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项加横线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A.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庄稼成熟识盈虚之有数目,数字
B.莽苍者,三餐而反适合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贫困,贫穷
C.云销雨,彩彻区明雨过天晴舅母志夺取,剥夺
D.无路请缨,终军之弱冠同于夙疾病缠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6-04-22 05:39: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萧引叔休。方正有器局,望之俨然,虽造次之间,必由法度。性聪敏,博学,善属文,释著作佐郎,侯景之乱,梁元帝为荆州刺史,朝士多往归之,引曰:“诸王力争,祸患方始,今日逃难,未是择君之秋。吾家再世为始兴郡,遗爱在民,正可南行以存家门耳。”于是与弟彤及宗亲等百馀人奔岭表。时始兴人欧阳颜为衡州刺史,引往依焉。颜后迁为广州,病死,子纥领其众,引每疑纥有异,因事规正,由是情礼渐疏。及纥举兵反, 时京都士人岑之敬等并皆惶骇,唯引恬然,谓之敬等曰:“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己以行义,亦复何就惧乎?”及章昭达平番禺,引始北还。高宗召引问岭表事,引具陈始末,帝甚悦,即日拜金部侍郎,引性抗直,不事权贵,左右近臣无所造请,高宗每欲迁用,辄为用事者所裁。及吕梁覆师,戎储空匮,乃转引为库部侍郎,掌知营造弓弩槊箭等事。引在职一年,而器械充牣。十二年,吏部侍郎缺,所司屡举王宽等,帝并不用,乃中诏用引。时广州刺史马靖甚得岭表人心,两兵甲精练,每年深入俚洞,又数有战功,朝野多生异议。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还至赣水,而高宗,后主即位,转引为中庶子,以疾去官。明年,京师多盗,乃复起为贞威将军。时殿内队主吴璡,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多所请属,引一皆不许。引族子密时为黄门郎,谏引曰:“李、蔡之势,在位皆畏惮之,亦宜小为身计。”引回:“吾之立身,自有本末,亦安能为李、蔡改行。就令不平,不过解职耳。”吴璡竟作飞书,李、蔡证之,坐免官,卒于家,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陈书·萧引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B.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C.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D.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指人的表字,古人自称可以用名,表示谦虚;称人可以用字,表示尊敬。
B.褐,是用葛等材料制作的粗布或粗布衣服,释褐指脱下粗布衣服,代指做官。
C.崩,古代称帝王死为“崩”,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的“崩殂”即为此意。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 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引明辨时势,率家南迁。侯景叛乱时,朝士大多前往归附梁元帝,萧引认为这不是选择君主的时机,主张前往南边,于是率领家人亲属等一百余人逃往岭表。
B.萧引见微知著,处变不惊。欧阳纥统领父亲部众时,萧引常怀疑欧阳纥有异心,进而加以规劝纠正,到欧阳纥兴兵造反时,其他人惶恐不安,萧引毫不惊讶。
C.萧引治理有方,受到器重。萧引任库部侍郎时,仅一年就使器械充足;后来吏部侍郎一职空缺,有关官员屡次举荐王宽等人,高宗都不用,而是亲自下诏令任用萧引。
D.萧引不附权贵,受到连坐。萧引多次拒绝当时宫殿内的队主吴璡以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人的请托,于是他们对萧引不满,萧引因为他人牵连被免职。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己以行义,亦复何忧惧乎?
