缬:有花纹的纺织品。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行尽潇湘到洞庭”,词人的前一段路程以“行尽潇湘”一笔带过,语言简练之至。“到洞庭”三字则有引出下文的作用。
B.“楚天阔处数峰青”一句,写洞庭湖全景恰到好处。不写湖之大如何,只说四围广阔,远处峰青,则规模可见,气象可想。
C.“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
D.“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这两句写词人停船后泛览湖景所见,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却显示出另一番情趣。
【小题2】整首词在写景方面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分析。(要求至少答出两种)
同类题3
下列文句,因月景而兴发愉悦之情的一项是( )
A.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B.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C.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D.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解佩令•登大别山
(清)史承谦
澄江如练,碧峰孤拥。指晴川、片帆催送。转眼春归,奈客里、
登临谁共?踏残芳,玉鞭飞鞚。
东连彭蠡,斜通嶓冢。古山川、楚天遥控。落日鱼龙,唤长笛、
一声吹动。恨茫茫,北云南梦。
【小题1】开篇“澄江如练,碧峰孤拥”两句描写景物,有何特点?(3分)
【小题2】“古山川、楚天遥控”中的“控”字历来为人所称赏,请说说它好在哪里。(4分)
【小题3】这首词寄托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词作内容作简要说明。(3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小题1】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小题2】这首词虽然写的是送别,却无哀伤之感,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相关知识点
阅读与鉴赏
古代诗歌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