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A.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C.乃瞻衡宇,载欣载奔汤之问棘也是已
D.适莽苍者,三餐而反此小大之辩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6-04-27 03:01: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乔执中,字希圣,高邮人。入太学,补《五经》讲书,五年不谒告。王安石为群牧判官,见而器之,命子弟与之游。擢进士,调须城主簿。时河役大兴,部役者不得人。一夕,噪而溃,因致大狱。执中往代,终帖然。富民赂吏,将创桥所居以罔市利,执中疏其害,使者入吏言使成之,执中曰:“官可去,桥不可创也。”卒不能夺。
王安石为政,引执中编修《熙宁条例》。章惇讨五溪,檄执中取大田、离子二峒。峒路险绝,期迫,执中但走一校谕其酋,即相率归命。录功当迁秩,辞以及父母。
就徙转运判官,召为司农丞、提点开封县镇。诸县牧地,民耕岁久,议者将取之,当夷丘墓,伐桑柘,万家相聚而泣。执中请于朝,神宗诏复予民。改提点京西北路刑狱。时河决广武,埽危甚,相聚莫敢登。执中不顾,立其上,众随之如蚁附,不日埽成。
元祐初,为吏部郎中,请选人由县令、录事参军致仕者,升朝籍,得封其亲。兼徐王府侍讲、翊善,迁起居舍人、起居郎,权给事中。有司以天下谳狱失出入注者同坐,执中驳之曰:“先王重入而轻出,恤刑之至也。今一旦均之,恐自是法吏不复肯与生比,非好生洽民之意也。”进中书舍人。邢恕遇赦甄复,执中言:“恕深结蔡确,鼓唱扇摇,今复其官,惧疑中外。”迁刑部侍郎。
绍圣初,以宝文阁待制知郓州。执中宽厚有仁心,屡典刑狱,雪活以百数。明年,谈笑而逝,年六十三。
论曰: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六,有删改)
【注】出入,指出入人罪。所谓“出罪”是指把有罪判为无罪或把重罪判为轻罪,所谓“入罪”指把无罪判为有罪或把轻罪判为重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B.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C.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D.宋之人才/自祖宗涵养/至于中叶/盛矣/乔执中始终不渝/厥守岂易得哉/章衡欲复山后八州/为国启衅/然瑕不掩瑜/它善盖亦有可称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文中指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起源于古代的科举制度,相当于现在的大学。
B.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C.元祐,年号。古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可能会更改年号。
D.刑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等职事,部长为刑部尚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乔执中工作勤奋,善于治理。他任《五经》讲书时,五年没请假;有人不胜任官职,导致劳工混乱,他前去治理,稳定了局面。
B.乔执中嫉恶如仇,为人刚正。有富人贿赂官员,想借造桥取利,他不怕丢官,坚决反对;他反对恢复邢恕的官职,认为这会引起疑心。
C.乔执中为民请利,恪尽职守。有人提议收回各县牧地,他上奏朝廷请求还给百姓;黄河决口,他不顾危险登上堤坝,给众人做榜样。
D.乔执中反对滥刑,宽厚为怀。有人把“出罪”“入罪”同等对待,他认为这种行为会使百姓纷纷犯罪;他掌管刑狱时洗清了很多冤案。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第,困长安。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窈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杨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风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京师还,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往依。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入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后南游,客耒阳,一夕大醉而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

《新唐书•杜甫传》

(注)①陈涛斜,地名。在陕西咸阳县东,亦谓之“成阳斜”。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B.时所在宼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C.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D.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 :及、等到
B.陛下忍弃之 :语气词,表反问
C.会严武节度剑南,往依焉:语气词,可不译
D.外若不为,中衔之    :抵触、触犯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文中指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所在之地。
B.布衣交,指老百姓之间的贫贱之交,文中指杜甫和宰相房琯是平民时的朋友。古人有刎颈之交、莫逆之交、金兰之交等。
C.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比如《陈情表》等。
D.骸骨,旧时称辞官为“乞骸骨”,意思是使自己的身体归葬故乡;在文中指的是皇帝赦免了杜甫的死罪。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①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
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下吏莫不自励。后为大司农。芝奏曰:“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谷。方今二虏未灭,师旅不息,国家之要,惟在谷帛。专以农桑为务,于国计为便。”明帝从之。
芝性亮直,不矜廉隅②。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 ①菅:地名,在今山东单县北。②廉隅:本指棱角,后喻人品行端正。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贼至,以刃芝。 临:逼迫
B.时天下草,多不奉法。  创:伤害
C.若至时藏匿,必为负。  留:滞留,误期
D.芝不其书,一皆如法。  报:给回信,答复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司马芝正直的一组是(    )
①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 
②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 
③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④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⑤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 
⑥卒于官,家无余财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⑤D.①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司马芝年轻时,在去荆州避难的路上,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品质;在南方居住十几年,能够恪守礼义节操。
B.在任菅县长官期间,司马芝不畏豪强,征调主簿刘节的门客当兵,同时写信给刘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一向豪侠的刘节代替门客去当兵。
C.征虏将军刘勋,恃宠骄横,多次写信嘱托司马芝帮忙,司马芝一概依法处理。后来刘勋犯法被杀,和他有关联的人都被定罪,而司马芝却受到称赞。
