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齐宣王见孟子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其上矣。不得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天下,然而不王者,未有也。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吾何修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体?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民乃作慝。方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景公说,大戒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君臣相说乐。’盖《徵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不得,则其上矣(非:认为……非,即埋怨。)
B.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忧:以……为忧。)
C.天子诸侯曰巡狩(适:刚刚。)
D.为我君臣相说之乐(作:创作。)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不得非其上者,非也吾何修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B.然而不王者,未有也为我作君臣相说
C.乐以天下,忧天下吾王不游,吾何
D.齐宣王见孟子雪宫景公悦,大戒
【小题3】下列选项全属于“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一项是
①无非事者 ②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③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
④方命虐民,饮食若流 ⑤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
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⑤
【小题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先承齐宣王“贤者亦有此乐乎”之问,后借题发挥,提出了为民上者应与民同乐、与民同忧的观点。
B.文章第3段记叙生动,形象鲜明,人物对话很有个性,目的是塑造齐相燕子机制灵活和善于雄辩的形象。
C.晏子先引用谚语肯定君主巡游的正确,为下文写君主应关心民生与民同乐张本。接着,晏子又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指出先王的出游是与治国相结合的,而现在的君主出游却是为了自己享乐。
D.孟子主要以引述齐景公与晏子的对话,以及景公与民同乐的范例来劝诫齐宣王要与民同乐、与民同忧。
【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文段断句。(4分)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节选自《陈情表》)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①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2分)
②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9-01 03:00: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小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孙叔敖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足治楚矣!” 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选自《贾谊集》)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慰问、吊唁
B.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 指责
C.宫妇左右莫不王     偏爱
D.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  第二次又拜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孙叔敖楚令尹 公输般楚为云梯之械
B.楚王不知臣不肖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C.君谨守此三 食马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足治楚矣  皆美于徐公
【小题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甲文第二段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措施,以及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
B.甲文邹忌敢于直言进谏,这是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
C.从乙文可知孙叔敖是个虚怀若谷,虚心请教,爱国爱民的人。
D.甲、乙文的主旨都是统治者应该有勇气广开言路,善于纳谏。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②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记。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也     穷 ;走到尽头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常在于险远  观:景象
C.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也   明:明亮
D.有碑仆道,其漫灭    文:碑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浮图,梵语音译,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
B.庐冢,“庐”是屋舍,“冢”是坟墓,古人在服丧期间,于父母或师长坟墓旁搭建的守护的屋舍。
C.至和,是宋仁宗的庙号。
D.,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游记,但重在借景生论,因事说理。记游内容是议论的基础。
B.作者先托古人,说明今人若要有所得,也必须像古人一样去游览名山大川,探险揽胜。
C.“是余有叹焉”一句承上启下,由叙事而自然转入议论。
D.第二段主要写后洞,着力突出其“窈然”,表达了“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心情。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习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贾谊不至公卿论
欧阳修
论曰:汉兴,本恭俭、革弊末、移风俗之厚者,以孝文为称首,议礼乐、兴制度、切当世之务者,惟贾生为关谈。天子方欣然说之,倚以为用,而卒遭周勃、东阳之毁,以谓儒学之生纷乱诸事,由是斥去,竟以忧死。班史赞之以“谊天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
予窃惑之,尝试论之曰:孝文之兴,汉三世矣。孤秦之弊未救,诸吕之危继作,南北兴两军之诛,京师新喋血之变。而文帝由代邸嗣汉位,天下初定,人心未集,方且破觚斫雕,衣绨履革,务率敦朴,推行恭俭。故改作之议谦于未遑,制度之风阙然不讲者,二十余年矣。而谊因痛苦以悯世,太息而著论。况是时方隅未宁,表里未辑。匈奴桀黠,朝那、上郡萧然苦兵:侯王僭拟。淮南、济北继以见戮。谊指陈当世之宜,规画亿载之策,愿试属国以系单于之颈,请分诸子以弱侯王之势。上徒善其言,而不用。
又若鉴泰俗之薄恶,指汉风之奢侈,叹屋壁之帝服,愤优倡之为后饰。请设庠序,述宗周之长久:深戒刑罚,明孤秦之速亡。譬人主之如堂,所以优臣子之礼:置天下于大器,所以见安危之几。诸所以日不可胜,而文帝卒能拱默化理,推行恭俭,缓除刑罚,善养臣下者,谊之所言,略施行矣。故天下以谓可任公卿,而刘向亦称远过伊、管。然卒以不用者,得非孝文之初立日浅,而宿将老臣方握其事,或艾旗斩级矢石之勇,或鼓刀贩缯贾竖之人,朴而少文,昧于大体,相与非斥,至于谪去。则谊之不遇,可胜叹哉!
