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 ,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酒属客属:致意,引申为劝酒。B.纵一苇之所如如:好像。
C.正襟危坐危:端正。D.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苏子愀然何为其然也
B.侣鱼虾而友麋鹿耳得之而为声
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惟江上之清风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寄蜉蝣于天地
【小题3】对文段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C.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7分)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4分)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10-21 01:56: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曾子(1)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2)不习乎?”(1.4)

子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4, 17)

司马牛(3)问君子。子日:“君子不忧不惧。”日:“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日:“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12.4)

 注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en) 字子與,生于公元前505年,普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传不习:传,chuán, 旧注日:“受之于师谓之传。”
(3)据说司马牛是宋国大大桓魁的弟弟。桓魈在宋国“犯上作乱”,遭到宋国当权者的打击,全家被迫出远。司马牛透到普国,拜孔子为师,并声称桓魈不是他的哥哥。
【小题1】下面各项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论语》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
B.曾子认为,作为君子每天应该反省自己是否尽力为他人谋事,对朋友是否诚实守信,是否温习名家著作。
C.孔子认为,见到资者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不足。
D.孔子对心怀“忧”“惧”的司马牛说,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没有什么可以忧愁和恐惧的,就可以成为一个君子。
【小题2】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选段中强调的个人修养是“自省”,你认为这种方法对于现代人有何启迪?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重修书院碑记

侯方域

顺治八年,燕山王公来守归德,首下教博士弟子,问以郡之政所宜先者,博士弟子对曰:“归有范文正公书院,先太守郑公,尝沿其意而创大之,储归之材。居有号舍,赡有田课,试有约。行之既久,归之名公卿,接踵其间,出当世用不绝,而士风因群感动淬厉,烝烝以变。今虽废,而人之讴吟思慕郑公之泽者,数十年不衰。窃以为佐朝廷,兴道育贤,郡国之政,宜莫此为大。”公曰:“博士弟子言是!凡书院之为舍者几楹?侵而居之者几何家?资之田几区?其官守因而入其租税者几何年?其试士之期月几日?条约之议,详要者几何?具所司,各以闻付郡博士收而掌焉。”盖自郑公去,而书院之费,四十年,公一朝复之。呜乎,伟矣!

博士弟子曰:“是不可以无记。”谨按:书院之设,始于范文正公。公为诸生,即以天下为己任,其后参大政不久,未厥施,然所措置,率弘以远,即如在归,而归有书院,其随地收拾人才之意,是何可一日废也?范公往继之来守者,不能识其意,亦浸以湮灭矣。历宋,而元而明,至万历间,始克有郑公再举行之。当时之人,亲被郑公之泽;至于今,其遗老有能言郑公时事者,犹书院,仰首唏嘘,不忍辄去,岂人情固习近而遗远耶?抑所以继范公之遗绪,于兵火丧乱之余,久而不坠者,实郑公力也?然则郑公之遗绪,又岂不待后之人哉!

夫天下法制,代有更变,惟学校弦诵之事,建国者卒无以易也。书院之设,与学校相表里,王化之本,而菁莪棫朴之盛所由自出,是诚不可一日废。乃自范文正公以来,上下千百余年,而其间之创而建,建而兴者,仅公继郑公而三。然则政之举废存亡,岂不视乎其人欤!倘无以垂永久,则何以告于后之人,俾克守之

公曰:“博士弟子言是,其石为碑。”而属余之记。呜乎!余之望于守是邦者久矣,何敢辞!

(取材于曾巩《喜似赠黄生序》

注释:①侯方域:归德(今河南商丘)人,明末清初著名散文家。本文作于汪顺治九年,时新任归德知府王登进重修书院。②燕山王公来守归德:燕山王公指王登进,后文提到的“归”都是“归德”的简称。③范文正公:指范仲淹。④先太守郑公:即郑三俊。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尝沿其意而创大之 沿:承袭 ②资之田几区   饩:粮食
B.③归之名公卿   钜:有名望的   ④具所司 趣:通“促”,督促
C.⑤四十年 垂:流传 ⑥未厥施 竟:最终
D.⑦犹书院 过:拜访 ⑧其石为碑   勒:刻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储归之材 各以闻付郡博士收而掌焉
B.出当世用不绝   而属余之记
C.条约之议,详要者几何 范公往继之来守者
D.侵而居之者几何家 何敢辞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有号舍,赡有田课,试有约 有学习的房舍供居住,有田赋提供费用,定期考试
B.而士风因群感动淬厉 因而读书人的学风也因多数人受触动鼓励而变得淳厚
C.不能识其意,亦浸以湮灭矣   不能明晓范仲淹的心意,书院也被淹浸而坍塌了
D.而菁莪棫朴之盛所由自出   于是人才辈出的盛况由此而生
【小题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倘无以垂永久,则何以告于后之人,俾克守之!
【小题5】作者在最后一段说“其何敢辞”,结合全文分析他这样说的原因。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三游洞序

白居易

①平淮西之明年冬,予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微之自通州司马授虢州长史。又明年春,各祗命之郡,与知退偕行。三月十日参会于夷陵。翌日,微之反棹送予至下牢戍。

②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遂相与维舟岩下,(率仆夫芟芜刈翳,梯危缒滑,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仰睇俯察,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自未讫戌爱不能去。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昌荧玲珑,象生其中。虽有敏口,不能名状。

③既而,通夕不寐,迨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知退曰:“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如之何府通津繇,岁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乎?”予曰:“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者,岂独是哉,岂独是哉!”微之曰:“诚哉是言矧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今两偶于是得无述乎?请各赋古调诗二十韵,书于石壁。”仍命予序而纪之。又以吾三人始游,故目为“三游洞”。洞在峡州上二十里北峰下,两崖相廞间。欲将来好事者知,故备书其事。

(注释)①白居易在元和九年,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因上疏请求捕杀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刺客,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从江州司马任上改授忠州刺史。②微之:元稹,字微之,是白居易的诗交好友。③祗(zhī)命:遵命。④知退: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的字。 ⑤梯危缒(zhuì)滑:危险的地方架梯子爬,滑溜的地方拴绳子拉。⑥矧(shěn):况且。
用“/”为第③节画线句断句。
诚 哉 是 言 矧 吾 人 难 相 逢 斯 境 不 易 得 今 两 偶 于 是 得 无 述 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 飏 ,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三径荒 就:____________________
容膝之易安   审: ____________________
扶老以流憩   策:____________________
乘化以归尽   聊: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选文多处情托于物,情寓于景。请你试举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同类题5

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完成小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也。既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小题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舍:筑舎定居
B.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
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也穷:走到尽头
D.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也明:明亮
【小题2】下列句中“其”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以故后名之曰“褒禅”
B.其进愈难,而见愈奇
C.盖其又深,则至又加少矣
D.既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跟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