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明宗纪论
北宋 欧阳永叔
呜呼!自古世少而乱世多。三代之王有天下者,皆数百年,其可道者,数君而已,况于后世邪,况于五代邪!
予闻长老为予言:“明宗虽出夷狄,而为人纯质,宽仁爱人。”于五代君,有足称也。尝夜焚香仰天而祝曰:“臣本藩人,岂足治天下!世乱久矣,愿天早生圣人。”自初即位,减宫人、令官;废内藏库,四方所上物悉归之有司。广寿殿火灾,有司理之,请加丹雘,喟然叹曰:“天火戒我,岂宜增以侈邪!”岁尝旱,已而雪,暴坐庭中,诏武德司宫中无得扫雪,曰:“此天所以赐我也。”数问宰相冯道等民间疾苦,闻道等言谷帛贱,民无疾疫,则欣然曰:“吾何以堪之,当与公等作好事,以报上天。”吏有犯赃,辄置之死,曰:“ 此民之蠹也!” 以诏书褒廉吏孙岳等,以风示天下。其爱人恤物,盖亦有意于治矣。
其即位时春秋已高不迩声色不乐游畋在位七年于五代之君最为长世。兵革粗息,年屡丰登,生民实赖以休息。然夷狄性果,仁而不明,屡以非辜诛杀臣下。至于从荣父子之间,不能虑患为防,变起仓卒,卒陷之以大恶,帝亦由此饮恨而终……若从荣之变,任圜、安重诲等之死,可谓上下相徇而毁誉乱真之敝矣。……凡为国者,可不戒哉!
(节选自《新五代史·唐本纪·明宗纪》)
【注】①畋:打猎。②臣下:指下文任圜、安重诲等人。③“至于从荣”五句:李从荣为唐明宗的次子,封秦王。长兴四年十一月,明宗病重,从荣认为已死,怕别人争位,带兵入宫,被诬为弑父篡位,死于乱军中。明宗本有意传位于从荣,闻从荣死,亦悲痛而死。大恶:弑父弑君之罪。趁唐明宗病危之际,起兵夺帝位,虽被镇压,但造成日后皇室成员内斗的祸因。④上下相徇:群臣互相猜忌。⑤毁誉乱真:说好说坏都不符合实际。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自古世少而乱世多(  )
A.安定
B.治理
C.医治
D.整治
②减宫人、令官(  )
A.停止
B.罢免
C.结束
D.排斥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于五代君世言晋王将终也
B.天火戒我方其系燕父子
C.此天所以赐我也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D.变起仓卒二败三胜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况于后世邪,况于五代邪!
何况在后代的君主中呢!何况在五代的君主中呢!
B.数问宰相冯道等民间疾苦
(明宗)多次询问宰相冯道等关于百姓患病的痛苦。
C.以诏书褒廉吏孙岳等,以风示天下
(明宗)用诏书称赞廉吏孙岳等,来教化百姓。
D.生民实赖以休息
人民确实依赖(这些条件)来休养生息。
【小题4】用斜线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其即位时春秋已高不迩声色不乐游畋在位七年于五代之君最为长世
【小题5】作者认为明宗的治国特点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作答,并举例加以阐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4-14 10:21: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急呼舟子日:“若非钓台耶?”日:“然矣!”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岩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俱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返坐舟中,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①卧游五岳.孙兴公②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日:以为游,则亦游矣。客日:“微子言,不及此。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节选自清郑日奎《游钓台记》)
(注)①宗少文:宗炳,字少文,南朝宋代画家,好游山水。晚年将游历过的山水绘在室中以观看.自称“卧游”。②孙兴公:孙绰,字兴公,晋人。博学善文.曾作《天台山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未暇问名,颔之而已颔:点头
B.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意:料想
C.如披草寻磴披:分开
D.觉视先生,悉在下风视:看待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先生祠堂在焉②因致礼焉,遂行
B.①若非钓台耶②若尝登钓台乎
C.①呼舟子劳以酒②于是乎并以耳游
D.①汉严先生隐处也②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小题3】(小题3)下列四组句子中,都省略介词“于”的一项是()(3分)
A.①钓台在浙东②舟行万山中
B.①倒影水中②如振衣最高处
C.①返坐舟中②应在是地
D.①舟泊前渚②舟发自常山
【小题4】(小题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历来仰慕东汉著名隐士严子陵的高风亮节,很想到隐居之地浙东钓台去游览一番。这次乘船北上,总算如愿以偿。
B.钓台实际是两座高耸险峻的山峰。山上松树的影子倒映在江水中,就像一群游动的要飞起来的龙,严先生的祠堂就在山脚下。
C.山上景色优美,向往已久的作者很想登山游览,可是船夫不同意停船靠岸,一番争议。依然不从,作者表示道歉,船方继续前行。
D.虽不能登山,却有“目游”“鼻游”“舌游”“耳游”的独特感受,更有舍船登上山巅,俯瞰群山的“神游”,因此作者感到非常痛快.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得,托遗响于悲风。”节选自《赤壁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襟坐危:端正B.江陵下:顺流而下
C.樵于江渚之上渔:打鱼D.知不可乎得骤:屡次
【小题2】(小题2)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写出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因此应纵情自然、及时行乐。
B.本段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C.本段重在抒情,由眼前的“江水”“明月”遥想当年曹操、周瑜,再联想自身,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
D.本段句式上整散结合,押韵自由灵活,极富声韵之美。
【小题3】(小题3)把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同类题3

