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俭,字士廉,渤海人。俭少有器局,颇涉文史。隋军伐辽,时兵部尚书亡奔高丽,俭与交游,谪为朱鸢主簿。事母以孝闻,岭南瘴疠,不可同行,留妻侍养,供给不足。又念妹无所庇,乃卖大宅,买小宅以处之,分其余资,轻装而去。寻属天下大乱,王命阻绝。俭久在南方,不知母问,北顾弥切。
趾太守丘和署为司法书佐。时钦州宁长真率众攻和,和欲出门迎之,俭进说曰:“长真兵势虽多,悬军远至,内离外,不能持久。且城中胜兵足以当之,奈何而欲受人所制?”和从之,因命俭为行军司马,水陆俱进,逆击破之。及萧铣败,高祖使徇岭南。
武德五年,俭与和上表归国,累迁雍州治中。时太宗为雍州牧,以俭是文德皇后之舅,素有才望,甚亲敬之。
俭明辩善容止,凡有献纳,搢绅之士莫不属目。时黄门侍郎王珪有密表附俭以闻,俭而不言,坐是出为安州都督,转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俭随方训诱,风俗顿改。秦时李冰守蜀,导引汶江,创浸灌之利,至今地居水侧者,顷直千金,富强之家,多相侵夺。俭乃于故渠外别更疏决,蜀中大获其利。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蜀中学校粲然复兴。
五年,入为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奖鉴人伦,谙姓氏。高祖崩,摄司空,营山陵制度。是时,朝议以山东人士好自矜夸,虽复累叶陵迟,犹恃其旧地,女适他族,必多求聘财。太宗恶之,以为甚伤教义,乃诏俭与御史大夫韦挺等刊正姓氏。于是普责天下谱谍,仍凭据史传,考其真伪,忠贤者褒进,悖逆者贬黜,撰为《氏族志》。
二十年,遇疾,太宗幸其第问之。二十一年正月薨,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五》,有删改)
[注]①朱鸢:隋朝交趾(今越南)郡下辖九县之一。②陵迟:衰败。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俭与交游坐:停留。
B.内离外蹙:窘迫。
C.俭而不言寝:扣压。
D.谙姓氏雅:非常。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高俭受到皇上重用的一组是(    )
① 及萧铣败,高祖使徇岭南
② 素有才望,甚亲敬之
③ 凡有献纳,搢绅之士莫不属目
④ 摄司空,营山陵制度
⑤ 乃诏俭与御史大夫韦挺等刊正姓氏
⑥ 遇疾,太宗幸其第问之
A.②③⑥B.①④⑤C.②④⑤D.①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俭重视亲情。高俭被贬到岭南,岭南有瘴疠,母亲不能同行,于是留下妻子侍奉老母;又顾念妹妹无所依靠,卖掉大宅安置妹妹,并分掉余财。
B.高俭遇事能正确决断。钦州宁长真率众攻打丘和,丘和想要投降,高俭却认为敌人不能持久,而城中守军足以抵挡他们,丘和接受他的建议,后来果然击败了敌军。
C.高俭治理地方兴利除弊。他在蜀地任职时,能够根据当地的陋习加以训导,使当地的风俗得以改观;疏导水渠,使蜀中大获灌溉的便利;还重视文教,使学校得以复兴。
D.高俭力矫流弊。当时家世已衰败的崤山以东人士,仍依仗旧门第,在女儿嫁给他族时索要丰厚聘礼,他建议皇上修正天下姓氏,并在研究史传的基础上撰成《氏族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属天下大乱,王命阻绝。俭久在南方,不知母问,北顾弥切。
(2)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4-22 05:41: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桑维翰,字国侨,河南人也。为人丑怪,身短而面长,常临鉴以自奇曰:“七尺之身,不如一尺之面。”慨然有志于公辅。初举进士,主司恶其姓,以“桑”“丧”同音。人有劝其不必举进士,可以从他求仕者,维翰慨然,乃著《日出扶桑赋》以见志。卒以进士及第。晋高祖为河阳节度掌书记,其后常以自从。