(2)左右近臣无所造请,高宗每欲迁用,辄为用事者所裁。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郭舒,字稚行。幼请其母从师,岁余便归,粗识大义。乡人、宗人咸称舒当为后来之秀,终成国器。始为领军校尉,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
王澄闻其名,引为别驾。澄终日酣饮,不以众务在意,舒常切谏之。及天下大乱,又劝澄修德养威,保完州境。澄虽不能从,然其忠亮。荆土士人宗庾廞【xīn】尝因酒忤澄,澄怒,叱左右棒廞。舒厉色谓左右曰:“使君过醉,汝辈何敢妄动!”澄恚曰:“别驾狂邪,诳言我醉!”因遣掐其鼻,灸其眉头,舒跪而受之。澄意少释,而廞遂得免。
澄之奔败也,欲将舒东下,舒曰:“舒为万里纪纲,不能匡正,令使君奔亡,不忍渡江。”乃留屯沌口,采稆湖泽以自给。乡人盗食舒牛,事觉,来。舒曰:“卿饥,所以食牛耳,余肉可共啖之。”世以此服其弘量。
舒少与杜曾厚,曾尝召之,不往,曾衔之。至是,澄又转舒为顺阳太守,曾密遣兵袭舒,遁逃得免。
王敦召为参军,转从事中郎。敦谋为逆,舒谏不从,使守武昌。高官督护缪坦尝请武昌城西地为营,太守乐凯言于敦曰:“百姓久买此地,种菜自,不宜夺之。”敦大怒曰:“王处仲不来江湖,当有武昌地不,而人云是我地邪!”凯惧,不敢言。舒曰:“公听舒一言。”敦曰:“平子以卿病狂,故掐鼻灸眉头,旧疢复发邪!”舒曰:“古之狂也直。昔尧立诽谤之木,舜置敢谏之鼓,然后事无枉纵。公为胜尧、舜邪?乃逆折舒,使不得言。何与古人相远!”敦曰:“卿欲何言?”舒曰:“缪坦可谓小人,疑误视听,夺人私地,以强弱。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敦即使还地。众咸壮之。敦重舒公亮,给赐转丰,数诣其家,表为梁州刺史。
(选自晋书·卷四十三·列传十三》,有删节)
【注】
①纪纲:州郡官员。
②处仲:王敦的字。
③平子:王澄的字。
④疢(chèn):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强弱陵:欺侮
B.荆土士人宗庾廞尝因酒澄忤:得罪
C.事觉,来谢:感谢
D.种菜自赡:供养
【小题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
B.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
C.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
D.晏子称君曰/其可/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舒年幼时拜师求学,学习的时间不长,但粗略懂得了为人治学的要旨;乡里人和宗族人都认为他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B.郭舒认为,自己作为州郡官员不能匡正乱世,导致使君王澄失败而逃,于是以不忍渡江为由,谢绝了王澄带自己东下的要求。
C.王敦的手下强占了武昌百姓的菜地,引起百姓的不满,后来王敦让手下退还了土地,人们知道原委后,都称赞郭舒为人豪壮。
D.郭舒在王澄的手下曾先后担任领军校尉、别驾、顺阳太守;后来又受到王敦的征召,历任参军、从事中郎及武昌太守等职。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
(2)舒少与杜曾厚,曾尝召之,不往,曾衔之。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龚胜字君宾,楚人也。少好学明经,著名节,为郡吏。州举茂才,为重泉令,病去官。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荐胜,哀帝自为定陶王固已闻其名,征为谏大夫。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制度太奢,刑罚太深,赋敛苛重,宜以俭约先下。为大夫二岁余,迁丞相司直,徙光禄大夫,守右扶风。数月,上知胜非拔烦吏,乃复还胜光禄大夫。胜言董贤乱制度,由是逆上指。
后岁余,丞相王嘉上书荐故廷尉梁相等,尚书劾奏嘉“言事恣意,迷国罔上,不道”。下将军中朝者议,左将军公孙禄等十四人皆以为嘉应迷国不道法。胜独书议曰:“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日莫议者罢。明旦复会,左将军禄问胜:“君议亡所据,今奏当上宜何从?”胜曰:“将军以胜议不可者,通劾之。”博士夏侯常见胜应禄不和,起至胜前谓曰:“宜如奏所言。”胜以手推常曰:“去!”
