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佛(Bì)肸(xī)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注】●佛肸:音bìxī 人名。春秋末年晋大夫范氏﹑中行氏的家臣,为中牟(móu)的县宰。●中牟:地名,在晋国,约在今河北邢台与邯郸之间。 
【补充注释】●“由”,子路字,即子路自称。●“诸”,之于。“之”指孔子下面说的话。●“不入”,不进入,不加入。●“畔”,通“叛”。 ●“磷”,音lín,薄;损伤。●“涅”,音niè,矿物名,古人用来作为黑色染料。●“淄”,音zī,通“缁”,黑色。●“匏瓜”,葫芦的变种,俗称“瓢葫芦”。古时有甜、苦两种,苦的不能吃,但晾干后,可以用作浮水工具,或剖开制成瓢。“匏”,音páo。●“焉”,哪,怎么。●“系”,挂,结,扣,拴缚。(本节见《论语·阳货》)
【小题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子路阻止孔子前往,是因为他鄙视佛肸的为人。
B.孔子是把自己放在和子路平等的位置上来共同探讨讨问题的。
C.孔子认为佛肸“坚而白”,值得信任。
D.孔子认为自己不应该像“匏瓜”,中看不中用。
【小题2】孟子曾说过:“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结合上述《论语》选段,谈谈孔孟思想的共同点。(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03-07 11:59: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亦尝观于射乎?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畜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乡,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
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也。不以圣贤为准的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   
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为丧;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此立志始终不可渝者也。
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昔人有言曰:“有志者,事竟成。”又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今大司寇之上士浚仪黄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严而不离。尝遣济也受业于予,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他日暂还其乡,又来求说,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也。济也尚思立志乎哉!(《尚志斋说》)
【小题1】对下列句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志:追求目标
B.况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嫚:轻侮蔑视
C.患难忧戚,志不为慑慑:害怕减损
D.和而有制,严而不离离:分开超过
【小题2】(小题2)以下各句中,全都表明“立志始终不可改变”的一组是(3分)
①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畜尔力,正尔身,守尔法②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③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 ④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子是要和没有志向人绝交、不能和他做朋友的,因为这样的人没有追求,会耽误自己。
B.没有志向,还想不成为做事随意的人,大概很少见吧。这就是立志是最重要因素的道理。
C.有志向的人跟随老师,寻找朋友,好好读书,弄清道理,这都是实现目标所应做的事情。
D.如果一个人一旦确立志向,哪怕是想将来成为圣人,只要始终坚持,也是有可能实现的。
【小题4】(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0分)
⑴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乡,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

⑵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杂说

 罗隐

珪璧之与瓦砾,其为等差,不俟言而知之矣。然珪壁者,虽丝粟玷纇,人必见之,以其为有用之累也;为瓦砾者,虽阜积甃盈,人不疵其质者,知其不能伤无用之性也。是以有用者丝粟之过,得以为迹;无用者具体之恶,不以为非。亦犹镜之与水,水之于物也。

泓然而可以照,镜之于物,亦照也。二者以无情于外,故委照者不疑其丑好焉,不知水之性也柔而婉,镜之性也刚而健。柔而婉者有时而动,故委照者或摇荡可移;刚而健者非缺裂不能易其明,故委照者亦得保其质。

