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钱塘江河口和杭州湾历史变迁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杭州湾南、北岸图示期间区域陆地变化的差异说明
①南岸以侵蚀为主 ②北岸以侵蚀为主 ③南岸以沉积为主 ④北岸以沉积为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小题2】A、B、C、D四地中,欣赏钱塘江大潮的最佳地点是
A.A
B.B
C.C
D.D
【小题3】舟山群岛区域风能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A.地处海岛地区,受冬夏季风影响,风能资源丰富
B.位于浙江省,经济基础好,科技研发力量强
C.可以利用海洋空间,节省土地资源
D.台风活动频繁,利用价值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6-01-30 05:01: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为“某科学考察队路线示意图”,图中①和②处相比( )
A.①处盐度高、温度高
B.②处盐度高、温度高
C.①处温度高,②处盐度高
D.①处盐度高,②处温度高
同类题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潮间带为涨潮水位最高时会被淹没而退潮水位最低时会出露的区域,是沿海渔民的重要生产区域。澎湖列岛多岩石,不利种植业发展。古代澎湖列岛渔民因地制宜在潮间带创造了独特的捕鱼陷阱--石沪。石沪的主体是朝陆一侧陡、向海一侧缓的石堤,是渔民借助船只用重达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石块垒筑而成。石堤上有渔民“种养”的藻类、贝类等黏性大、吸附力强的生物,石堤内则是人工加深的潮池。目前,澎湖列岛保留完好的石沪已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具有700多年历史的双心石沪,为近年我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遗迹之一。
(1)阐述因地制宜原则在澎湖列岛渔民修建石沪过程中的体现。
(2)简述石沪“捕鱼”的过程。
(3)分析石沪对古代沿岸渔村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4)分析石沪损毁的原因,并提出保护石的合理建议。
同类题3
据其所处位置,下列海洋属于陆间海的是
A.波罗地海
B.北海
C.地中海
D.渤海
同类题4
读图,完成各题。
【小题1】关于洋中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洋中脊是地球上最长的山系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均有分布,北冰洋没有
C.贯穿大洋中部,与两岸大致平行
D.中轴为裂谷,多发火山、地震
【小题2】图中有一段尚未确定的洋中脊,其通过了__________海峡( )
A.麦哲伦
B.德雷克
C.莫桑比克
D.白令
同类题5
下图示意海水温度随纬度和深度变化曲线。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小题1】图中能表示海水温度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形成曲线③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大气环流
D.海水导热率
相关知识点
选修地理
海洋地理
海洋与海岸带
海洋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