高祖自太原徙天平,不受命,而有异谋,以问将佐,将佐皆恐惧不敢言,独维翰与刘知远赞成之,因使维翰为书求援于契丹。耶律德光已许诺,而赵德钧亦以重赂德光,求助己以篡唐。高祖惧事不果,乃遣维翰往见德光,为陈利害甚辩,德光意乃决,卒以灭唐而兴晋,维翰之力也。高祖即位,以维翰为翰林学士、礼部侍郎。

出帝即位,召拜侍中。而景延广用事,与契丹绝盟,维翰言不能入,乃阴使人说帝曰:“制契丹而安天下,非用维翰不可。”乃出延广于河南,拜维翰中书令,复为枢密使,封魏国公,事无巨细,一以委之。数月之间,百度理。维输权势既盛,四方略遗,岁积巨万。内客省使李彦幅、端明殿学士冯玉用事,共谗之。帝欲骤黜维翰,大臣刘晌、李崧管以为不可,卒以玉为枢密使,既而以为相,维翰日益见疏。契丹屯中渡,破栾城,

杜重威等大军隔绝,维翰曰:“事急矣!”乃见冯玉等计事,而谋不合。又求见帝,帝方调鹰于苑中,不暇见,维翰退而叹曰:“晋不血食矣!”

自契丹与晋盟,始成于维翰,而终败于景延广,故自兵兴,契丹凡所书檄,未尝不以此两人为言。耶律德光犯京师,遭张彦泽遗太后书,问此两人在否,可使先来。而帝以维翰尝议毋绝盟而已违之也,不欲使维翰见德光,因讽彦泽图之,而彦泽亦利其赀产。维翰状貌既异,素以威严自持,晋之老将大臣,见者无不屈服,彦泽以骁捍自,每往候之,虽冬月未尝不流汗。

初,彦泽入京师,左右劝维输避祸,维翰曰:“吾为大臣,国家至此,安所逃死邪!”安坐府中不动。彦泽以兵入,问:“维输何在?”维翰厉声曰:“吾,晋大臣,自当死国,安得无礼邪!”彦泽股栗不敢仰视,乃以帝命召维翰。维翰行,遇李崧,军吏前白维翰,请赴侍卫司狱。维翰知不免,顾崧曰:“相公当国,使维翰独死?”崧惭不能对是夜,彦泽使人缢杀之,以帛加颈,告德光曰:“维翰自缢。”德光曰:“我本无心杀维翰,维翰何必自致。”德光至京师,使人检其尸,信为缢死,乃以尸赐其家,而赀财悉为彦泽所掠。

(选自《新五代史·晋臣传第十七·桑维翰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慨然有志于公辅  公辅:公卿辅臣
B.而赵德钧亦以重赂德光  啖:引诱
C.数月之间,百度理 浸:全都
D.彦泽以骁捍自  矜:夸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表示征召并授予官职。与“除”“拜”都含有任职的意思。
B.翰林,唐初设翰林院,作为文人和卜医技术待诏的处所,并非中央机关。后来另建学士院,入院的称为翰林学士,专掌皇帝的机密诏令。宋朝后翰林学士成为正式官职。
C.公,文中指爵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春秋时期有五等爵位,分别是公、侯、伯、子、男。
D.出,调出京城,表示贬官,古代表示贬官的还有“夺”“谪”“左迁”“黜”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桑维翰长得丑陋奇特,颇有大志。有人劝他不一定考进士,可以从别的途径谋求做官,桑维翰不为所动,最终进士及第。
B.晋高祖从太原调任天平,不接受任命,而别有打算,只有桑维翰和刘知远赞成,晋高祖怕事情不成功,于是派桑维翰去见耶律德光,得到了契丹的帮助,晋高祖最终消灭唐而建立晋,桑维翰立了大功。
C.桑维翰被封为魏国公后,权势日盛,内客省使李彦韬、端明殿学士冯玉当权时,一起说他的坏话,劝说皇帝立即罢免桑维翰。桑维翰于是被疏远了。后来契丹攻破栾城,他求见皇帝,皇帝都借故不见他。
D.桑维翰颇有威严气度,忠于国家,张彦泽见到他都害怕,只有以皇帝的命令召桑维翰,桑维翰临危不惧,与李崧谈话,令李崧羞愧。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又求见帝,帝方调鹰于苑中,不暇见,维翰退而叹曰:“晋不血食矣!”
②而帝以维翰尝议毋绝盟而己违之也,不欲使维翰见德光,因讽彦泽图之,而彦泽亦利其赀产。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竟陵王刘诞,字休文,文帝第六子也。元嘉二十年,年十一,封广陵王,食邑二千户。二十一年,监南兖州诸军事,出镇广陵。寻以本号徙南徐州刺史,后改封随郡王。上欲大举北讨,命诸蕃并出师,莫不奔败;唯诞中兵参军柳元景先克弘农、关、陕三城,多获首级,关、洛震动。会诸方并败退,故元景引还。明年,义宣举兵反,有荆、江、兖、豫四州之力,势震天下。上即位日浅,朝野大惧,欲奉乘舆法物,以迎义宣,诞固执不可,然后处分。上流平定,诞之力也。初,讨元凶劭,诞与上同举兵,有奔牛之捷,至是又有殊勋。上性多猜,颇相疑惮。而诞造立第舍,穷极工巧,园池之美,冠于一时。多聚才力之士,实之第内,精甲利器,莫非上品,上意愈不平。

