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陈情表》文段,回答各小题。(共17分)
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②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小题1】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凡在故老 故老:老朋友
B.臣微志听:听信
C.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拔擢:提拔,提升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区区:微薄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以”字的用法和意思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2分)
A.但刘日薄西山B.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臣无祖母,无至今日D.是区区不能废远
【小题3】下列语句分别表明李密想“报答祖母养育之恩”与想“尽心效忠晋武帝”的一项是(   )(2分)
A.①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②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B.①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②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C.①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②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D.①乌鸟私情,愿乞终养②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小题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两段重在叙事中动以深情,在陈情中晓以大义
B.在陈情中既表达自己“愿乞终养”的决心,又表达了活着尽忠效力,死后亦当感恩图报的感情。
C.第一段融情于理,连用“凡在”“况臣”“且臣”“今臣”“但以”等词,曲折而有条理。
D.作者用两个年龄数字作对比,意在表明孝比忠重要。
【小题5】请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9分)
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⑵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⑶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10-30 10:34: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指 喻
方孝孺
浦阳郑君仲辨,其容阗然,其色渥然,其气充然,未尝有疾也。他日,左手之拇有疹焉,隆起如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之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若剟刺状,肢体心膂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生。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也。”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功,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盖众人之所可知者,众人之所能治也,其势虽危,而未足深畏。惟萌于不必忧之地,而寓于不可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此则君子之所深畏也。
昔之天下,有如君之盛壮无疾者乎?爱天下者,有如君之爱身者乎?而可以为天下患者,岂特疮痏之于指乎?君未尝敢忽之,特以不早谋于医,而几至于甚病。况乎视之以至疏之势,重之以疲敝之余,吏之戕摩剥削以速其疾者亦甚矣;幸其未发,以为无虞而不知畏,此真可谓智也与哉?
余贱不敢谋国,而君虑周行果,非久于布衣者也。《传》不云乎:“三折肱而成良医。”君诚有位于时,则宜以拇病为戒。
洪武辛酉九月二十六日述。
注:①阗然:丰满的样子。②渥然:红润的样子。③剟(duō):砍,割。④膂:脊梁骨。⑤痏(wěi):疮,疹。⑥戕摩:伤害,残害。
【小题1】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非三月不能瘳:痊愈。
B.甚将乎肝膈延:发展,蔓延。
C.而以善药傅:同“敷”,涂抹。
D.而于不可见之初寓:居住。
【小题2】下边五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作者认为最值得“谋国”者警惕的是
①众人之所可知者,众人之所能治也
②萌于不必忧之地,而寓于不可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
③特以不早谋于医,而几至于甚病
④视之以至疏之势,重之以疲敝之余,吏之戕摩剥削以速其疾者
⑤幸其未发,以为无虞而不知畏
A.②④⑤B.①②④C.①②③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仲辨左手拇指上长了一个粟米大的疹子,由于体魄健壮,他并不在意,没想到几天后竟大而盈握,不得不去医治。作者认为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B.本文以事喻理,从友人手指生疹一事生发开去,形象地阐明“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的政治见解,使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观点。
C.作者认为,郑仲辨思虑周密,行事果决,不是久为平民的人;希望他以后如果身居官位的话,能以手指生疹一事为教训,作为“谋国”的借鉴。
D.郑仲辨手指上的小毛病发展成为大问题,与周围的人“大笑”,“以为不足患”的态度不无关系。作者这样写,含有庸人误事、误国的意思。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9分)
答谢民师书
宋·苏轼
近奉违,亟辱问讯,具审起居佳胜,感慰深矣。某受性刚简,学迂材下,坐废累年,不敢复齿缙绅。自还海北,见平生亲旧,惘然如隔世人,况与左右①无一日之雅,而敢求交乎?数赐见临,倾盖如故,幸甚过望,不可言也。
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扬雄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此正所谓“雕虫篆刻”者。其《太玄》、《法言》,皆是类也。而独悔于赋,何哉?终身雕篆,而独变其音节,便谓之“经”,可乎?屈原作《离骚》,盖《风》、《雅》之再变者,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可以其似赋,而谓之雕虫乎?使贾谊见孔子,升堂有馀矣;而乃以赋鄙之,至与司马相如同科。雄之陋如此比者甚众,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因论文偶及之耳。
欧阳文忠公言:“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也。”纷纷多言,岂能有益于左右,愧悚不已。
所须惠力法雨堂两字,轼本不善作大字,强作终不佳,又舟中局迫难写,未能如教。然轼方过临江,当往游焉。或僧有所欲记录,当为作数句留院中,慰左右念亲之意。今日至峡山寺,少留即去。愈远,惟万万以时自爱。
(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注]①左右:称呼对方的客气语,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奉违,亟辱问讯奉违:离别;奉,敬辞。