D.司马芝性情正直,严于执法,不受请托,权贵至亲都不敢私下求他办事。他死后家无余财,从魏建国以来,历任河南尹没有能比上他的。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
(2)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小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刺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奇妙
B.以章献起于寒微出身
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惩罚
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延缓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②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B.①发兵捕之,久不得②周怀政之诛,帝怒甚
C.①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②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D.①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②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小题3】(小题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 )
①迪深厚有器局   ②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③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    ④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⑤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 ⑥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
A.①②⑥B.②③④C.②③⑥D.③⑤⑥
【小题4】(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
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
【小题5】(小题5)断句和翻译。
⑴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与斯见之。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语迪曰:“卿向不欲吾欲国事,殆过矣。”
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下面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李陵字少卿,拜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天汉二年,贰师①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上②曰:“毋骑予女。”陵对:“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诏陵以九月发。
陵将其步卒五千出居延,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召八万余骑 攻陵。明日复战,斩首三千余级。单于使其子将骑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陵军战一日数十合,复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矢且尽。单于大喜,四面射,矢如雨下。汉军南行,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下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叹曰:“吾不死,非壮士也。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各鸟兽 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夜半时,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 百余人。
后闻陵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迁盛言:“陵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提步卒不满五千,抑数万之师,转斗千里,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诬罔,下迁腐刑。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
(节选自《汉书•李陵传》)
【注】
①贰师:指贰师将军李广利。
②上:汉武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涉:到,进入。
B.徒斩车辐而持之徒:仅仅。
C.单于遮其后 遮:遮盖。
D.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脱:逃脱。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下/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
B.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下/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
C.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下/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
D.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下/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陵希望自己能独当一面,为国效力。他向汉武帝提出率领五千步兵出征,分散单于的兵力,汉武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B.李陵非常勇敢。面对三万强敌,毫不胆怯,杀死很多敌人。单于又召集八万骑兵,李陵愈战愈勇,匈奴难以取胜,准备撤兵。
C.李陵军队死伤惨重,没有武器和匈奴继续作战,李陵在夜里率众突围,韩延年战死,因四百多人逃回塞内,李陵被迫投降。
D.李陵得到了司马迁的高度评价,认为可以和古代名将相比;而汉武帝则认为司马迁所言不实,将司马迁施腐刑下狱。
阅读《苏武传》选段,回答问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 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 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衿,与武决去。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小题4】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殿阶
B.子卿不欲降,何以陵过:过错
C.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栽培
D.使者大喜,如惠语以单于让:责备
【小题5】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武父子无功德,皆陛下所成就阉竖恐终其患,遂共谗之
B.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
C.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前臣头今与璧俱碎柱矣
D.武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拜为上卿,勇气闻于诸侯
【小题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身虽陷败,然其所摧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2)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