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张衡传》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向,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B.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C.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D.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小题2】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介绍地动仪虽不足二百字,但却记述了制造时间、质地、大小、形状、内外结构、装饰、功用等,文字精简平实。
B.介绍地动仪时,月“中”“傍”“外”“下”四个方位词为序,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简要清楚地写出其构造特点。
C.“合盖隆起,形似酒尊”描写了地动仪的形状,形象具体;“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突出了地动仪的神奇。
D.京师学者最初“咸怪其无征”,后来“皆服其妙”,这一“怪”一“服”的细节刻画,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28 09:46: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画意

(1)世人止知吾落笔作画,却不知画非易事。《庄子》谓画史解衣盘礴(1),此真得画家之法。须养得胸中宽快,意思悦适,如所谓易、直、子、谅(2)油然之心生,则人之笑啼情状,物之尖斜偃蹇,自然布列于心中,不觉见之于笔下。如工人斫琴,得峰阳孤桐,巧手妙意,洞然于中,则朴材在地,枝叶未披,而雷氏成琴(3),已脱然在目。其志气郁涩,拙鲁闷默之人,铦凿利刀,不知措手之处,焉得焦尾五声扬音于清风流水哉!

(2)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余因暇日阅晋唐古今诗什,其中佳句有道尽人腹中之事,有状出人目前之景,不因静居燕坐,明窗净几,一炷炉香,万虑消沉,则幽情真趣,岂易品藻?及乎境界已熟,心手已应,方始纵横中度,左右逢源。世人将就,率意触情,岂草草便得?

(3)盈天地间,万物纤悉,含毫运思,能曲尽其态者,止一法耳。一者何?曰“传神”而已矣。世徒知人之有神,而不知物之有神。此郭若虚深鄙众工,虽曰画而非画者,盖只能传其形,而不能传其神也。盖仁者乐山宜如白乐天《草堂图》,山居之意裕足也;智者乐水宜如王摩诘《辋川图》,水中之乐饶给也。故书法气韵生动为第一,良有以哉!

(节选自郭熙、郭思《林泉高致▪山水训》)

(注)(1)解衣盘礴:解开衣服伸开腿坐,示不拘形迹,旁若无人。(2)易、直、子、谅:《礼记▪乐记》所说的平易、正直、慈爱、宽恕之心。(3)雷氏成琴:唐代蜀中人雷威所制的琴,为家人所贵重。
【小题1】第(1)段中与“画家之法”相反的作法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2】第(1)段中划线句的表达作用是
【小题3】第(2)段作者为什么要写“阅晋唐古今诗什”?
【小题4】下列与“气韵生动”有关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能细致而形象地描摹出世间万物,就能做到气韵生动。
B.普通画工只能画出人之神韵,深得画家郭若虚的鄙视。
C.《草堂图》山居的情味充实,画出了山静穆庄重的形态。
D.《辋川图》水中的乐趣丰盈,蕴含了智者的通达与灵动。
【小题5】从王摩诘《终南山》诗中选一联为例,阐释“诗是无形画”。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原君(节选)
黄宗羲(1)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2)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注释:(1)黄宗羲(1610-1695)明清之际思想家、史学家。字太冲,号南禹,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与顾炎武、王夫之同称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2)许由、务光:传说中的高士。唐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认为是对自己的侮辱,就隐居箕山中。商汤让天下于务光,务光负石投水而死。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人各自也    私:私事
B 亦犹夫人之也 情:情感
C 是以其未得之也 是以:因此
D 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花息:利息
【小题2】请给下列文字划分节奏(4分)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
【小题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
(2)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小题4】作者认为后世人君与古代人君的区别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简述(6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小题1】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尊而制六合履:登,踏
B.乃使蒙恬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北方
C.然后华为城践:踏,踩
D.信臣精卒陈利而谁何兵:兵器
【小题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奋六世余烈吾从而师
B.以为桂林、象郡以为
C.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犹且从师问焉
D.子孙帝王万世之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秦在施政上“仁义不施”的一组是(    )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③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④隳名城,杀豪杰
⑤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⑥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⑤D.③④⑥
【小题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吞二周而亡诸侯”、“ 南取百越之地”、“ 北筑长城”等表明秦始皇不仅消灭了各国诸侯,而且继续扩大版图,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
B.“废先王之道”就是抛弃了仁义之道,所以文章最后说:“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C.“焚百家之言”是愚民、“收天下之兵”是弱民、“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则是防民。
D.“天下已定”是一个转折点,秦开始由以前的守卫之势转为攻取之势。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书谱》(节选)

孙过庭

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①之绝,晋未称二王之妙。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馀不足观。”可谓钟张云没,而義献继之。又云:“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此乃推张迈钟之意也。考其专擅,虽未果于前规;摭以兼通,故无惭于即事。

