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踏莎行
陈尧佐
二社良辰,千秋庭院。翩翩又见新来燕。凤凰巢稳许为邻,潇湘烟暝来何晓。
乱入红楼,低飞绿岸。画梁时拂歌尘散。为谁归去为谁来,主人恩重珠帘卷。
注释:①据释文莹《湘山野录》记载,时宰相中国公吕夷简欲致仕,仁宗问何人可代,夷简遂荐尧佐。尧佐拜相后,“极怀荐引之德,无以形其意,因撰燕词一阕,携觞相馆,使人歌之”。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词的起首三句点节序,写环境,以燕子的翩然来归,借代朝廷的济济多土,二社,指春社与秋社,是祭祀社神(土地神)的节日。
B.“千秋”即秋千。燕子于寒食前后归来,而秋千正是寒食之戏。欧阳修《蝶恋花》中有“欲近禁烟微雨罢,绿杨深处秋千挂”,此句亦暗点时令。
C.“风凰巢稳许为邻”,以凤凰形容自己所居之屋,意在突出其华美与高贵。不说“占得”,而说“许为邻”,含有奉承之意。
D.“画梁时拂歌尘散”句用典:汉代有虞公者,善歌,发声能震散梁上灰尘。华堂歌管,是富贵人家常事,燕子栖于画梁,则梁尘亦可称作“歌尘”。
E. “为谁归去为谁来”,纯为口语,一句提问,引起读者充分注意,然后答出“主人恩重珠帘卷”,悠然沁入人心,完成了作品的主题。
【小题2】这首词主要表达了作者的哪几种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3-28 04:04: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各题

绮罗香·红叶

张炎①

万里飞霜,千林落木,寒艳不招春妒。枫冷吴江,独客又吟愁句。正船舣②、流水孤村,似花绕、斜阳归路。甚荒沟、一片凄凉,载情不去载愁去。

长安③谁问倦旅?羞见衰颜借酒,飘零如许。漫倚新妆,不入洛阳花谱。为回风、起舞尊前,尽化作、断霞千缕。记阴阴、绿遍江南,夜窗听暗雨。

(注)①张炎,出身南宋名门世家,宋亡后不仕新朝。本词当作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其年张炎应元政府的征召而被迫北行,栖止京城大都。②舣,停船靠岸。③长安,借指元朝京城大都。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林落木”与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都营造了深秋时落叶飘零的肃杀景象。
B.“寒艳不招春妒”“不入洛阳花谱”中“春”“花”都可理解为元朝新贵的象征。
C.“似花绕”“断霞千缕”都用比喻展现红叶的艳丽明媚,衬托出词人愉悦的心情。
D.“记阴阴、绿遍江南”写红叶也曾经有过绿荫如盖的盛况,今昔对比,意味深长。
【小题2】张炎的这首词运用了借物寄托思想感情的手法。下列各项都是《红楼梦》中大观园儿女咏菊的诗句,其中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怡红公子《种菊》)
B.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枕霞旧友《对菊》)
C.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潇湘妃子《咏菊》)
D.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蕉下客《簪菊》)
【小题3】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这首词中张炎借“红叶”寄托了哪些思想感情。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