治学(节选)

(魏)徐干

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哉?学也。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民之初载,其曚未知。譬如宝在于.玄室,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辨矣。
学者,心之白日也。故先王立教官,掌教国子,教以六德;教以六行;教以六艺;三教备而人道毕矣。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好学之谓也。
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是以情性合人,而德音相继也。孔子曰:“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斯可谓师人矣。马虽有逸足,而不闲舆,则不为良骏;人虽有美质,而不习道,则不为君子。故学者,求习道也,若有似乎画采,玄黄之色既著,而纯皓之体斯亡,敝而不渝,孰知其素欤
子夏曰:“日习则学不忘,自勉则身不堕,亟闻天下之大言,则志益广。”故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没而后已。
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志者,学之师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易》曰:“君子以自强不息。”
凡学者,大义为先,物名为后,大义举而物名从之。然鄙儒之博学也,务于物名,详于器械,矜于训诂,摘其章句,而不能统其大义之所极,以获先王之心,此无异乎女史诵诗,内竖传令也。故使学者劳思虑而不知道,费日月而无成功,故君子必择师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教而人道毕矣   备:具备
B.视衮龙之   文:花纹,彩色交错
C.故君子心不愿   苟:随便
D.学者不患才之不   赡:供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譬如宝在玄室   乃设九宾礼
B.而不闲舆,不为良骏   于其身也,耻师焉
C.志者,学师也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
D.故君子必择师   积土成山,风雨兴
【小题3】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B.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C.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D.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小题4】下列选项对加点词的文化常识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德:分别对应六种身份——“义”为君德,“忠”为臣德,“智”为夫德,“信”为妇德,“圣”为父德,“仁”为子德。
B.六行:六行是西周大司徒教民的六项行为标准——孝、友、睦、姻、任、恤。
C.黄钟:亦作“黄鐘”。古之打击乐器,多为庙堂所用。其声音与“缶”“瓦釜”相近,所以有成语“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由来。
D.玄黄:黑色与黄色。《周易·坤》:“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后也用玄黄指天地。《千字文》第一句就写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刚出生是蒙昧无知的,有如珍宝放在暗室里,想寻找却看不出,太阳的光辉照进去,各种东西就一目了然,而学习就是这太阳。
B.作者认为资质与志向相比较,志向更重要。从古至今,求学的人不计其数,学有所成的人寥寥无几。
C.作者认为,学习是君子能够成德立行的原因。他们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就好像是天空的运转,好像是日月的运行,终身勤勉不倦。
D.学习上要以博大要旨为首务,不能斤斤计较于训诂名物,寻章摘句,但如果老师选得好,即使致力于训诂名物,也会有很大的成就。
【小题6】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
(2)敝而不渝,孰知其素欤?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留侯论
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获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迎;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以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匹夫辱 见:被
B.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矣   过:错误
C.油而不怪者  油然:突然发生
D.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 敝:疲惫,衰败
【小题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 夫人相与,俯仰一世
B.使之忍小忿就大谋 今虽欲自雕琢,曼辞自饰
C.非子房谁全之   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而其状貌如妇人女子 至于鞭箠之间,欲引节
【小题3】本文围绕“忍”字展开论证,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举例分析。
【小题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2)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淮阴侯列传》)

同类题5

课内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司马迁《报任安书》)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宁得自深藏于岩穴邪引退
B.亦欲以究天人之 边际
C.其成败兴坏之理 考察
D.思空文以自见流传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古者富贵名摩灭,不可胜记 奚以之九万里南为
B.然此可智者道 重乡党所笑
C.退论书策舒其愤曼辞自饰
D.以通狂惑藏之名山,传之
【小题3】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A.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B.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C.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D.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小题4】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司马迁引述古代仁人志士受辱著述而留名的例子,意在自比,表明自己身受腐刑却要不以为辱,反而将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
B.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宗旨在于探讨“天人之际”,研究历史,借鉴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创见。
C.司马迁说自己“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其实是寓悲愤于自贬,之所以没有“推贤进士”,主要是因为身处闺阁之臣的地位,被流俗看轻。
D.选文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在句式上骈散结合,清晰而动人地表现了作者不甘受辱而终于受辱,想引决而终未引决的生命历程,内蕴深厚,文气雄壮。
【小题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3分)
(2)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3分)
(3)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3分)
(4)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