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余玠,字义夫,蕲州人。以功补进义副尉,寻授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兼四川总领兼夔路转运使。玠大更敝政,遴选守宰,筑招贤之馆于府之左,供张一如帅所居,下令曰:“集众思,广忠益,诸葛孔明所以治蜀也。欲有谋以告我者,近则径诣公府,远则自言于郡,所在以礼遣之,高爵重赏,朝廷不吝以报功 。”士之至者,玠不厌礼接,咸得其欢心,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
播州冉氏兄弟琎、璞,有文武才,隐居蛮中,前后阃帅辟召,坚不肯起。闻玠贤,相谓曰:“是可与语矣。”遂诣府上谒,玠素闻冉氏兄弟,刺‚入即出见之,与分庭抗礼,宾馆之奉。冉安之若素有,居数月,无所言。玠将谢之,乃为设宴,玠亲主之。酒酣,坐客方纷纷竞言所长,琎兄弟饮食而已。玠以微言挑之,卒默然。玠曰:“是观我待士之礼何如耳。”明日,更辟别馆以处之,且日使人窥其所为。兄弟终日不言,惟对踞,以垩ƒ画地为山川城池之形,起则漫去。如是又旬日,请见玠,屏人曰:“某兄弟辱明公礼遇,思有少裨益,非敢同众人也。为今日西蜀之计,其在徙合州城乎?”玠不觉跃起,执其手曰:“此玠志也,但未得其所耳。”曰:“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玠大喜曰:“玠固疑先生非浅士,先生之谋,玠不敢掠以归己。”遂不谋于众,密以其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诏以琎为承事郎,璞为承务郎。徙城之事,悉以任之。卒筑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凡十余城,皆因山为垒,棋布星分,为诸郡治所,屯兵聚粮为必守计。又属嘉定开屯田于成都,蜀以富实。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五》,有删减)
供张:亦作“供帐”,指陈设供宴会用的帏帐、用具、饮食等物。‚刺:名帖,名片。ƒ垩:白土,泛指可以用来涂饰的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则径公府诣:去,到
B.前后阃帅辟召,坚不肯起:就职
C.所在以礼之遣:派遣
D.玠以微言挑之微言:含蓄的话语
【小题2】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
B.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
C.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
D.蜀口形胜之地莫若钓鱼山/请徙诸此/若任得其人/积粟以守之贤/于十万师远矣/巴蜀不足守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玠镇守蜀中,吸取诸葛亮的经验,广开言路,重用人才,除弊政,收到了成效。
B.在余玠贤德感召下,冉氏兄弟毅然出山,但到了余玠府上后,却数月不开口。
C.冉氏兄弟认为巴蜀之地不难防守,余玠甚以为然,与众人商量后将军队移至钓鱼山一带。
D.余玠采纳冉氏兄弟的建议,并把迁城之事,全委任他们督办,最终建成十余座城池。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咸得其欢心,言有可用,随其才而任之,苟不可用,亦厚遗谢之。
②屏人曰:“某兄弟辱明公礼遇,思有少裨益,非敢同众人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5-11 04:09: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业成,而不中第。
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秦凤、泾原间,所至友其秀杰。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有功,号熙河名将,朝廷稍奇之。泸州蛮乞弟扰边,诸郡不能制,命存宝出兵讨之。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妻子不免寒饿,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出。