B.具起居佳胜,感慰深矣审:明白
C.况与左右无一日之雅:交往
D.而乃以赋之鄙:浅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数赐临吾长笑于大方之家。
B.可其似赋,而谓之雕虫乎?卒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C.然轼方过临江,当往游。盘盘,囷囷焉
D.论文偶及之耳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信的开头,虽然作者说不愿随便交友,但一见谢民师后,却欣喜之情出乎意料之外,由此可见苏轼对谢民师是非常看重的。
B.在书信的第二段,集中反映了苏轼的散文美学观。作者认为只有活泼流动才是自然美,同时还强调丰富多彩,反对单一贫乏。
C.苏轼对扬雄的“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持认可的态度,认为经典,但他对于扬雄把贾谊列于司马相如之下表示不满。
D.文章引用欧阳修的话,来说明文章如精金美玉,自有客观的定价,并不因个人好恶议论而改变它的价值。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
【小题5】把文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某受性刚简,学迂材下,坐废累年,不敢复齿缙绅。(4分)   
(2)或僧有所欲记录,当为作数句留院中,慰左右念亲之意。 (3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去 比:等到
B.大女郎也 类:像
C.大母过余曰 大母:祖母
D.往往而是 往往:时常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
B.妪,先大母婢也,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余稍微修葺,使不上漏
B.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D.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小题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这段文字写了诸父分炊前后的庭院,分炊后庭院变化了两次,家境日趋衰落。既表现了作者的喜,又表现了作者的悲。
B.这段文字通过老妪的话叙述了母亲的事。
C.这段文字通过自己的回忆叙述了祖母的事。
D.作者既能把自己的感情与所叙的事情融为一体,又能在叙事后直接倾吐自己的感受。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2)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3)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西施山书舍记
明徐渭
西施山去县东可五里,《越绝》与《吴越春秋》并称土城,后人始易以今名,然亦曰“土城山”。盖勾践作宫其间,以教西施、郑旦而用以献吴。又曰:“恐女朴鄙,故令近大道。”则当其时,此地固要津耶?更数千年,主者不可问矣。商伯子用值若干而有之。
山高不过数仞,而丛灌疏篁,亦鲜澄可悦。上有台,台东有亭;西有书舍数础,舍后有池以荷。东外折,断水以菱。而亭之前则仍其旧,曰“脂粉塘”,无所改。出东南,西而山者,耸秀不可悉,悉名山也。绕其舍而亩者、水者,不可以目尽;以田以渔以桑者,尽亩与水无不然。余少时盖觞于此而乐之。兹伯子使余记,余虽以病阻其觞,然尚能忆之也,率如此。
嗟夫!土城,一山耳,始以粉黛歌舞之宫,当倾都之孔道①,而今变而且迁之。一旦寥寥然为墟落,田夫野老耕钓徘徊于其间,或拾其堕钗于锄掘。迨于阴晦,又往往诧野火转燐②于夜归牧唱之儿童。宜无不感而嘘,资野人③之聚而谈者矣。至其易冶以朴,易优伎④以农桑,本业专而谣俗⑤厚,则有识者又未尝不忘其悲而为之一笑也。
伯子聪敏擅文誉达事变试从读书暇一登兹山而望之或触于景而有如吾前所言者姑取而咀之傥亦一解颐耶?
(注)①孔道:大路,通道。②野火转燐:野外荒坟中飘转的燐火,俗称“鬼火”。③野人:乡野之人,农夫。④优伎:泛指歌舞表演。⑤谣俗:风俗。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恐女朴鄙:浅陋
B.耸秀不可悉:熟悉
C.于阴晦迨:遇到
D.野人之聚而谈者矣资:资助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横线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丛灌疏篁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B.而亭之前仍其旧于其身也,耻师焉
C.尽亩水无不然客亦知夫水月乎
D.始粉黛歌舞之宫愿十五城请易璧
【小题3】(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施山原为越国调教、训练美女西施、郑旦之所,经千百年变迁,成为私人之地。
B.文中描述了西施山书舍的布局及周围环境,也说明了写作此记是应商伯子的请求。
C.本文笔调平易朴实,淡淡几笔便描摹出一副赏心悦目、和平宁静的水光山色图。
D.作者对今古变迁的议论,流露出悼古伤今的忧愤,交织着对时事易变的深刻思考。
【小题4】(小题4)用“/”给文中花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伯子聪敏擅文誉达事变试从读书暇一登兹山而望之或触于景而有如吾前所言者姑取而咀之傥亦一解颐耶?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商伯子用值若干而有之。
(2)兹伯子使余记,余虽以病阻其觞,然尚能忆之也,率如此。

同类题5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小题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B.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C.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D.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B. 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足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C. 夫列子御风行,泠然善也     D.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
【小题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朝菌不知晦朔(一个月) B. 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回旋而上)
C.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汲汲然) D. 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肯定)
【小题4】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彼且奚适也?
A.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见放 B.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C.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D. 某所,而母立于兹
【小题5】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城现代汉语
(1)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2)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