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劝学》(节选),完成后面题。(10分)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则明而行无过矣知:智慧
B.而闻者彰:清楚
C.而江河绝:横渡
D.君子非异也生:习惯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青,取之蓝②而寒
B.①车柔使然也②不如须臾所学也
C.①故木受绳直②知明而行无过矣
D.①登高招②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小题3】下面两句话,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学不可以已 ②金就砺则利
A.①学习是不可以成为过去的事情。
②刀剑放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B.①学习不可以停止。
②金属靠拢磨刀石就锋利了。
C.①学习不可以停止。
②刀剑放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D.①学习是不可以成为过去的事情。
②金属靠拢磨刀石就锋利了。
【小题4】荀子认为人生下来就是恶的,但“性恶”又是可以改变的。在《劝学》中他运用一系列类比,论证了这个观点。请根据原文填空,将作者的论证补充完整。(4分)
事物的原状
外物的作用
产生的结果

提取


降温



轮(曲)

受绳





博学(学习)
知明而行无过(君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3-04 02:57: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种 梨

蒲松龄

有乡人货梨于市,颇甘芳,价腾贵。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乡人之亦不去,乡人怒,加以叱骂。道士曰:“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肆中佣保者,见喋聒不堪,遂出钱市一枚付道士。道士拜谢,谓众曰:“出家人不解吝惜。我有佳梨,请出供客。”或曰:“既有之,何不自食?”曰:“我需此核作种。”于是掬梨啖。且尽,把核于手,解肩上镵,坎地深数寸,纳之而覆以土。向市人索沃灌。好事者于临路店索得沸沈,道士接浸坎上。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

道士乃即树头摘赐观者,顷刻向尽。已,乃以镵伐树,丁丁良久,乃断。带叶荷肩头,从容徐步而去。 初,道士作法时,乡人亦杂立众中,引领注目,竟忘其业。道士既去,始顾车中,则梨已空矣。方悟适所俵散,皆己物也。又细视车上一靶亡,是新凿断者。心大愤恨。急迹之,转过墙隅,则断靶弃垣下,始知所伐梨木,即是物也。道士不知所在,一市粲然。

异史氏曰:“乡人愦愦,憨状可掬,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见乡中称素封者,良朋乞米,则怫然,且计曰:‘是数日之资也。’或劝济一危难,饭一茕独,则又忿然,又计曰:‘此十人、五人之食也。’甚而父子兄弟,较尽锱铢。及至淫博迷心,则顷囊不吝。刀锯临颈,则赎命不遑。诸如此类,正不胜道,蠢尔乡人,又何足怪。”

(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镵(chán):古代一种柄长而弯曲的掘土工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人之亦不去   咄:呵斥
B.我需此核作种   特:只是,不过
C.向市人索沃灌   汤:热水
D.见乡中称素封者 每:每次
【小题2】下面全都属于道士作法的一项是(   )
①解肩上镵,坎地深数寸 ②见有勾萌出,渐大
③硕大芳馥,累累满树 ④丁丁良久,乃断
⑤则梨已空矣 ⑥车上一靶亡
A.①②③⑥
B.②④⑤⑥
C.②③⑤⑥
D.①③④⑤
【小题3】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具体分析理解,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说的是一个乡人在集市上卖梨,一个道人万端乞讨,卖梨者因梨所剩不多就没有施舍给他,旁人同情道士就买了一个给他。
B.卖梨者待道人走后发现一车梨已经化为乌有,才恍然大悟道士所施之梨就是自己车上的梨。
C.《种梨》所叙故事是一个滑稽剧,轻松而幽默,但其后的评议却是沉重与愤慨的。
D.蒲松龄一生贫苦,遭遇坎坷,历尽世道辛酸,从本文可见其对吝啬者之恨。
【小题4】把原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
②乡人愦愦,憨状可掬,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

同类题3

文学名著阅读(10分)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复活》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玛丝洛娃从监狱里调到医院担任助理护士后,聂赫留朵夫去探望她,并且交给她一张老照片。玛丝洛娃先是含情脉脉地看着照片,甚至迷迷糊糊地想象着她当年是多么幸福,但同时关于这张老照片的话使她想起她自己种种的痛苦经历,于是玛丝洛娃的心头又涌上了对聂赫留朵夫的旧恨,她决心不受他欺骗,不让他在精神上利用她,也不让他借她来显示他的宽宏大量。
E、“而且我已下定决心请求她,请求她做我的妻子。”西蒙松继续说道。
晚上点名的时候,西蒙松告诉聂赫留朵夫他想与马斯洛娃结婚,聂赫留朵夫听到这个消息后,很痛苦,因为这样一来,他就不能以与马斯洛娃结婚的方式来弥补对她犯下的罪过了。
A.司祭们高举插有二支蜡烛、饰有花卉的烛台,不停地为人们祝福,嘴里反复欢呼:“基督复活了!基督复活了!”一切都很美丽,但最美丽的却是那穿着雪白连衣裙、系着浅蓝腰带,乌黑的头发上扎着鲜红蝴蝶结、眼睛闪耀着快乐光芒的卡秋莎。这是在复活节前一天做晨祷的情景。当时的玛丝洛娃是美丽快乐的。多年后,经历了很多坎坷的玛丝洛娃唯一没变的就是她那双明亮的眼睛。
B.聂赫留朵夫决定陪玛丝洛娃一起去西伯利亚服役,他回家乡处理田产,看到农村一副破败景象,农民都在挨饿,他知道这是农民们的土地被夺走的结果。于是,他决定放弃土地所有权,把土地交给农民,只收取租金,而且租金由农民自己支配,用于公共事业。
C.在狱中,聂赫留朵夫见到玛丝洛娃,玛丝洛娃一下子就认出他。聂赫留朵夫跟她说起了以前对她犯下的罪,请求她饶恕,玛丝洛娃不动声色。聂赫留朵夫从她的神色中觉得她是个没有灵魂的女人,就不再坚持请求她饶恕了。
D.“这是我在巴诺伏找到的,一张很旧的照片,说不定您会喜欢的。拿去吧!”
【小题2】简述马斯洛娃被法庭错判的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