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予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选自苏辙《栾城集·巢谷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泸州蛮乞弟扰边    会:聚集
B.妻子不免寒饿 顾:考虑
C.逾月不    厌:同“餍”,满足,
D.予其老且病 愍:同“悯”,怜恤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用法,相同的组是
A.久业成,而不中第 予在朝,谷浮沉里中
B.命存宝出兵讨之 谷逃避江淮问,会赦
C.予罪谪居筠州   有蛮隶窃其橐装
D.闻者皆笑狂     恨不用善言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
巢谷一向力气大,于是就放弃了他原来的学业,积聚弓和箭,练习骑马射箭。
B.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
有个叫韩存宝的,尤其和巢谷交好,巢谷教他兵法,两人彼此交往,成为生死之交。
C.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我因为和他是同乡的缘故,从小就认识他,了解他的志向节操,知道他是一个在情势危急时值得托付的人。
D.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
我不远万里徒步来看望您,也不曾奢望自己的心意能被您明白,如今我已到达梅州了。
【小题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巢谷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弃文习武,体现了他鲜明的个性。
B.作者记录巢谷与存宝交往的经过,意在突出存宝慧眼识人。
C.文章委婉地批评了当时人际交往中人情淡漠的社会现实。
D.对于巢谷探望苏轼途中病死一事,作者深感痛心和遗憾。
【小题5】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秦风、泾原间。
(2)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其先赵奢为赵将,号曰马服君,子孙因为。援年十二而,少有大志,诸兄奇之。
九年,拜援为太中大夫。援务开恩信,宽以待下,任吏以职,但总大体而已。闲于进对,尤善述前世行事。每言及三辅长者,下至闾里少年,皆可观听。自皇太子、诸王侍闻者,莫不属耳忘倦。又善兵策,帝常言“伏波论兵,与我意合”,每有所谋,未尝不用。
二十四年,武威将军刘尚击武陵五溪蛮夷,深入,军没,援因复请行。时年六十二,帝愍其老,未许之。援自请曰:“臣尚能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遂遣援率中郎将马武、耿舒、刘匡、孙永等,将十二郡募士及弛刑四万余人征五溪。援夜与送者诀,谓友人谒者杜愔曰:“吾受厚恩年迫余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但畏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与从事殊难得调介介独恶是耳。”明年春,军至临乡,遇贼攻县,援迎击,破之,斩获二千余人,皆散走入竹林中。
三月,进营壶头。会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遂困,乃穿岸为室,以避炎气。贼每升险鼓噪,援辄曳足以观之,左右哀其壮意,莫不为之流涕。耿舒与兄好畤侯弇书曰:“前舒上书当先击充,粮虽难运而兵马得用,军人数万争欲先奋。今壶头竟不得进,大众怫郁行死,诚可痛惜。前到临乡,贼无故自致,若夜击之,即可殄灭。伏波类西域贾胡,到一处辄止,以是失利。今果疾疫,皆如舒言。”弇得书,奏之。帝乃使虎贲中郎将梁松乘驿责问援,因代监军。援病卒。
建初三年,肃宗使五官中耶将持节追策,谥援曰忠成侯。
(选自《后汉书·马援传》,有删改)
