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耶?”曰:“然矣!”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称之者,后人为之也。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石铁色,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巉岩傲睨,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崖际草木,亦作严冷状。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飓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盖是即陆羽所品十九泉也,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返坐舟中,细绎其峰峦起止、径路出没之态,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
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其上更有异否?四际云物,何如奇也?”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卧游五岳,孙兴公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客曰:“微子言,不及此。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选自清·郑日奎《游钓台记》,有删改)
【注】①宗少文:宗炳,字少文,南朝宋画家,好游山水。晚年将游历过的山水绘在室中观看,自称“卧游”。②孙兴公:孙绰,字兴公,晋人,博学善文,曾作《天台山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距数百步  可:大约
B.如草寻磴披:分开
C.子言,不及此微:如果没有
D.处一焉,以谢山灵盍:为什么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组是
A.①于是足不及游目游之②蟹六跪二螯
B.①日夕矣,舟泊前渚②句读不知
C.①呼舟子劳酒  ②皆美于徐公
D.①较二子,不多乎哉?②或取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B.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C.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D.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小题4】作者没有走出船中一步,为什么说“快矣哉,是游乎”?(4分)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3分)
译文:
(2)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3分)
译文:
(3)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4分)
译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09-06 10:34: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自祭文
陶渊明
岁惟丁卯,律中无射。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征,草木黄落。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故人凄其相悲,同祖行于今夕。羞以嘉蔬,荐以清酌。候颜已冥,聆音愈漠。呜呼哀哉!
茫茫大块,悠悠高,是生万物,余得为人。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瓢屡冬陈。含欢谷汲,行歌负薪,翳翳柴门,事我宵晨。春秋代谢,有务中园,载耘载籽,乃育乃繁。欣以素牍,和以七弦。冬曝其日,夏濯其泉。勤靡余劳,心有常闲。乐天委分,以至百年。
惟此百年,夫人爱,惧彼无成,愒日惜时。存世珍,殁亦见思。嗟我独迈,曾是异兹。宠非己荣,涅岂吾缁?捽兀穷庐,酣饮赋诗。识运知命,畴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无恨。寿涉百龄,身慕肥遁,从老得终,奚所复恋!寒暑愈迈,亡既异存,外姻晨来,良友宵奔,葬之中野,以安其魂。
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宋臣,俭笑王孙。廓兮已灭,慨焉已遐。不封不,日月遂过。匪贵前誉,孰重后歌?人生实难,死如之何?鸣呼哀哉!
注①律中无射:指夏历九月。②绤:葛布精者称,粗者称绤。③愒日:珍惜时光。④捽兀:意气傲然。⑤窅窅:隐晦,深远的样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嘉蔬,荐以清酌 羞:进献。
B.逢运之贫,箪瓢屡 罄:器皿。
C.寿涉百龄,身慕肥遁 肥遁:隐居。
D.不封不,日月遂过 树:植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征 ②乃设九宾礼
B.①羞嘉蔬,荐以清酌 ②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C.①惟此百年,夫人爱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
D.①存世珍,殁亦见思 ②身死人手,天下笑
【小题3】下面的句子全都能够直接表现陶渊明人生态度的一组为( )
①翳翳柴门,事我宵晨 ②乐天委分 ③惧彼无成,愒日惜时
④宠非己荣,涅岂吾缁 ⑤欣以素牍,和以七弦 ⑥勤靡余劳,心有常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①③⑤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去世之前就先写好祭奠自己的文章,这本身就说明作者是一个达观之人。
B.作者在文章中想象了自己死后亲友前来祭奠埋葬自己的情况,可以说这是一篇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的文章。
C.从作者的自述来看,作者淡泊名利,追求个人心灵自由,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
D.创作,就是创新之作,本文新在由本人为自己写祭奠文章,可以说是空前绝后。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
(2)春秋代谢,有务中园,载耘载籽,乃育乃繁。(《归去来兮辞并序》“载欣载奔”“或植杖而耘籽”)
(3)匪贵前誉,孰重后歌?

