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二柄
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故世之奸臣则不然,所恶,则能得之其主而罪之;所爱,则能得之其主而赏之。今人主非使赏罚之威利出于己也,听其臣而行其赏罚,则一国之人皆畏其臣而易其君,归其臣而去其君矣。夫虎之所以能服狗者,爪牙也,使虎释其爪牙而使狗用之,则虎反服于狗矣。故劫杀拥蔽之主,兼失刑德而使臣用之,而不危亡者,则未尝有也。
人主将欲禁奸,则审合刑名;刑名者,言与事也。为人臣者陈而言,君以其言授之事,专以其事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罚。故群臣其言大而功小者则罚,非罚小功也,罚功不当名也;群臣其言小而功大者亦罚,非不说于大功也,以为不当名也害甚于有大功,故罚。昔者韩昭侯醉而寝,典冠者见君之寒也,故加衣于君之上。觉寝而说,问左右曰:“谁加衣者?”左右对曰:“典冠。”君因兼罪典衣与典冠。其罪典衣,以为失其事也;其罪典冠,以为越其职也。故明主之畜臣,臣不得越官而有功,不得陈言而不当。越官则死,不当则罪。守业其官,所言者贞也,则群臣不得朋党相为矣。
人主有二患,任贤则臣将乘于贤以劫其君妄举则事沮不胜。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齐桓公妒外而好内,故竖刁自宫以治内;桓公好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燕子哙好贤,故子之明不受国。故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要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群臣之情不效,则人主无以异其臣矣。故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人主欲见,则群臣之情态得其资矣。故子之托于贤以夺其君者也,竖刁、易牙,因君之欲以侵其君者也。其卒,子哙以乱死,桓公虫流出户而不葬今人主不掩其情,不匿其端,而使人臣有缘以侵其主,则群臣为子之①、田常②不难矣。故曰:“去好去恶,群臣见素。”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节选自《韩非子·二柄》,有删减)
【注】①子之:春秋战国时燕国的相国,他怂恿燕王效法尧舜将王位让给他,后来燕国差不多名存实亡了。②田常:春秋时期齐国大臣。齐简公四年田常杀死简公,拥立齐平公,任相国。从此,齐国的政权完全由田氏控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常用德而简公弑徒:白白地B.其臣而行其赏罚听:准许
C.则是群臣之情不效:显露D.饰行以君欲要:约束
【小题2】【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人主将欲禁奸,审合刑名 / 于其身也,耻师焉
B.明主之导制其臣者某所 / 某,而母立于兹
C.故劫杀拥蔽主 / 凌万顷茫然
D.非不说大功也 / 寡人之国也,尽心焉耳已
【小题4】【小题5】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入主有二患/任贤则臣/将乘于贤/以劫其君/妄举则事沮不胜
B.人主有二患/任贤则臣/将乘于贤以劫/其君妄举/则事沮不胜
C.入主有二患/任贤/则臣将乘于贤以劫/其君妄举则事沮/不胜
D.入主有二患/任贤/则臣将乘于贤以劫其君/妄举/则事沮不胜
【小题6】【小题7】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中韩非提出了君主治国要“自用其刑德”的主张,用刑罚与奖赏来控制臣下。
B.第二段中要求臣子只做自己职权范围之内的事,言与行要相符,否则要加以惩罚。
C.第三段用子之、田常的例子告诫君主,如果“人主人主不掩其情,不匿其端,而使人臣有缘以侵其主”,那么就会难辨忠贤,难免有奸臣出现。不要轻易把大权让给臣子,以免国破家亡。
D.竖刁、易牙、子之能表面上投齐桓公所好,暗地里欺君篡位,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君主齐桓公的爱好和欲望。
【小题8】【小题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罪典衣,以为失其事也。(3分)
译文:
故子之托于贤以夺其君者也,竖刁、易牙,因君之欲以侵其君者也。(4分)
译文:
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3分)
译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10-10 12:40: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杨寘

欧阳修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官,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而纯古淡迫,与夫尧舜三代之育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

(选自《古文观止》)

(简注)①杨寘(zhì):字审贤,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②宫声:这里指宫调式,我国古代五声(宫、商、角、徵、羽)中以宫调为主的调式。引:琴曲的数量单位。③雍雍:鸟和鸣声。④荫:子孙因祖上有官爵而受封做官。⑤剑浦:县名,在今福建南平县一带。