孝建二年,乃出为使持节、太子太傅、南徐州刺史。上以京口去都密迩,犹疑之。大明元年秋,又出为都督六州诸军事、南兖州刺史,余如故。诞既见猜,亦潜为之备,至广陵,因索虏寇边,修治城隍,聚粮治仗。嫌隙既著,道路常云诞反。三年,豫章民陈谈之上书诉枉,称:“弟咏之昔蒙诞采录,随从历镇;大驾南下,为诞奉送笺书,经涉危险,时得上闻。咏之恒见诞与左右小人傅元祀潜图奸逆,咏之恐一旦事发,横罹其罪。密以告建康右尉黄宣达,并有启闻,希以自免。元祀弟知咏之与宣达来往自嫌言语漏泄即具以告诞诞大怒令左右饮咏之酒逼使大醉。因言咏之乘酒骂詈,遂被害。自顾冤枉,事有可哀。”吴郡民刘成、建康民陈文绍等又诣阙上书,怀冤申诉。其年四月,上使有司劾诞,乃贬爵为侯,遣令之国。上将诛诞,以义兴太守垣阀为兖州刺史,配以羽林禁兵,遣给事中戴明宝随阆袭诞,诞呼左右及素所畜养数百人,勒兵自卫。

七月二日,车骑大将军沈庆之率军进攻,克其外城,又克小城。诞走趋后团,队主沈胤之追及诞于桥上,诞举刀自卫,胤之伤诞面,因坠水,引出杀之,传首京邑。时年二十七。因葬广陵,贬姓留氏。

(节选自《宋书·竟陵王刘诞传》)

(注)①索虏,南北朝时南朝对北朝的辱称;“索”指发辫,古代北方民族多有发辫,故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祀弟知咏之/与宣达来往自嫌/言语漏泄/即具以告诞/诞大怒/令左右饮/咏之酒逼使大醉
B.元祀弟知咏之/与宣达来往/自嫌言语/漏泄即具以告诞/诞大怒/令左右饮咏之酒/逼使大醉
C.元祀弟知咏之与宣达来往/自嫌言语/漏泄即具/以告诞/诞大怒令左右饮/咏之酒逼使大醉
D.元祀弟知咏之与宣达来往/自嫌言语漏泄/即具以告诞/诞大怒/令左右饮咏之酒/逼使大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邑,中国古代国君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
B.乘舆,古代特指天子和诸侯所占有的疆土,又泛指皇帝用的器物,也用作帝王代称。
C.使持节,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常加使持节称号,拥有诛杀中级以下官吏之权。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也可泛指官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诞年轻有为,功勋卓著。在讨伐元凶刘劭时,刘诞与皇上一起出兵,赢得奔牛大捷;在平定刘义宣叛乱过程中,刘诞同样立下了战功。
B.刘诞性好奢侈,行事高调。刘诞为自己所造府第极为精巧,园林之精美冠绝当时;同时府内广聚文武英才,使用的铠甲兵器皆是上品。
C.刘诞性格暴烈,手段强硬。刘诞心腹傅元祀怀疑谋反之事被陈咏之举报,便告知刘诞,刘诞设计杀害了陈咏之,此事被陈谈之上书朝廷。
D.刘诞为上不容,身死名败。刘诞多次受到告发弹劾,皇上决定将其除掉,先降低他的爵位,后又派兵直接剿灭,死后其姓被贬为留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诞既见猜,亦潜为之备,至广陵,因索虏寇边,修治城隍,聚粮治仗。
(2)咏之恒见诞与左右小人傅元祀潜图奸逆,咏之恐一旦事发,横罹其罪。
【小题5】历史学家蔡东藩认为,“诞之反,实宋主(刘)骏激成之”,请结合选文简要说明。

