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 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滪之虞。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悼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注] ①扬子云,即扬雄,西汉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司马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诸葛武侯,即诸葛亮。②颜回,即颜渊;原宪,即子思。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小题1】对下列各句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嗜奇之士焉恨:遗憾
B.屡大将北征从:跟随
C.予于京师会:恰逢
D.今圣主兴而宇内定逮:及至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
信然邪?其梦邪?传之非其真邪?
B.既览必发为诗,纪其景物时世之变
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蓬蒿没户,志意常充然
有知,其几何离
D.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
灌水阳有溪焉
【小题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有四组,都体现陈庭学能从中获得“山水之助”的一组是( )
①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滪之虞
②屡从大将北征,有劳
③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
④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
⑤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
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川蜀山水险峻奇特,非有官职、有财富、有才能、会写文章、年富力强的人不能到达,因而令人抱憾而止。
B.陈庭学,能做诗,曾任中书左司掾、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等官职。他乘船到成都,游山水名胜,每次游览都写诗记述。
C.作者因学业未成、战乱等原因未能实现出游天下的愿望,面对陈庭学游览而归的收获,感叹自己因年老已难以做到。
D.作者认为山水名胜能使人的情、志、学等方面上一个台阶,此外,可能还有高于“山水之助”的东西。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2-04-13 09:24: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21分)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柳宗元
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①之具,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
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盖无他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
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
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皆相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有何阙焉?
[注]①滫瀡(xiūsuǐ):这里指淀粉一类烹调用的东西。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将而更以贺也吊:慰问
B.于是有水火之孽:灾祸
C.非负足下也特:只,仅仅
D.而彰之宥:藏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不给左右欲引相如去
B.圣人不能以是必信臣下愚,知其不可
C.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虽有槁暴,不复挺
D.不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入前为寿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参元家遭遇了火灾,家里被烧得干干净净,连烹调用的东西都没了。
B.作者对王参元家遭遇火灾的态度,先是大惊,然后又觉得疑惑,最后大喜,因为这一场大火将给王参元带来好的名誉。
C.作者曾经想对别人讲明王参元遭受诋毁排挤的情况,却遭到了他人的嘲笑。
D.文章用书信的形式,借王参元家失火这件事表达了作者的想法,同时也对当时官员选举任用中,贿赂盛行和清廉官员受诬陷的现实进行了讽刺。
【小题4】(小题4)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3分)
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
【小题5】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4分)
(2)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4分)

同类题2

阅读《项脊轩志》选文,回答下列问题。(9分 每小题3分)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日:“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日:“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日:‘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小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不能得日②得不焚B.①余稍为修葺②余既为此志
C.①吾妻来归②吾妻归宁D.①大母过余曰②过故人庄
【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而母立于兹 ②呱呱而泣B.①顷之,持一象笏至 ②儿之成则可待也
C.①日过午已昏 ②已为墙D.①比去,以手阖门 ②娘以手扣门扉
【小题3】下列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B.鸡栖于厅(介词结构后置)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省略句)D.且何谓阁子也(宾语前置)
【小题4】重点语句翻译。(14分)
(1)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回答后面题目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方其破荆州,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川相,郁乎苍苍 缪:同“缭”,连结,盘绕。
B.方其破荆州,江陵 下:下面。
C.酒临江,横槊赋诗 酾:滤、斟。
D.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是:此,这。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
B.举匏樽相属不物喜,不以己悲
C.哀吾生须臾师道不传也久矣。
D.虽一毫莫取蟹六跪二螯
【小题3】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作者力求排遣苦闷、顺应自然的情怀。
B.清风明月可随意拾取,表现作者与大自然合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C.第一段通过物和人的对比,突出人的渺小,为第二段写人的超脱埋下了伏笔。
D.这两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

