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①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②,儒冠多误身③。
【注】 ①耒阳:地名;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②招魂:《楚辞》的篇名。③借用杜甫的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潇湘:潇水和湘江在湖南零陵汇合后称之。故人:即指张处父。羽扇:即羽毛扇。纶巾:青丝做的束口的头巾。三国时周瑜挥羽扇,佩纶巾,号令三军。此处喻指自己年轻时代的风采。儒冠:古代读书人戴的冠帽,喻指读书人。
【小题1】词的上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小题2】下阕运用什么样的手法描绘了怎样的形象?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11-22 05:38: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女冠子•元夕
蒋 捷①
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②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灺③。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④。
【注】①蒋捷:宋末元初人,南宋亡,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②蛾儿:闹蛾儿,用彩纸剪成的饰物。③灺(xiè):灯烛的残灰。④夕阳西下:指南宋康与之(一说为范周)《宝鼎现》咏元夕词,其首三句为“夕阳西下,暮霭红隘,香风罗绮”。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全词起笔两句从静态方面极度描写过去元宵节日如画的迷人景象,目的在于为后文实写现在元宵的冷清暗淡,形成今昔的强烈对比。
B.上片三至六句从动态方面极力实写春风吹到精美的歌楼舞榭、到处是笙箫管乐齐鸣、琉璃灯彩光四射、满城笑语欢声的热闹繁华场景。
C.“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三句写遍地彩灯高挂,灯光明亮照彻元夜,与“琉璃光射”相照应,写出了元宵节日的繁华。
D.“江城人悄初更打”一句以动衬静,从灯市时间的短促写夜晚冷落,寂静无声,鼓点悄然响起才知是初更,并点明词人度元宵所在地——江城。
E. 这首词风格较为自然,词意始终在流动中,无一凝滞。对过去元夕的铺叙不惜篇幅,浓墨重彩,或直接描绘,或间接叙写,或以梦境加以再现。
【小题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下阕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同类题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26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2)杜甫在《登高》中借“猿”“飞鸟”寄寓漂泊不定、老病孤独的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直接阐述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  ”。
(4)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两句诗既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5)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的名句是“  ”。
(6)《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
(7)李煜在《虞美人》中把无形的愁思化作形象化描写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
(8)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总结六国和秦国灭亡的历史教训后提醒唐朝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打开唐宋诗词,到处都可以听到风吹雨落声。雨中多情,雨中多愁。写“喜雨”的如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  , ”,把雨写得那么细腻、匀称、滑爽而又滋润。
(10)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并向往大江永恒的名句是“_______, _______。”
(11)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        ”。
(12)《马说》中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 ”。
(13)李白《蜀道难》中“      ”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