同类题3

课外文言文阅读
邵道人传
李梦阳
邵道人者,蜀人也。至庆阳,年七十余矣。道人不欲言,凡所颐指色授,故莫究所自来,然见之者率知其异人也。道人馆于钟楼街周家,筑土,被衲,无昼夜露坐。郡中诸子弟少年争来事道人。道人凡所颐指色授之,诸子弟少年无不当道人意者。
道人喜看病,病者家请往,乃令病者张目,又令其嘘。即可活,道人则目诸弟子,而诸弟子则置饭病者前,道人出其袖中铁尺横饭上,诵大悲咒,已,起尺摩病者曰:“瘥矣!”脱不活,道人则趋而出。病者家以死日请,道人则出其指示,日数如其指数。然道人不取钱,每岁自正月始,活一人,取其布尺里衲,里完,弗取也。病者家脱有见饭饭道人,以碗列诸案。无问多少,道人食之,若加饭,更以碗列之,不食也。若见饭是草恶食,道人即喜食之。曰:“更为造美食?”道人则不食。其见饭或杂荤物,道人曰:“第择去荤物。”终不欲人更造也。
道人善饮水,乡野人闻之,争来请,愿观道人饮水,道人微笑颔然之。弟子前置水,道人目弟子,令乡野人自置水,亦以碗列诸案,无问多少,道人饮之。若冬月水冰,则闻道人齿间瀺瀺声,顷之,肩踊面红,汗簌簌下若雨也。
道人与予世父同时,世父患胫疡久不愈。以问道人,道人曰:“此祟也,若往聘于某氏乎?谓其女陋也,将更聘之,女惭而缢死,此其祟也。”世父大惊,伏地顿首曰:“奈何?”道人曰:“今遇我,三日解矣。”三日疡果瘥。
居十余年忽谓诸弟子曰吾将归欤诸弟子曰先生福庆之人庆之人无敢慢先生者何遽言归耶道人不应。一日,道人令设几三层,而坐其上。诸弟子始悟其归谓死也,环守之。夜有登几而伺其息者,道人犹挥肱坠焉。夜半,霹雳隐隐起屋脊,若戈士甲马战斗之声。诸弟子震慑伏地,天明起视,则道人死矣。
赞曰:子不语怪。若道人者,何如人哉?二氏惑世乱政,而道人口悛悛不欲道辞。急人所难,弊而后已。呜呼,是所谓逃于墨者,非耶?
(选自明代李梦阳《空同集》)
【注释】二氏:此指佛教、道教两家。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人微笑颔然之 颔:点头
B.诸子弟少年无不当道人意者 当:适合,符合
C.急人所难,弊而后已   弊:通“毙”,死亡
D.诸弟子始悟其归谓死也 始:起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居十余年忽谓诸弟子曰/吾将归欤/诸弟子曰先生福庆之人/庆之人无敢慢先生者/何遽言归耶/道人不应
B.居十余年/忽谓诸弟子曰/吾将归欤/诸弟子曰/先生福庆之人/庆之人无敢慢先生者/何遽言归耶/道人不应
C.居十余年/忽谓诸弟子曰吾将归欤/诸弟子曰/先生福庆之人庆之人/无敢慢先生者/何遽言归耶道人/不应
D.居十余年/忽谓诸弟子曰吾将归欤/诸弟子曰先生/福庆之人/庆之人无敢慢先生者/何遽言归耶道人/不应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邵道人无论白天昼夜都坐在露天处,他平常不愿说话,郡中的少年争相来侍奉他,他就用面部表情表达自己的想法。
B.邵道人擅长喝水,乡里人争相来观看。道人让乡里人用碗盛好水摆放在桌案上,无论有多少碗水,他都会一饮而尽。
C.邵道人喜欢替人看病,而且从不收钱,只需病家每年从正月开始,每月拿出一尺布作衣服里子,布够了,便不再拿取。
D.邵道人临死前的那天晚上,屋脊上发出了金戈铁马般的声响,弟子们都很害怕,第二天天亮,才发现邵道人已经死去。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莫究所自来,然见之者率知其异人也。
(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3)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4)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韦澳,字子裴,第进士,复擢宏辞。方静寡欲,十年不肯调。御史中丞高元裕与其兄温善,欲荐用之,讽澳谒己。温归以告,澳不答。温曰:“元裕端士,若轻之邪?”澳曰:“然恐无呈身御史。” 周墀节度郑滑,表署幕府。会墀入相,私谓曰:“何以教我?”澳曰:“愿公无权。”墀愕眙,澳曰:“爵赏刑罚,人主之柄,公无以喜怒行之,俾庶官各举其职,则公敛衽庙堂上,天下治矣。乌用权?”墀叹曰:“吾先居此,得无愧乎!” 召为翰林学士,进学士承旨。为宣宗礼遇,每直,必偕召问政得失。尝夜被旨草诏书,事有不安者,即迁延须见帝,开陈可否,未尝不顺纳。改京兆尹。 帝舅郑光豪肆,积年不输官赋,澳逮系之。它日延英,帝问其故。澳具道奸状,且言必寘以法。帝曰:“可贷否?”答曰:“陛下自内署擢臣尹京邑,安可使画一法独行于贫下乎?”帝入白太后曰:“是不可犯。”后为输租,乃免。由是豪右敛迹。会户部阙判使,帝以问澳,澳三不对。帝曰:“任卿可乎?”曰:“臣老矣,力疲气耗,烦剧非所任者。”帝默不乐。出谓其甥曰:“吾本不为宰相知,上便委以使务,脱谓吾他岐而得,卒无以自白。今时事浸恶,皆吾辈贪爵位致然。”未几,授河阳节度使。入辞,帝曰:“卿自便而远我,非我去卿。”懿宗立入为吏部侍郎复出为邠宁节度使宰相杜审权素不悦澳坐吏部时史盗簿书为奸贬秘书监分司东都辞疾不拜,丐归樊川。逾年,卒,赠户部尚书,谥曰贞。 为学士时,帝尝曰:“朕每遣方镇刺史,欲各悉州郡风俗者,卿为撰一书。”澳乃取十道四方志,手加次,题为《处分语》。帝颜悦之,人人惊服。