(阅读指要)本文写于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欧阳修被贬到滁州任知州,好友杨真将南行,于是欧阳修作此文以送之。与以往作家的赠序文不同的是,欧阳修在文中并没有用大量篇幅去称赞所送之人的所作所为,而是在文中以琴为主线,从自己养病学琴说起,中间部分大谈自己学琴的体会,末尾部分以酌酒进琴为别,既诚心抚慰好友,又含蓄地渲泄了自己被贬后的特殊心境;因而本文名为赠序,实则咏怀,借琴以抒情,抚慰友人。文中对琴声的刻画,精细入微,可与白居易《琵琶行》相媲美。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退而闲居,不能也(_____________)
(2)取其和者,道其郁(_____________)
(3)其幽思(_____________)
(4)是其心有不平者(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其”与“其能郁郁以久乎”中“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郯子之徒,贤不及孔子B.后,秦伐赵,拔石城
C.且行千里,谁不知D.路漫漫修远兮
【小题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表达音乐特殊功能的一组是
①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②夫琴之为技,小矣③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④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⑤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⑥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
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
【小题4】下列是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指临别时赠予的文字,内容多是推重、赞许、勉励等;本文是作者为赠别好友杨寘而作的。
B.杨寘仕途不顺,他“从荫调”而去了几千里之外的剑浦当县尉,加之体弱多病,因而心绪郁结,作为好友,作者在文中对杨寘进行了直接的劝慰。
C.本文语言形象生动,作者运用比喻和联想,把抽象的琴声描绘得可亲可感,并以自己的切身体验着力写了琴声对陶冶性情的作用。
D.作者作“琴说”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慰藉,在似促膝谈心中给人以劝导和抚慰,深情厚谊寓于悠闲平静之中。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
(2)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
【小题6】请从句式角度,简要赏析第二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赠黎安二生序
(宋)曾巩
赵郡苏轼,予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予,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予。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予曰:“予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予闻之,自顾而笑。
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予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予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然则若予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予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称:称呼
B.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言:字
C.盖将解惑于里人解:解除
D.知信乎古信:相信
【小题2】(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若不可极者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B.请予言以为赠赵亦盛设兵以待
C.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此予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小题3】(小题3)下面对这篇赠序的分析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文眼”即为“迂阔”二字,全文议论紧紧围绕“迂阔”二字展开。
B.文章首段极力铺陈藻饰黎安二生文才,正是为了说明后面的“不迂”,从而显示世俗的谬误。
C.作者行文的意图是为了表明对世人讥笑的这种“迂阔”,自己是矢志不渝的。
D.本文也是作者为自己的怀才不遇而写的,议论咄咄逼人,心中愤懑一泻无遗。
【小题4】(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谓予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3分)
(2)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3分)

同类题4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虎丘记(袁宏道)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ƒ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竞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拍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
④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面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⑤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迨:到、至B.属而和者,才三四辈属:连缀
C.每度一字,几尽一刻度:吐D.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吏:做官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山无高岩邃壑其闻道也固先乎吾B.竞以歌喉相斗秦亦不以城予赵
C.一人缓拍而歌吾尝终日而思矣D.则箫板亦不复用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首先交代了虎丘的方位,虽“其山无高岩邃壑”,却因其“近城”而吸引众多游人。由此作者确定了审美重心,不在林泉岩壑,而在游人旅客及他们纵游虎丘的情景图画。
B.第②段“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三句,作者以比喻兼夸饰的描绘,分别从游人密度之大、歌者数量之多、饮酒场面之盛三个角度,生动描绘出虎丘中秋游客如云的盛况。
C.第③④段月夜赛歌场面的描绘,作者用“布席之初”“未几”“已而”“比至”几个标志时间推移的词语连带出一幅幅动人画面;场面由喧闹而转向幽静,突出了赛歌的紧张而快乐。
D.第⑤段作者从“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的情景中,感受到封建社会官吏的“横行气盛”和封建官差的 “庸俗粗野”,表现了作者对于官场的厌恶和鄙视,也是作者呈请解官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