后数日,复会议可复孝惠、孝景庙不,议者皆曰宜复。胜曰:“当如礼。”常复谓胜:“礼有变。”胜疾言曰:“去!是时之变。”常恚,谓胜曰:“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
莽既篡国,遣五威将帅行天下风俗,将帅亲奉羊、酒存问胜。明年莽遣使者即拜胜为讲学祭酒胜称疾不应征后二年莽复遣使者奉玺书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即拜使者欲令胜起迎,久立门外,胜称病笃,为床室中户西南牖下,东首加朝服拖绅。使者入户,西行南面立,致诏付玺书,迁延再拜奉印绶,进谓胜曰:“圣朝未尝忘君,制作未定,待君为政,思闻所欲施行,以安海内。”胜对曰:“素愚,加以年老被病,命在朝夕,随使君上道,必死道路,无益万分。”使者要说,至以印绶就加胜身,胜辄推不受。使者五日一与太守俱问起居,为胜两子及门人高晖等言:“朝廷虚心待君以茅土之封,虽疾病,宜动移至传舍,示有行意,必为子孙遗大业。”晖等白使者语,胜自知不见听,即谓晖等:“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义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语毕,遂不复开口饮食,积十四日死,死时七十九矣。
(选自《汉书•列传第四十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莫议者罢     莫:没有
B.迷国罔上 罔:欺骗
C.宜以俭约先下   先:为……做表率
D.加以年老被病   被:遭受
【小题2】下列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莽遣使者即拜/胜为讲学祭酒/胜称疾不应征后二年/莽复遣使者奉玺书/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即拜。
B.明年/莽遣使者即拜胜为讲学祭酒/胜称疾不应征/后二年/莽复遣使者奉玺书/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即拜。
C.明年/莽遣使者即拜胜为讲学祭酒/胜称疾不应征/后二年/莽复遣使者/奉玺书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即拜。
D.明年/莽遣使者即拜/胜为讲学祭酒/胜称疾不应征后二年/莽复遣使者/奉玺书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即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龚胜好学通经,名重一时。年轻时被举荐为秀才,后又被何武、阎崇推荐,连哀帝对他也早已闻名;王莽篡位后也多次召他为官。
B.尚书认为王嘉“言事恣意,迷国罔上”,左将军公孙禄等十四人也以为王嘉确实犯了迷国不道之罪,龚胜并不同意他们的观点,认为不应该怀疑王嘉迷国罔上。
C.龚胜敢于坚持己见,不愿随波逐流。在讨论是否恢复孝惠、孝景祠庙问题时,他表达不同意见,甚至与人发生争执。
D.龚胜忠于汉朝,坚决不事二主。王莽篡汉后,他屡次称病,拒不接受新朝授予的高官厚爵,最终绝食而亡,以死明志,令人感佩。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知胜非拔烦吏,乃复还胜光禄大夫。胜言董贤乱制度,由是逆上指。
(2)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乙)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徵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小题1】写出下列加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沛公欲关中(_______) (2)不如善遇之(_________)
(3)沛公其计(_________) (4)见项羽(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令将军与臣有郤B.无内诸侯军
C.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D.不然,籍何以至此
【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 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gài),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 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眛。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骚”一词起源于《诗经》和楚辞。“风”是《诗经》中传统的表现手法,“骚”是指楚辞开创者屈原的代表作《离骚》。“风骚”并称,后来成了文学的泛称。
B.《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C.“三曹”之首的曹操,开创了以“建安风骨”著称的新风气。鲁迅称他是“改造文章的祖师”。
D.古体诗又称“古风”,与唐以后兴起的近体诗(格律诗)相对应。后人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仿照它们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B.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C.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D.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为人刚直不阿,却因此招来祸患。
B.秦昭王派张仪前往楚国,目的是破坏齐楚的联盟,为进攻楚国扫清障碍。
C.汉中失守之后,楚怀王调动军队深入秦地作战,魏国趁机偷袭楚国邓地。
D.令尹子兰劝楚王前往秦国,不要拒绝秦王美意,楚王不顾屈原的反对成行。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