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3分)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7-09 03:50: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一段古文,完成小题。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小题1】选出句式与“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不相同的一项(    )
A.烟斜雾横,焚椒兰也B.戍卒叫,函谷举
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小题2】下列句子划线词用法与其它三项的不同是(    )
A.六王毕,四海B.蜂房水涡C.D.骊山构而西
【小题3】选出对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不当的一项(    )
A.①六王(灭亡) ②蜀山(变得光秃秃)③不知其所之也(远得不见踪影)
B.①直咸阳(趋向)②各地势(随着)③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让)
C.①雷霆惊(突然)②而望焉(宠幸)③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让)
D.①立远视(长久)②朝歌夜弦,秦宫人(是、成为)③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让)
【小题4】选出划线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
A.①杳不知其所也②吾恐秦人食而不得下咽也
B.①秦人不暇自哀,后人哀之②后人哀之不鉴之
C.①辇来秦②至颠覆,理固宜然。
D.①盘盘,囷囷②缦立远视,而望幸
【小题5】选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 )
A.第二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阿房宫赋》借写阿房宫的兴亡,揭露了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以此讽谏后世统治者戒奢侈行仁政
C.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源于《诗经》和《楚辞》,在表达方式上一般总是先极力铺陈描写,最后在篇末画龙点睛,揭示主旨。
D.词采华丽、节奏鲜明、气势酣畅是“赋”共同的特点,赋多用排比、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多为骈散相间,整散结合,长短不拘,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在这一点上,《阿房宫赋》堪称典范之作。
【小题6】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同类题2

阅读《劝学》、《赤壁赋》中的两段文字, 完成小题
①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②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赤壁赋》)
【小题1】下列句中加框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蚓无爪牙之利
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其皆出于此乎
C.吾尝终日而思矣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框词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C.舞幽壑之潜蛟D.吾从而师之
【小题4】给加框字词释义
(1)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 (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
(3)纵一苇之所如(   ) (4)凌万顷之茫然( )
【小题5】翻译下面句子
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②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小题6】根据题目写出诗句
在沉郁中依然能激励自己保持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何止苏子,刘禹锡在被贬谪二十多年后仍是胸襟豁达,持有乐观进取之精神是如此,请写出最能体现这一情怀的诗句。

同类题3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①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日西山,东日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③迎笑,相携徜徉而上。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②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④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遂相与之。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日:“欲以成吾亭邪?”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③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⑨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石,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④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注释)①齐安:古郡名,即黄州,今湖北黄冈。②陂陁( pō tuò):不平坦。③幅巾:以幅巾束首,形容洒脱的样子。④睥睨( pì nì):斜视,表示有所打算。⑤褰( qiān)裳:提起衣服。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之深,力极而息  穷:困窘
B.不足以众客 席:坐
C.欲以成吾亭邪 兹:这
D.遂相与之  营:建造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子瞻趁机将那老树倒下的地方收拾平整,亭子的地基得以扩大
B.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
亭子建成后,西山的美景才完备了
C.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
当他得意扬扬的时候,这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无法改变他的想法
D.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小题3】第①段说“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意思是“因为过着这样的生活,在齐安住了三年,都不觉得时间很久”。请根据此段回答“这样的生活”指什么。
【小题4】如果说,少年苏轼常常“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石,酌水而饮之”,是源自洒脱的天 性,那么中年苏轼在贬谪时期仍然“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意适忘反”,更多是 源自旷达的心境。上面《赤壁赋》的节选文段反映了他拥有旷达心境的原因: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小题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
(1)玉之言有讽焉 (2)将何往而非
(3)而余兄子瞻之曰“快哉” (4)睹其为快也哉
【小题3】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
B.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C.快哉,此风!
D.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小题4】翻译: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刑部尚书富察公神道碑
袁枚
公讳傅鼐,字阁峰。先世居长白山,号富察氏。祖额色泰,从太宗文皇帝用兵,有大功。子四人,次子骠骑将军噶尔汉辅圣祖致太平,生公。
公眉目英朗,倨身而扬声,精骑射,读书目数行下。年十六,选入右卫,侍世宗于雍邸,骖乘持盖,不顷刻离。雍正元年,补兵部右侍郎。年羹尧以大逆诛,穷其党,公谓廷臣曰:“元恶已诛,胁从罔治。鼐事上久,能知上之用心。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非上意也。”诸王大臣以公话,平反无算。岳兴阿者,九门提督隆科多子也。隆柄用时礼下于公,公不往。及隆败,公为上言岳无罪。上疑公与隆有交,谪戍黑龙江。公闻命,负书一箧步往,率家僮斧薪自炊。
先是,公在上前尝论准噶尔情形,上不以为然。用兵数年,所言验,乃召公还,予侍郎衔,命往军前参赞。未行,仍命入宫侍起居。上违和,医药事皆公掌之。   
十二年春,命公观兵鄂尔多斯部落。中途,侦贼数万,掠地西走。公即赴拜达理,请于大将军马尔塞曰:“贼送死,可唾手取也。鼐远来,虽兵疲,犹能一战。惟马力稍竭,愿大将军给轻骑数千助鼐。事成,归功将军;事败,鼐受其罪。”马嘿然,再三云不应。公愤激,自率所部出,与贼战,大败之,获辎重、牛畜万计。卒以马病,不能穷追。事闻,天子大悦。赐孔雀翎,移住平郡王军谋,斩大将军马尔赛徇于军。
会贼有求降意,而盈廷诸臣皆欲遣使议和罢兵,上问公,公叩头曰:“此社稷之福也。”上意遂定。即命公同都统罗密、学士阿克敦往。公闻命驰抵策凌部落。策凌集十四鄂托、十四宰桑合而见公,曰:“议不成,公不归矣!”鄂托、宰桑者,华言十四路头目也。公叱曰:“出嘉峪关而思归者,庸奴也!某思归,某不来矣。今日之议,事集,万世和好;不集,三军露骨,一言可决。”诸首相目以退。翌日,震凌却约缮表,求公转奏,并遣宰桑同来,献橐驼、明珠等物。   
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公在坐,俟王发声,听未毕,辄迎拒曰:“王误矣!”王不能堪。世宗责公曰:“汝知果亲王何语而又误耶?”公亦不能答也。世宗崩,今上登极,迁刑部尚书。以误举参领明山、失察家人两事落职。入狱,病,刑部尚书孙公嘉淦奏请就医私第,许之。薨于家。年六十二。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羹尧以大逆诛,其党穷:穷究,彻查
B.斩大将军马尔赛于军徇:示众
C.卒以马,不能穷追病:生病
D.事,万世和好集:成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鼐事上久,能知上用心均二策,宁许以负奏曲
B.诸酋相目退不赂者赂者丧
C.请大将军马尔塞不拘
D.倘诸公心知某冤不言声非加疾也,闻者彰
【小题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果亲王掌权时,群臣都对他唯唯诺诺,只有傅鼐刚正不阿,直言不讳,但未当面具体指出他的错误。
B.傅鼐在察看军情途中偶遇贼军,在兵马疲惫无援的情况下,仍大败贼军,却没有获得皇上的嘉奖。
C.年羹尧被诛杀后,傅鼐能从大局出发,劝说朝廷大臣对胁从的人不予治罪,使无数人平反昭雪。
D.作者对傅鼐的举荐有误和失察家人的过失并不隐讳,对主人公生平的记叙客观真实。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眉目英朗,倨身而扬声,精骑射,读书目数行下。
(2)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