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在光照充足、水温约为20~30℃的温暖、洁净海域,珊瑚的造礁作用旺盛。下图示意达尔文提出的珊瑚礁由岸礁—堡礁—环礁的形成过程。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 )
A.岛屿因外力侵蚀低至海面以下
B.珊瑚礁因堆积作用体积逐渐扩大
C.潟湖中储存了丰富的淡水资源
D.珊瑚礁会加速海浪对岛屿的侵蚀
【小题2】最可能有珊瑚礁集中分布的是( )
A.濒临欧洲西部的海域
B.暖流经过的大陆坡海域
C.热带大陆架海域
D.温带河流入海口海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06-01 12:15: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15分)(选修2——海洋地理)
海洋初级生产力是指海水中藻类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能力,它主要受光照、营养盐等因素
的影响,海洋初级生产力过高易引发赤潮。下图示意我国某海域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布(单位:
克碳/平方米.年),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图示海区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7分)
(2)简述赤潮的防治措施。(8分)
同类题2
海湾形状指数是指海湾周长与等面积周长之比,反映海湾形状与圆形的相似度。指数值越小,海湾越趋于接近圆形,形状越简单,反之,则越复杂。下图示意近70年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形状指数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1940年一2014年
A.南方海湾形状复杂化速度比北方快
B.南海海湾形状一直趋于复杂化
C.北方海域的海湾形状总体较为简单
D.所有海湾形状趋简单后趋复杂
【小题2】1990—2014年我国海湾形状变化速度明显高于1940—1990,原因主要是
A.全球变暖加速
B.太阳活动频繁
C.地壳活动活跃
D.人类活动增多
同类题3
下列关于海岸带及陆——海相互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入海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附近沉积,往往形成三角洲和滨海平原
B.洋流对海岸的影响是冲刷海岸,使海岸后退
C.海岸是指大陆与海面的交线,是指海岸线以上的陆上部分
D.海岸线是指大陆与海面的交线,长年比较稳定
同类题4
下图为杭州湾海岸的变迁。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杭州湾南北两岸:
A.南岸陆地面积增长快
B.南岸主要为泥质海岸
C.北岸陡峻,南岸平缓
D.海岸线趋于平直
【小题2】影响图中甲地海岸线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①河流侵蚀作用②河流沉积作用③海浪侵蚀作用④人类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同类题5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B.由西向东倾斜
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D.由北向南倾斜
【小题2】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B.气候持续性变暖
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
D.地壳阶段性下沉
【小题3】图2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拔低
B.降水少
C.人口密度大
D.距海远
相关知识点
选修地理
海洋地理
海洋与海岸带
海岸与海岸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