【注】①弛刑:打开刑具的犯人。②弇:耿弇(yǎn),刘秀称帝后,封耿弇建威大将军、好畤侯。③充:充县,故治在今张家界市永定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受厚恩/年迫余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但畏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与从事/殊难得调/介介独恶是耳。
B.吾受厚恩/年迫余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但畏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与从事/殊难得调/介介独恶是耳。
C.吾受厚恩/年迫余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但畏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与从事/殊难得调/介介独恶是耳。/
D.吾受厚恩/年迫余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但畏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与从事/殊难得调/介介独恶是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氏”在夏商周时用来区别贵贱,贵者有名有氏,贱者无名无氏。氏可用国名、邑名、官名、职业名、住地名等。
B.“闾里”可以指乡里或城里平民居住的地方。“闾里”在汉代也是对城市居民实行监管、宵禁、征役的基本单位。
C.“西域”是汉以来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其广义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和非洲北部。
D.“孤”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孤寡鳏独分别是孤儿,寡妇,无妻或丧妻的人,年老无子女的人。《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马援年轻时就有大志向。做太中大夫后,既善于叙述前代的事情,又善于思考军事策略。马援的军事观点常常和皇帝的意思相合,每次谋划都能被采用。
B.马援为报皇恩而临危请命。但马援夜里和送行的人告别时仍有担心。后来,马援率领的军队遇上贼兵攻打县城,他迎击贼兵,斩杀和俘获共二千多敌人。
C.马援年迈患病却壮心不已。进军壶头时遭遇酷暑,很多士兵病死,但马援并未弃战。贼兵登高喊叫,马援就让人拉住自己的腿探身察看,这让士卒感动。
D.马援深得圣心,一直得到皇帝的赞许肯定。帝常言“伏波论兵,与我意合”;即使年老,被赞矍铄;壶头之战,皇帝派虎贲中郎将梁松乘驿马前去了解战况后派出援兵,并代他监管军队。死后被朝廷赠谥为忠成侯。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抱真,抱玉从父弟也。仆固怀恩反于汾州。代宗以怀恩倚回纥,所将朔方兵又劲,忧甚,召见抱真问状,因奏曰:“郭子仪领朔方之众,人多思之。怀恩欺其众,曰‘子仪为朝恩所杀’。今复子仪之位,可不战而克。”其后怀恩子瑒为其下所杀,怀恩奔遁,多如抱真策。抱真密揣山东当有变,上党且当兵冲,是时乘战余之地,土瘠赋重,人益困,无以养军士。籍户丁男,三选其一,有材力者免其租徭,给弓矢。比三年,则皆善射,抱真曰:“军可用矣。”于是举部内乡兵得成卒二万前既不廪费府库益实乃缮甲兵为战具遂雄视山东是时天下称昭义军步兵冠诸军

朱滔悉幽蓟军,借兵回纥,拥众五万,南向以应泚,攻围贝州。初,群贼附于希烈,希烈僭伪,有臣属群贼意,群心稍离。上自奉天下罪己之诏,悉赦群贼,抱真乃遣门客贾林以大义说武俊,合从击硃滔,武俊许之。时两军尚相疑,抱真乃以数骑径入武俊营。其将去也,宾客皆止之,抱真遣军司马卢玄卿勒军部分曰:“仆今日此举,系天下安危。仆死不还,领军事以听朝命,亦唯子;奋励士马,东向雪仆之耻,亦唯子。”言讫而去。武俊感其不疑,待之益恭,指心仰天曰:“此身已许公死敌矣。”遂与结为兄弟而别,约明日合战,遂击破硃滔于经城,以功加检校司空,实封五百户