(节选自《新唐书·韦澳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懿宗立/入为吏部侍郎/复出为邠宁节度使/宰相杜审权素不悦澳/坐吏部时史盗簿书为奸/贬秘书监/分司东都
B.懿宗立/入为吏部/侍郎复出为邠宁节度使/宰相杜审权素不悦澳/坐吏部时史盗簿书为奸/贬秘书监/分司东都
C.懿宗立/入为吏部/侍郎复出为邠宁节度使/宰相杜审权素不悦/澳坐吏部时史盗簿书为奸/贬秘书监/分司东都
D.懿宗立/入为吏部侍郎/复出为邠宁节度使/宰相杜审权素不悦/澳坐吏部时史盗簿书为奸/贬秘书监/分司东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宏辞”,和文中“进士”均属于科举考试科目,始于唐,宋、金等朝相沿用。
B.“京兆尹”,主管京城及其附近地区防务、治安的最高军事长官。“尹”为官名。
C.“爵位”,又称“封爵”“世爵”,古代皇族、大臣等的封号,爵位不同,身份等级、权利高低也不同。
D.“朕”,古代第一人称代词,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不论尊卑贵贱皆可自称“朕”,后演变为皇帝专用。
【小题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澳识见不凡,令人叹服。周墀人朝为相时向韦澳请教如何执政,韦澳建议不要凭借个人喜怒滥用爵赏刑罚之权;周墀始惊愕,后叹服。
B.韦澳受帝礼遇,能力突出。他值班时,必被皇帝召见询问政之得失;他应皇帝要求撰写了《处分语》,令皇帝很高兴,也让人们惊讶佩服。
C.韦澳不避权豪,有法必依。他拘押了多年不交赋税的郑光,并不顾皇帝亲自求情,拒绝法外开恩;后来补交了赋税,才免除对郑光的处罚。
D.韦澳方静寡欲,不急仕进。曾有机会求职于御史,他不为所动;皇帝想任命他为户部判使,他因为和宰相构恶而拒绝,以致皇帝心生嫌隙。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中丞高元裕与其兄温善,欲荐用之,讽澳谒己。
(2)伴庶官各举其职,则公敛衽庙堂上,天下治矣。乌用权?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韩世忠,良臣,延安人。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卜者言当作三公,世忠怒其侮己,殴之。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挽强驰射,勇冠三军。

