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后赤壁赋
苏 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小题1】下列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归谋诸妇 固一世之雄也,今安在哉
B.有孤鹤,横江东来 逢大雨
C.藏之久矣,待子不时之需   属予作文记之
D.状如松江鲈 此非曹孟德诗乎
【小题2】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后赤壁赋》是苏轼三个月后再游赤壁时所做,前赋着重写水,后赋着重写山,前赋着重写秋景,后赋着重写冬景。
B.《后赤壁赋》也是写月夜游赤壁,但描绘的不再是江上明月,而是山间草木,景色也由清幽转为峭拔。
C.前赋谈玄说理,议论风生,寓悲愤于旷达之中;后赋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写奇景以抒怀。
D.《后赤壁赋》抒发了作者坚韧不拔、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壮志豪情。从本段节选的文字即可看出作者的这种精神风貌。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译文:
(2)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译文:
(3)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译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1-09 05:24: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为下列各句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小题1】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A.假如B.假装C.借助,利用D.假的
【小题2】积土成山,风雨兴
A.在那里B.什么C.助词D.代词“之”
【小题3】虽有槁,不复挺者……
A.欺凌,损害B.晒C.又猛又急的D.暴躁
【小题4】驽马十驾,在不舍。
A.量词; 功劳,功勋B.驾驶;工作,事情
C.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成功,功效D.量词;功能
【小题5】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A.断,断绝B.超越,超过C.拒绝D.横渡,横穿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每小题3分,共9分)
三槐堂铭(节选)
苏轼
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呜呼休哉!
【小题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略:稍微B.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艾:停止
C.呜呼休哉休:美好D.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 游:交往
【小题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困于蓬蒿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B.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则移其民于河东
C.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D.盗跖之寿,孔、颜之厄寡人之于国也
【小题3】
翻译下面的句子。(12分)
①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4分)
译:
 
②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4分)
译:
 
③而栖筠之子吉甫,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4分)
译:
 
【小题4】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断句。(3分)
懿 敏 公 之 子 巩 与 吾 游 好 德 而 文 以 世 其 家 吾 以 是 铭 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齐宣王见颜斶
齐宣王见颜斶①,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②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宣王默然不悦。
左右皆曰:“斶来,斶来!大王据千乘之地,东西南北,莫敢不服。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士之贱也,亦甚矣!”
斶对曰:“不然。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何则?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汤之时,诸侯三千。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由此观之,《易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据慢骄奢,则凶中之。是故无其实而喜其名者削,无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功而受其禄者辱,祸必握。’故曰:‘矜功不立,虚愿不至。’自古及今而能虚成名于天下者,无有。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汤、周文王是也。《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夫孤寡者,人之困贱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与?夫尧传舜,舜传傅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称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贵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今闻细人之行,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备矣,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则再拜而辞去也。
斶知足矣,归反朴,则终身不辱也。
(取材于《战国策·齐策四》)
【注】①斶:读chù。颜斶,齐国隐士。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功而受其禄者辱,祸必  握:跟随 B.功不立    矜:夸耀
C.清静贞正以自    虞:担忧 D.乃今闻细之行 人:小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则再拜辞去也②择其善者从之
B.①推选禄焉②于其身也,耻师焉
C.①君子可侮哉②置杯则胶
D.①夫玉生山②海运则将徙南冥
【小题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颜斶“不畏权贵、洁身自爱”的一项是( )
①斶亦曰:“王前!”     ②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
③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  ④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
⑤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⑥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②⑥D.③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宣王召见颜斶时,颜斶让齐宜王上前,以这种看似无礼的行为来引起齐王与大臣们的不满,从而说出自己“士贵于王”的观点。
B.全文运用人物对话的形式,展现了齐王、颜斶的个性品格及思想感情,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C.为了使自己的风貌和内心世界不遭到破坏,颜斶拒绝了宣王的邀请,表现了他纯正自守、安贫乐道、向往自由的高尚品格。
D.颜斶引用典故、古语辩证地阐述了王与士的关系,特别是在论证“生王不如死士”时,有力地说服了宣王,使他的态度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人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君子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明镜所以照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
(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犹不能其意之所欲至矣  致:达到
B.不肖而不能去也   贱:地位低下
C.是故江海者托于船 绝:横渡
D.怨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雠:同“仇”,仇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登高望,太息而叹 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B.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亡何也? 吾还也
C.遂出见之,授以为相 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
D.水广鱼大,君明则臣忠 故木受绳直,金就砺则利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君子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B.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君子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C.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君子/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D.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君子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贤而下士。
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好了。
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
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
(2)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