抱真沉断多智计,尝欲招致天下贤俊,闻人之善,必令持货币数千里邀致之;至与语无可采者,渐退之。晚节好方士,以冀长生。有孙季长者,为抱真练金丹,绐抱真曰:“服之当升仙。”遂署为宾僚。凡服丹二万丸,腹坚不食,将死,不知人者数日矣。初,抱真久疾,为巫祝所惑,请降官爵以禳除之。是年,凡七上章让司空,复为检校左仆射。贞元十年卒,时年六十二,废朝三日,赠太保,赙以布帛米粟有差。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八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举部内乡兵/得成卒二万/前既不廪费府库/益实乃缮/甲兵为战具/遂雄视山东/是时/天下称昭义军/步兵冠诸军/
B.于是举部内乡兵/得成卒二万/前既不廪费/府库益实/乃缮甲兵/为战具/遂雄视山东/是时/天下称昭义军步兵冠诸军/
C.于是举部内乡兵/得成卒二万/前既不廪费/府库益实/乃缮甲兵为战具/遂雄视山东/是时/天下称昭义军/步兵冠诸军/
D.于是举部/内乡兵得成卒二万/前既不廪费/府库益实/乃缮/甲兵为战具/遂雄视山东/是时/天下称昭义军步兵冠诸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东,是一个区域名,指的是泰山以东的地区,与现在的“山东省”不同。
B.门客,古代有身分和地位的人收养的有学问、技能的人,是贵族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C.封五百户,朝廷封功臣土地和人口。封五百户就是赏五百户的赋税作为他的薪金。
D.太保,是古代的三公之一,职位仅次于太傅。亦指太子太保,为辅导太子之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抱真有谋略。仆固怀恩反叛时,是李抱真提议恢复郭子仪的官职,最终怀恩的儿子仆固瑒被部下杀死,仆固怀恩逃走。
B.李抱真能够未雨绸缪。在上党地区,他从男丁中选择有才能有力气的,鼓励他们练习射箭。三年后,这些百姓就可以作战了。
C.李抱真有为国事勇于献身的精神。他不顾宾客阻止,独自一人前去劝说武俊,最终武俊被他的真诚打动,二人合力战胜敌人。
D.李抱真晚年迷信道士,以求长生不老。他曾受孙季长的欺骗,先后服下两万粒长生不老丹,差点要了命;又被巫婆神汉迷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仆死不还,领军事以听朝命,亦唯子;奋励士马,东向雪仆之耻,亦唯子。
(2)尝欲招致天下贤俊,闻人之善,必令持货币数千里邀致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史宁字永和,建康表氏人也。少以军功,别将。直阁将军、都督,宿卫禁中。寻加持节、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贺拔胜为荆州刺史宁以本官为胜军司率步骑一千随胜之部值荆蛮骚动宁先驱平之因抚慰蛮左翕然降附 遂税得马一千五百匹供军。属魏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率众寇荆州,宁随胜奔梁。梁武帝引宁至香磴前,谓之曰:“观卿风表,终至富贵,我当使卿衣锦还乡。”宁答曰:“臣世荷魏恩,位为列将,天长丧乱,本朝倾覆,不能北面逆贼,幸得息肩有道。傥如明诏,欣幸实多。”因涕泣横流,梁武为之动容。大统二年,宁自梁归。十二年,转凉州刺史。宁未至而前刺史宇文仲和据州作乱。诏遣独孤信率兵与宁讨之,宁先至凉州,为陈祸福,城中吏民皆相率降附。仲和仍据城不下,寻亦克之。魏废帝元年,复凉甘瓜三州诸军事、凉州刺史。初茹茹与魏和亲,后更离叛。寻为突厥所破,杀其主阿那瑰。部落逃逸者,仍奉瑰之子孙,抄掠河右。宁率兵邀击,获瑰子孙二人,并其种落酋长。二年,吐谷浑通使于齐,宁击获之,就拜大将军。宁后遣使诣太祖请事,太祖即以所服冠履衣被及弓箭甲矟等赐宁。谓其使人曰:“为我谢凉州,解衣以衣,推心以委公,公其善始令终,无损功名也。”宁有识画,谙兵权,临敌指㧑,皆如其策,甚得当时之誉。及在荆州,颇自奢纵贪浊,不修法度。尝出,有人诉州佐曲法,宁还付被讼者治之。自是有事者不复敢言,声名大损于西州。保定三年,卒于州。谥曰烈。

(摘编自《周书·史宁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贺拔胜为荆州刺史/宁以本官/为胜军司率步骑/一千随胜之部/值荆蛮骚动/宁先驱平之/因抚慰蛮左/翕然降附/
B.贺拔胜为荆州刺史/宁以本官为胜军司率步骑/一千随胜之部/值荆蛮骚动/宁先驱平之/因抚慰/蛮左翕然降附/
