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送石昌言为北使引
苏洵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以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为文,中心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①,乃为天子出使万里之外强悍不屈之虏庭,建大旆②,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
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自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③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成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况于夷狄?请以为赠。
注:①两制:宋指翰林和中书两部门。②大旆:大旗。③介马:披甲的战马。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数岁,未学也始:开始
B.又以亲戚故,甚狎:亲近
C.察其意甚恨:遗憾
D.说大人,则之藐:轻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昌言“关心后进”和苏洵“折节向学”的一组是
A.①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②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
B.①昌言举进士,日有名②相与劳问如平生欢
C.①虽不言,察其意甚恨②乃能感悔,摧折复学
D.①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②虽日为文,中心自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篇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作者在文中表现出了对石昌言官场有为及出使虏庭的赞叹。
B.作者在文中描写了石昌言出使虏庭时出京的盛况,“从骑数百,送车千乘“,流露出对这种富贵排场的反感。
C.文章前半部分着重叙述了石昌言与作者家的渊源,及几十年来他对作者学业上的关心、勉励和影响,流露出作者的感激之情。
D.文章后半部分属劝慰之辞,借彭任随富公出使的事例及孟子的言论,提醒石昌言千万不要被虏庭的气焰所惑而有辱使命。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9分)
(1)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3分)
译:     
(2)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3分)
译:    
(3) 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3分)
译: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3-02 11:02: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上张仆射书
韩愈
九月一日,愈再拜。受牒之明日,在使院中,有小吏持院中故事节目十余事来示愈。其中不可者,有“自九月至明年二月之终,皆晨入夜归,非有疾病事故,辄不许出”。当时以初受命不敢言。古人有言曰:“人各有能有不能。”若此者,非愈之所能也。抑而行之,必发狂疾,上无以承事于公,忘其将所以报德者;下无以自立,丧失其所以为心。夫如是,则安得而不言?
执事之择于愈者,非为其能晨入夜归也,必将有以取之。苟有以取之,虽不晨入而夜归,其所取者犹在也。下之事上,不一其事;上之使下,不一其事。量力而任之,度才而处之,其所不能,不强使为。是故为下者不获罪于上,为上者不得怨于下矣。孟子有云:今之诸侯无大相过者,以其皆“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今之时,与孟子之时又加远矣,皆好其闻命而奔走者,不好其直己而行道者。闻命而奔走者,好利者也;直己而行道者,好义者也。未有好利而爱其君者,未有好义而忘其君者。今之王公大人,惟执事可以闻此言,惟愈于执事也可以此言进。
愈蒙幸于执事,其所从旧矣。若宽假之使不失其性,加待之使足以为名,而入,尽辰而退;申而入,终酉而退,率以为常,亦不废事。天下之人,闻执事之于愈如是也,必皆曰:执事之好士也如此!执事之待士以礼如此!执事之使人不枉其性而能有容如此!执事之欲成人之名如此!执事之于故旧知此!又将曰:韩愈之识其所依归也如此!韩愈之不谄屈于富贵之人如此!韩愈之贤能使其主待之以礼如此!而死于执事之门无悔也。若使随行而入,逐队而趋,言不敢尽其诚,道有所屈于己;天下之人,闻执事之于愈如此,皆曰:执事之用韩愈,其穷,收之而已耳;韩愈之事执事,不以道,利之而已耳。苟如是,虽日受千金之赐,一岁九迁其官,感恩则有之矣,将以称于天下曰:知己知己!则未也。
伏惟哀其所不足,矜其愚,不录其罪;察其辞,而垂仁采纳焉。愈恐惧再拜。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院中故事节目十余事  节目:条目
B.若宽假之使不失其性    宽假:宽容
C.执事之于故旧如此    厚:丰厚
D.其穷,收之而已耳    哀:同情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牒:本指古人用以书写的竹片木片等,文中指“文牒”,即官府往来文书的通称。
B.执事:有“主持工作”“执掌事务的人”“供役使者”等多个义项,文中是对张仆射的敬称。
C.寅:地支名,文中用以计时,“寅时”,介于“卯时”与“辰时”之间。
D.伏惟:表示伏身在地上想,是下对上陈述时的敬辞,多用于奏疏或信函。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
(2)皆好其闻命而奔走者,不好其直己而行道者。
(3)矜其愚,不录其罪;察其辞,而垂仁采纳焉。
【小题4】结合全文,概括韩愈认为作为上级应当如何对待下属。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李密 《陈情表》)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及,至
B.凡在故老,犹蒙育。 矜:怜惜
C.蒙国恩。寻:寻找
D.但以刘日西山,气息奄奄。 薄:迫近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3分)   ( )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C.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D.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小题3】下列有关文段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 )
A.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B.本文一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C.本文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
D.文章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在简洁的笔墨中寄寓了深深的情感。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5分)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5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掌广西道监察御史管君墓表