同类题2

阅读《阿房宫赋》第3、4自然段,完成下列小题。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锱铢:古代重量单位。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B.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庾:谷仓
C.戍卒叫,函谷举 举:拔,攻占
D.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可怜:怜爱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后人”含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D.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7分)
南康直节堂记①
[宋]苏 辙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廷,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注:①苏辙作此文时为元丰八年,他因苏轼案牵连而遭贬已有五年,其时应是仍在筠州。筠州虽属江南西路而南康属江南东路,但二者相邻,故与徐望圣有往来。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岌然如太常之旗揭:高举
B.观其所,而其为人可得也说:同“悦”
C.然后委曲随物委曲:屈曲变弯
D.有如此杉,特立不倚特立:与众不同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府史所蹲伏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B.惟杉能遂皆出于此乎?
C.与竹柏同,以直过之青出于蓝青于蓝
D.而行不失直不拘
【小题3】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或文章的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徐望圣在南康太守听事唐的东面种了八棵又高又直的杉树,并在杉树旁建造了一座厅堂,命名为“直节堂”。
作者认为树木刚生长时,没有不直的,然而经过风吹雨打,或岩石的挤压,往往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只有杉树可以。
“直节”即本文核心所在,作者对杉树的“直节”作了由衷的赞美。巨杉之性即刚直豪杰之士的品格。表面状物,实则写人。
文章写堂而写杉,写杉而实写徐望圣,借写徐望圣又将自己的政治品格和人生态度抒发无遗,纡徐曲折,极尽含蓄之妙。
【小题4】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2分)
(2)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3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游丰乐醉翁亭记
(明) 王思任
是时辛丑觐还,以为两亭馆我而宇之矣。有檄,令视事,风流一阻。癸卯入觐,必游。突骑而上丰乐亭,门生孙教孝廉养冲氏亟觞之。看东坡书记,遒峻耸洁可爱。登保丰堂,谒五贤祠,然不如门额之豁。上醒心亭,读曾子固记,望去古木层槎,有邃可讨,而予之意不欲傍及,乃步过薛老桥,上酿泉之槛,酌酿泉。寻入欧门,上醉翁亭。又游意在亭,经见梅亭,玻璃亭,而止于老梅亭,梅是东坡手植。予意两亭即胜,此外断不可亭。一官一亭,一亭一扁,然则何时而已?欲与欧公斗力耶?而或又作一解酲亭,以效翻驳之局,腐鄙可厌。还访智仙庵,欲进开化寺,放于瑯玡,从者暮,遂去。
滁阳诸山,吾家岩壑,不啻数坡垞耳,有欧、苏二老足目其间,遂与海内争千古,岂非人哉?读永叔亭记,白发太守与老稚辈欢游,几有灵台华胥之意,是必有所以乐之而后能乐之也。先生谪茶陵时,索《史记》,不得读,深恨谳辞非,则其所以守滁者,必不在陶然兀然之内也。一进士左官,写以为蘧舍其贤者诗酒于烟云水石之前,然叫骂怨咨耳热之后,终当介介。先生以馆阁暂麾,淡然忘所处,若制其家圃然者,此其得失物我之际,襟度何似耶?且夫誉其民以丰乐,是见任官自立碑也。醉翁可亭乎?扁墨初干,而浮躁至矣。先生岂不能正名方号,而顾乐之不嫌、醉之不忌也。其所为亭者,非盖非敛,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犹议及,以为不教民蒔种,而导之饮。嗟呼!先生有知,岂不笑脱也哉?子瞻得其解,特书大书,明已为先生门下士,不可辞书。座主门生,古心远矣。予与君其憬然存斯游也。  (选自《明代散文名篇集粹》,有删节)
注:①曾子固:曾巩,字子固。②垞(chá):土丘。③蘧(qú)舍:旅舍。④座主:古代进士称主考官座主。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檄,令视事趣:催促
B.经见梅亭,玻璃亭阅:观览
C.吾家岩壑,不啻数坡垞耳视:看
D.岂不笑脱也哉颐:下颌
【小题2】下列句子中 “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癸卯入觐,必游
B.从者暮,遂去
C.深恨谳辞
D.而崔文敏犹议及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一官一亭,一亭一扁,然则何时而已?欲与欧公斗力耶? (4分)
②其贤者诗酒于烟云水石之前,然叫骂怨咨耳热之后,终当介介。(5分)
【小题4】作者认为此地已有丰乐和醉翁两亭,不宜再建其他亭子。请结合全文概括其原因。(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