(注释)①珪璧:一种玉器。  ②丝粟玷纇:丝粟,细小。 玷纇:瑕疵,缺点。  ③阜积甃盈:阜,山。 甍,井。  ④具体:全体。

【小题1】第一段以“珪壁”比喻___________,以“瓦砾”比喻_________。
【小题2】对“为瓦砾者,虽阜积甃盈,人不疵其质者,知其不能伤无用之性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那些瓦砾,即使堆积如山,人们不会非议它的本质,是因为知道这不能妨碍它无用的本性。
B.那些瓦砾,虽然堆积如山,人们不会嗤笑它的本质,就在于知道这不能改变它无用的事物。
C.那些瓦砾,虽说堆积如山,人们不会指出它的本质瑕疵,是因为知道这不能损害它无用的本性。
D.那些瓦砾,纵然堆积如山,人们不会嘲讽它的本质缺点,就在于知道这不能伤害它无用的事物。
【小题3】分析第二段中镜与水的异同。
【小题4】概括两段文字的观点。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劝学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金砺则利(____________)
(2)福莫长无祸(____________)
(3)君子生非异也,善于物也(_________)
(4)无以至千里(_________)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小题3】用“/”为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
干、越、夷、貉 之 子 生 而 同 声 长 而 异 俗 教 使 之 然 也
【小题4】全文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分层论述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道山亭记 曾巩
闽,故隶周者也。至秦,开其地,列于中国,始并为闽中郡。自粤之太末,与吴之豫章,为其通路。其路在闽者,陆出则阸①于两山之间,山相属无间断,累数驿乃一得平地,小为县,大为州,然其四顾亦山也。其途或逆坂如缘絙②,或垂崖如一发,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上:皆石芒峭发,择然后可投步。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踬也。其溪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错出其间,如林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下上,不见首尾。水行其隙间,或衡缩蟉糅③,或逆走旁射,其状若蚓结,若虫镂,其旋若轮,其激若矢。舟溯沿者,投便利,失毫分,辄破溺④。虽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事者,不敢以舟揖自任也。其水陆之险如此。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盖以其陿⑤多阻,岂虚也哉?
福州治侯官,于闽为土中,所谓闽中也。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闽江其南,大海在其东,其城之内外皆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而佛、老子之徒,其宫又特盛。城之中三山,西曰闽山,东曰九仙山,北曰粤王山,三山者鼎趾立。其附山,盖佛、老子之宫以数十百,其瑰诡殊绝之状,盖已尽人力。
光禄卿、直昭文馆程公为是州,得闽山嵚崟⑥之际,为亭于其处,其山川之胜,城邑之大,宫室之荣,不下簟席而尽于四瞩。程公以谓在江海之上,为登览之观,可比于道家所谓蓬莱、方丈、瀛州之山,故名之曰"道山之亭"。闽以险且远,故仕者常惮往,程公能因其地之善,以寓其耳目之乐,非独忘其远且险,又将抗其思于埃壒⑦之外,其志壮哉!
程公于是州以治行闻,既新其城,又新其学,而其余功又及于此。盖其岁满就更广州,拜谏议大夫,又拜给事中、集贤殿修撰,今为越州,字公辟,名师孟云。
【注】 ①阸(ài),阻隔。 ②絙(gēng),粗绳。 ③衡缩蟉(liù)糅,水势曲折奔流。④破溺,船破溺水。 ⑤陿,狭。 ⑥嵚崟(qīn yīn),山势高耸的样子。 ⑦埃壒(ài),尘埃、尘世处。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相无间断属:连接
B.其途或逆坂如絙缘:攀援
C.汉尝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 处:安置
D.人以屋室巨丽相 矜:骄傲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开篇极力描写闽地山路水道之艰险,以体现程师孟入闽任职“忘其远且险”。
B.第一段作者用汉代将闽地的百姓迁徙于江淮之事,来强调这地方险狭多阻。
C.第二段写福州的民居、庙观等反映了居民的安乐,间接地表现出程师孟的治郡政绩。
D.第三段描写程师孟建在城中道山之上的 “道山之亭”的胜景,
以表现 “其志壮哉”。
【小题3】下列对本文表达技巧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铺张渲染闽地“远且险”,从“陆出”和“溪行”入手写,写山路与“土人”、溪流与“生而习水者”。
B.文章思路缜密,介绍闽地山水之险和福州民俗风气,为程孟师“余功又及于此”建“道山之亭”作铺垫。
C.文章末段称赞程孟师,介绍其辗转任职情况,看似闲笔,实则用意深远,暗示他仕途坎坷,含蓄蕴籍。
D.本文没有单刀直入介绍程孟师的业绩,而是纡徐曲折,写出其不畏险远,抗思尘外,做出政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若虫镂,其旋若轮,其激若矢。
(2)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