崇宁四年,西夏骚动,世忠斩关杀敌将,掷首陴外,诸军乘之,夏人大败。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众大溃。

绍兴四年,是岁,金人与刘豫合兵,分道入侵。帝手札命世忠守备,图进取,辞旨恳切。世忠受诏,感泣曰:“主忧如此,臣子何以生为!”遂自镇江济师,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候金步卒;亲提骑兵驻大仪,当敌骑,伐木为栅,自断归路。

会遣魏良臣使金,世忠撤炊爨,绐良臣有诏移屯守江,良臣疾驰去。世忠度良臣已出境,即上马令军中曰:“视吾鞭所向。”于是引军次大仪,勒五阵,设伏二十余所,约闻鼓即起击。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世忠传小麾鸣鼓,伏兵四起,旗色与金人旗杂出,金军乱,我军迭进。敌被甲陷泥淖,世忠麾劲骑四面蹂躏,人马俱毙。世忠复亲追至淮,金人惊溃,相蹈藉,溺死甚众。

捷闻,群臣入贺,帝曰:“世忠忠勇,朕知其必能成功。”沈与求曰:“自建炎以来,将士未尝与金人迎敌一战,今世忠连捷以挫其锋,厥功不细。”帝曰:“第优赏之。” 于是部将董旼、陈桷、解元、呼延通等皆峻擢有差。

世忠尝戒家人曰:“吾名世忠,汝曹毋讳‘忠’字,讳而不言,是忘忠也。”岳飞冤狱,举朝无敢出一语,世忠独撄桧怒。又抵排和议,触桧尤多,或劝止之,世忠曰:“今畏祸苟同,他日瞑目,岂可受铁杖于太祖殿下?”

嗜义轻财,赐赍悉分将士,所赐田输租与编户等。然知人善奖用,成闵、解元、王胜、王权、刘宝、岳超起行伍,秉将旄,皆其部曲云。解兵罢政,卧家凡十年,澹然自如,若未尝有权位者。晚喜释、老,自号清凉居士。

《宋史•韩世忠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
B.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
C.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
D.良臣至金军中/金人问王师动息/具以所见对/聂儿孛堇闻世忠退/引兵至江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世忠,良臣: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
B.日者言当作三公: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司空。
C.崇宁四年:“崇宁”以及后文的“绍兴”“建炎”“太祖”都是皇帝的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庙号,如汉武帝、隋炀帝。
D.俾统制解元守高邮:官职名,宋代开始设置,以总辖诸将,元明没有设置,清末称各镇镇统为“统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世忠早年勇猛过人,能骑未驯服的马驹。后来,他凭借勇猛和骑马射箭技艺高超而使自己勇冠三军。
B.韩世忠接到皇帝的手御,非常感动,亲自率领军队渡水驻守高邮,等候金人的步兵。
C.韩世忠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金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D.韩世忠为官正派,告诫家人不要忘忠。在岳飞蒙冤这一事件上,不肯依附丞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
(2)嗜义轻财,赐赍悉分将士,所赐田输租与编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