清•陆继辂
君姓管氏,讳世铭,字缄若,所居曰韫山堂,门下士因称韫山先生,故韫山之字特著。曾祖枪,刑部郎中。祖高,雍正间举人,广东盐场大使。父基承,国子监生。祖、父俱赠朝议大夫、浙江道监察御史加二级。祖母徐、母王,赠恭人。君乾隆三十九年举人,四十三年进士,引见以主事用,分户部行走。旋补山东司,充军机章京。擢云南司员外郎、山东司郎中。六十年,改浙江道监察御史,奏留军机处。嘉庆三年,转掌广西道。
故事,部郎充军机章京者,改官御史,即罢直;或经军机大臣奏留,其仪注仍如司官,不得专达封事。君少读史,慕汲黯、朱云之为人。及成进士,金坛于文襄公实为总裁。文襄好士,所援引,或数年至卿贰。君旅进旅退,未尝独求见以所能自异。文襄卒,和珅浸用事,君益忧愤,每与同官论前代辅臣贤否,语讥切无所避。和珅微有闻,而章佳文成公方倚君如左右手,猝未有以中伤君。君既擢御史,则大喜。夜起,彷徨中庭,构疏稿未成,而仍留军机处命下,俞文成公请也。君废然入谒文成公,自言愧负此官。文成知君意,慰之曰:“报称行有日耳,何必汲汲以言自见耶?”盖文成期君大用,不欲君以击奸获谴,其用意至深。君亦感悟,稍自韫晦,而讽谕之意一以寓之于诗,今所传《韫山堂集》是也。后四年,朝廷行大赏罚。薄海臣民,欢呼相告语,而君已前殁,不及见。呜呼!可哀也已。
卒于嘉庆三年十一月十二日,春秋六十有一。配恭人张氏,以五年十一月日,合葬阳湖新塘乡之原。子学洛,候选知州,后君十一年卒。孙绳莱,慷慨尚气节, 习君者,以为酷似君。用形家言,于君既葬之十八年,始立石君墓而征文于继辂。继辂既与绳莱游处,有多获交于君及门弟子,熟闻君之志行,不可以不文辞。因系以辞曰:
君子小人,消长固有时耶?胡四凶之诛殛,必有待于重华?呜呼!君虽赍志以殁,而庆慰之意,当无间于死生。后之人尚读君之遗诗,而信余言之有征。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引见以主事用:任用
B.文襄卒,和珅用事浸:渐渐
C.不可以不文辞:辞别
D.君虽志以殁赍:带着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管世铭为人“慷慨”的一组是(   )(3分)
①分户部行走②慕汲黯、朱云之为人③每与同官论前代辅臣贤否,语讥切无所避
④夜起,彷徨中庭,构疏稿 ⑤自言愧负此官 ⑥熟闻君之志行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管世铭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中进士后,由有关大臣引导入见皇帝才得以凭主事的身份到户部履职。
B.管世铭不满和珅,并上书抨击他,但在文成公的保护下,不但没有受到陷害,反而学会了韬光养晦。
C.管世铭勤勉尽责,嫉恶如仇,当听到升任御史时半夜跃跃欲试,又听到奏留军机不得上封事而沮丧。
D.管世铭去世后18年,他的孙子管绳莱邀请作者撰写墓表,以告慰壮志未酬,郁郁而终的忠臣英魂。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君旅进旅退,未尝独求见以所能自异。(3分)
(2)报称行有日耳,何必汲汲以言自见耶?(3分)
(3)君子小人,消长固有时耶?(3分)
【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庾稚恭与桓温书,称:“刘道生日夕在事大小殊快义怀通乐既佳且足作友正实良器推此与君同济艰不者也。”(选自《世说新语 赏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小题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慈父见背     曹刿请见
B.日薄西山     不薄今人爱古人
C.寻蒙国恩     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然秦以区区之地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与 “刘病日笃”中的“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谨拜表以闻B.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C.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D.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B.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C.常在床蓐D.夙遭闵凶
【小题4】下列句子与“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州司临门,急于星火B.沛公安在
C.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D.则告诉不许
【小题5】下列句子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茕茕独立,形影相吊:孤单无依地独自生活,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
B.日薄西山:太阳接近西山,比喻人临近死亡。
C.急于星火:比燎原的星星之火还要急切。
D.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生命垂危,随时都可能死去。
【小题6】翻译文中的划线句。
(1)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2)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同类题5

阅读《答司马谏议书》完成后面题 (19分)
答司马谏议书
〔宋〕王安石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小题1】下列各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王安石自言与司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却常有不同意见。
B.“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这一句概括了司马光来信中指责王安石变法的话。
C.“人习于苟且毋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够为善”这一一表明王安石对当时士大夫苟且偷安、墨守成规、随和世俗的不满。
D.“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表明王安石因工作很忙而不能与司马光见面的慊意。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项是 (3分) (    )
A.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B.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C.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D.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项是(3分) (   )
A.冀君实或恕也今君实所以教者
B.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也盘庚不为怨者改其度
C.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10分)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