同类题4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醉书斋记
清郑日奎
于堂左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麈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晨起,即科头,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磨及丹铅,饱饮笔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加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挟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味变,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已入,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而家中盐米诸锁务,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怅然久之,因思余于书,洵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
(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科头:不戴帽子。②瞷(jiàn):窥视。③刺:名帖。④刘伶断饮:刘伶戒酒。《管书·刘伶传》载,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堂左一室   洁:干净
B.晨起,即科头 甫:刚刚
C.余方校书,不遽见  值:(恰好)碰上
D.以故仓卒不得 白:告诉
【小题2】下列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
B.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
C.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
D.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交代书斋,明窗素壁,幽静宜人;陈设虽简,但书桌、书架、座椅、卧具、琴磬甚至日用杂物等,一应俱全,为下文作者沉醉于此作了铺垫。
B.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后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如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
C.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世事,不近人情,读书入迷时,常对家人呵斥怒责,并拒绝会见来访的客人,因而经常得罪来访者,造成了紧张的人际关系。
D.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主观上对丈夫的“醉书”持赞赏态度。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急缓不更问。
②因思余于书,洵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
【小题5】请从文章中找出能直接表现作者“醉书”的两个细节。(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诸君简画记
毛先舒
杭之中,稍东曰丰乐桥,桥稍东曰古橘园,故宋之橘苑也。苑废久,种橘已尽,惟有古银杏两株,盘轮扶疏,疑为宋故物云。
园有主诸君君简。君简少好画。又学篆刻,喜何震、陈琮刀镌,时时见古法。然不甚自爱,独深爱画。尝自称先君子博学游艺,尤喜翰墨。与华亭董宗伯其昌、赵文学左为密交。自其为童子时旁侍,观两公用笔墨,挥写入妙。苍秀淡沲,董称最工;空濛潇瑟,赵为之冠。两公分间,互相放写,终不能自掩真也。君简既好画,日取两公画及诸家所作玩之,久而融然,化裁臻微。予间问君简:“子此画法谁氏?”君简笑曰:“吾且忘吾手,安知谁法?”予闻而憆然,不复知所问矣。大体得法于古人,不必以甚似为工。萧远疏逸,绝蹊径矣。
君简先世多显官。尊君伯茂公,豪贤多资。至君简而日贫。君简不知贫,惟日弄笔墨自娱。客索画,君简即与画,然持钱来者甚少;君简亦耻役手为金钱。或持钱赠君简,君简便受之。午无烟,君简得钱即酤酒,坐待所与密者过,引壶斟酌,醉而后已。君简交不滥不黩,游好三四人,周旋久,义亦弥笃。室处委巷,起居于于尔
夫君简身不习宦,非逃者也;画不为售,非艺者也;交不干上,非为名者也。吾于君简,不知所以名之。虽然,岂其无得于中而能若是与?岁既暮,银杏叶方落矣,不知近客来亦多钱否?吾当过与君简坐枯树而饮。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不甚自爱 贵:看重
B.客索画,君简即与画 过:经过
C.午无烟,君简得钱即酤酒 突:烟囱
D.不知近客来亦多钱否 遗:赠送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园有主诸君君简   窃大王不取也
B.终不能自掩真也   孰能讥之乎
C.周旋久,义亦弥笃   天苍苍,其正色邪
D.吾当过与君简坐枯树饮 吾尝终日思矣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两公用笔墨,挥写入妙
观看两位先生作画,挥笔创作达到了神妙境界
B.尊君伯茂公,豪贤多资
君简的父亲伯茂公,有很多豪贤资助他
C.室处委巷,起居于于尔
君简的家在陋巷中,他却生活得悠然自得
D.夫君简身不习宦,非逃者也
君简不学习做官的本领,但也不是避世者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君简亦耻役手为金钱。
②吾于君简,不知所以名之。
【小题5】文章第二段写了诸君简学画的过程,请用三个四字词语依次加以概括。
【小题6】下面两句话分别反映了诸君简的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请选择其中一句,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①君简不知贫,惟日弄笔墨自娱。
②吾且忘吾手,安知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