且以谊之所陈,孝文略施其术,犹能比德于成、康。况用于朝廷之间,坐于廊庙之上,则举大汉之风,登三皇之首,犹决壅捭坠耳。奈何俯抑佐王之略,远致诸侯之间!故谊过长沙,作赋以吊汨罗,而太史公传于屈原之后,其若屈原之忠而遭弃逐也。而班固不讥文帝之远贤,痛贾生之不用,但谓其天年早终,谊以失志忧伤而横夭,岂曰天年乎?则固之善志,逮与《春秋》褒贬万一矣。谨论。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精品》)
【注】①诸吕:吕后家族。 ②破觚斫雕:觚,读音gfl,一种酒器。砸坏酒具,劈掉雕绘之器,杜绝奢侈。   ③改作:指改正朔,易服色。改正朔,指颁订新的历法;易服色,指改变车马和祭牲的颜色、法令、礼俗。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徒善其言,而不用能够
B.叹屋壁之帝服遭遇
C.其若屈原之忠而遭弃逐也阐明
D.谊以失志忧伤而横天况且
【小题2】【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贾谊“不至公卿”原因的一组是(  )
①遭周勃、东阳之毁 ②京师新喋血之变
③天下初定,人心未集   ④谊之所言,略施行矣
⑤孝文之初立日浅 ⑥朴而少文,昧于大体
A.①②⑤B.②④⑤C.①⑤⑥D.②④⑥
【小题4】【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议论的人认为,在汉代兴盛时期,孝文帝革除弊端、移风易俗贡献最多:贾谊主张礼乐、建立制度,贴近当世时务,成为美谈。
B.孝文帝继位时,汉朝面临内忧外患,孝文帝无暇他顾,所以贾谊改正朔、易服色的建议长达二十几年的时间未得到采纳。
C.贾谊忠于汉室,反对奢靡,重视文化教育,建议“深戒刑罚”,其品行和能力得到了后世司马迁、刘向等人的认同。
D.作者认为如能重用贾谊,那么孝文帝张扬汉朝风度,登上三皇之首便轻而易举。文章以假设论证的形式,突出了贾谊杰出的政治才能。
【小题6】【小题7】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以谓儒学之生纷乱诸事,由是斥去,竟以忧死。(3分)
②匈奴桀黠,朝那、上郡萧然苦兵;侯王僭拟,淮南、济北继以见戮。(4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出关与毕侍郎①笺(清)洪亮吉
自渡风陵,易车而骑,朝发蒲坂,夕宿盐池,阴云蔽亏,时雨凌厉。自河以东,与关内稍异。土逼若衖②,涂危入栈。原林黯惨,疑披谷口之雾;衢歌哀怨,恍聆山阴之笛。
日在西隅,始展黄君仲则殡于运城西寺,见其遗棺七尺,枕书满箧,抚其吟案,则阿妳③之遗笺尚存;披其繐帷④,则城东之小史既去。盖相如病肺⑤,经月而难痊;昌谷⑥呕心,临终而始悔者也。犹复丹锅狼藉,几案纷披,手不能书,画之以指。此则杜鹃欲化,犹振哀音,鸷鸟将亡,冀留劲羽,遗弃一世之务,留连身后之名者也。
伏念明公生则为营薄宦,死则为恤衰亲,复发德音,欲梓遗集。一士之成,玉成终始,闻之者动容,受之者沦髓⑦。冀其游岱之魂,感恩而西顾;返洛之旐⑧,衔酸而东指。又况龚生竟夭,尚有故人;元伯虽亡,不无死友。他日传公风义,勉其遗孤,风兹来祀⑨,亦盛事也。
今谨上其诗及乐府共四大册。此君平生与亮吉雅故,惟持论不同,尝戏谓亮吉曰:“予不幸早死,集经君订定,必乖余之旨趣矣。”省其遗言,为之堕泪。今不敢辄加朱墨,皆封送阁下,暨与述庵廉使、东友侍读,共删定之。即其所就,已有可传,方乎古人,无愧作者。惟稿草皆其手写,别无副本,梓后尚望付其遗孤,以为手泽耳。
亮吉十九日已抵潼关,马上率启,不宣⑩。
【注】 ①毕侍郎:毕沅,乾隆时进士,官至湖广总督。②衖,同“巷”。 ③阿妳:母亲。④繐帷:灵账。 ⑤相如病肺:据《史记》载,司马相如“常有消渴疾。”消渴疾,如糖尿病,古人误以为肺病。⑥昌谷:唐朝诗人李贺 ⑦论髓:即沦肌浃髓,比喻感受之深。⑧旐:画龙蛇的旗,此指出丧时的灵旌。⑨风兹来祀:即劝勉后人。风“同讽”,劝。⑩率启:草率地禀告。不宣:不尽,即书不尽意的意思,旧书信的结尾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自渡风陵,车而骑易:改换B.盖相如肺病:疾病
C.复发德音,欲遗集。梓:出版D.必余之旨趣矣。乖:背离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毕侍郎“高风厚谊”的一组是(3分)( )
①遗弃一世之务,留连身后之名者也  ②生则为营薄宦
③省其遗言,为之堕泪 ④死则为恤衰亲
⑤复发德音,欲梓遗集 ⑥梓后尚望付其遗孤,以为手泽耳
A.①②⑥B.①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始写旅途匆匆行踪,挚友新亡,心中苦悲;但作者没有孤立地去写这种心情,而是在描述沿途景象中,在情景交融中表现了哀伤之情。
B.文章第二段将料理丧事的经过写得比较简单,但在泛泛地讲述事情时将丧事的处理和对挚友的回忆、评价、悼念,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也表达了对毕侍郎的感激之情。
C.信中说:“盖相如病肺,经月而难痊;昌谷呕心,临终而始悔者也。”即是对黄仲则刻苦作诗的赞扬,也是对他不爱护身体的委婉批评。平日这样刻苦作诗,临终时必然对自己的诗作非常重视了,所以信中又说:“杜鹃欲化,犹振哀音;鸷鸟将亡,冀留劲羽。”
D.这封信感情诚挚,用典贴切,生动感人,从中不仅可以学习为文之法,也可以学习为友之道。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见其遗棺七尺,枕书满箧,抚其吟案,则阿妳之遗笺尚存。(3分)
(2)此君平生与亮吉雅故,惟持论不同,尝戏谓亮吉曰。(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