评者云:“彼之四贤,古今特绝;而今不逮古,古而今妍。”夫质代兴,妍因俗易。虽书契之作,适以记言:而淳醨②一迁,质文三变,驰鹜沿革,物理常然。贵能古不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又云:“子敬之不及逸少,犹逸少之不及钟张。”意者以为评得其纲纪,而未详其始卒也。且元常专工于隶书,伯英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拟草则馀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总其终始匪无乖互。

谢安素善尺牍,而轻子敬之书。子敬尝作佳书与之,谓必存录,安辄题后答之,甚以为恨。安尝问敬:“卿书何如右军?”答云:“故当胜。”安云:“物论殊不尔。”子敬又答:“时人那得知!”子敬虽权以此辞折安所鉴,自称胜父,不亦过乎!且立身扬名,事资尊显,胜母之里,曾参不入③。以子敬之豪翰,绍右军之笔札,虽复粗传楷则,实恐未克箕裘④。况乃假托神仙,耻崇家范,以斯成学,孰愈面墙!后羲之往都,临行题壁。子敬密拭除之,辄书易其处,私为不恶。羲之还见,乃叹曰:“吾去时真大醉也!”子敬乃内惭。是知逸少之比钟张,则专博斯别:子敬之不及逸少,无或疑焉。

余志学之年,留心翰墨,昧钟张之余烈,挹羲献之前规,极虑专精,时逾二纪。有乖入本之术,无间临池之志。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稿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一画之间,变起伏锋杪⑤;一点之内,殊衄挫⑥于亳芒。况云积其点画,乃成其字。曾不傍窥尺牍,俯习寸阴。引班超以为辞,援项籍而自满。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谬哉!

注:①钟张:三国魏钟繇和东汉张芝的并称。二人皆以善书名。   ②醨(lí):薄酒   ③语出《史记邹阳传》“些名胜母,曾参不入”   ④箕裘:祖先的事业   ⑤锋杪(miǎo):笔端⑥衄(nǚ)挫:顿挫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当抗行     抗行:并行,不相上下
B.古而今妍   质:重本质
C.贵能古不时 乖:背离
D.物论殊不尔   物论:舆论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此推张迈钟之意也 以其华山之阳名之也
B.夫质代兴     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C.纤纤似初月之出天涯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
D.变起伏锋杪   樊哙覆其盾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拟草则馀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总其终始/匪无乖互
B.拟草/则馀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总其终/始匪无乖互
C.拟草则/馀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总其终/始匪无乖互
D.拟草则馀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总其终始/匪无乖互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
A.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文中的寡人指当朝国君。
书即写,此处可理解为书法,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诸体。
B.草体即草书,汉字的一种书体,形成于汉代,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以草书见长的书法家有怀素、张旭、王羲之、颜真卿等。
C.尺牍,木牍的规格,据记载有几种,大多长一尺左右,故有“尺牍”之称,多用于书法、绘画。有尺素、尺函、尺度、尺笺等多种称谓。后用作书信的代称。
D.题壁,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化现象,即将诗句题写在墙壁上。苏轼的《题西林壁》就是题壁诗中的名篇。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过庭的《书谱》是一篇重要的书法专著。节选部分中谈到了书法应发展变化,在继承中创新。
B.作者认为钟张、二王都是擅长书法的人,二王是对钟张的继承,并认为王袭之博采兼通,实现了对前人的超越。
C.文中所叙事例生动有趣,和王義之同一时期的谢安轻视王献之的书法,王献之很不服气,作者也认为王献之没有超越自己的父亲。
D.作者还结合自身学习书法的体会,突出在书法学习中观察字帖、抓紧埋头苦练的重要性,空谈是写不出好字的。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乃推张迈钟之意也。
(2)子敬密拭除之,辄书易其处,私为不恶。
(3)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朝菌不知晦朔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B.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发:毛,文中指草木。
C.绝云气,负青天绝:阻挡。
D.彼且乎待哉恶:何。
【小题2】(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②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A.①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②访风景崇阿
B.①此亦飞至也②此小大辩也
C.①抟扶摇羊角上者九万里②泉涓涓始流
D.①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朝菌,朝生暮死之菌;蟪蛄,即寒蝉。冥灵、大椿,都是长寿之木。
B.生命极短促的朝菌、蟪蛄,它们一个活不到一天,一个活不到一年,与冥灵、大椿相比,何足道哉。
C.彭祖不过活了八百岁,他与冥灵、大椿比起来,不就如朝菌、蟪蛄同冥灵、大椿相比吗?他的寿命是很短的,而世间众人每每与他相比,不也太可悲了吗?
D.这两段文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给人一种既夸张又鲜明的印象,目的是论证“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一论点。
【小题4】(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②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