C.贺拔胜为荆州刺史/宁以本官/为胜军司/率步骑一千/随胜之部/值荆蛮骚动/宁先驱平之/因抚慰/蛮左翕然降附/
D.贺拔胜为荆州刺史/宁以本官为胜军司/率步骑一千/随胜之部/值荆蛮骚动/宁先驱平之/因抚慰蛮左/翕然降附/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指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职位,“迁”指官职变动,“除”指免除官职。
B.“阙”指古代王宫、祠庙门前两边的高建筑物,引申为帝王所居之地,朝廷。
C.“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如刘备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D.“公”既指古代的一种爵位,也可用于对男子的敬称,文中指后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宁仕途顺畅。史宁年少时凭借军功,官拜别将;不久加授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自梁归阙,转凉州刺史;截获吐谷浑使者,拜大将军。
B.史宁君臣情深。史宁在梁期间向梁武帝陈情,表明归魏之心;史宁后派使者谒见太祖,太祖把自己所用的帽子鞋子衣服等赐给史宁。
C.史宁作战有方。刺史宇文仲和据州作乱,史宁先到凉州,陈说利害后不费一兵一卒就攻克了凉州;茹茹部落抄掠河西,史宁率兵截击,大获全胜。
D.史宁晚节不保。晚年在荆州,史宁奢靡放纵贪婪昏浊,不修法度,曾经外出,把案子交给被状告歪曲法律的州佐去处治,名声在西州受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魏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率众寇荆州,宁随胜奔梁。
(2)宁有识画,谙兵权,临敌指㧑,皆如其策,甚得当时之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嶷,字文冀,河东闻喜人也。嶷清方有干略,累迁至中书侍郎,转给事黄门郎、荥阳太守。属天下乱,嶷兄武先为玄菟太守,嶷遂求为昌黎太守。至郡,久之,武卒,嶷被,乃将武子开送丧俱南。过慕容廆,廆敬礼之,及去,厚加资送。行及辽西,道不通,嶷欲还就愿。开曰:“乡里在南,奈何北行。且等为流寓,段氏强,慕容氏弱,何必去此而就彼也?” 嶷曰:“中国丧乱,今往就之,是相帅而入虎口也。且道远;何由可达!若俟其清遇,又非岁月可冀。今欲求托足之地,岂可不慎择其人。汝观诸段,岂有远略,且能待国士乎?慕容公修仁行义,有霸王之志,加以国丰民安,今往从之,高可以立功名,下可以庇宗族,汝何疑焉?”开乃从之时诸流寓之士见廆草刨并怀去就嶷首定名分为群士启行廆甚悦以嶷为长史委以军国之谋。

及悉独官寇逼城下,外内骚动,廆问策于嶷,嶷曰:“悉独官虽拥大众,军无号令,众无部阵,若简精兵,乘其无备,则成擒耳。”廆从之,遂陷寇营,擒悉独官。廆威德于此甚振,将遣使献捷于建邺,妙简行人,令嶷将命。

初,朝廷以鹿僻在荒远,犹以边裔之豪处之。嶷既使至,盛言廆威略,又知四海英贤并为其用,举朝改观焉。嶷将还,帝试留嶷以观之,嶷辞曰:“臣世荷朝恩,濯缨华省,因事远寄,投迹荒遐。今遭开泰,得睹朝廷,复赐恩诏,即留京辇,于臣之私,诚为厚幸。顾以皇居播迁,山陵幽辱,慕容龙骧将军越在遐表,乃心王室,慷慨之诚,义感天地,方扫平中壤,奉迎皇舆,故遣使臣,万里表诚。今若留臣,必谓国家遗其僻陋,孤其丹心,使怀义懈怠。是以微臣区区忘身为国,贪还反命耳。”帝曰:“卿言是也。”乃遣嶷还。廆后谓群僚曰:“裴长史名重中朝,而降屈于此,岂非天以授孤也?”出为辽东相,转乐浪太守。

(选自《晋书·卷一百八·载记第八·裴嶷》,部分内容根据《资治通鉴》增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开乃从之/时诸流寓之士见廆草创并/怀去就/嶷首定名分为/群士启行/廆甚悦/以嶷为长史/委以军国之谋。
B.开乃从之/时诸流寓之士见廆草创/并怀去就/嶷首定名分为/群士启行/廆甚悦/以嶷为长史/委以军国之谋。
C.开乃从之/时诸流寓之士见鬼草创/并怀去就/嶷首定名分/为群士启行/廆甚悦/以嶷为长史/委以军国之谋。
D.开乃从之时/诸流寓之士见廆草创并/怀去就/嶷首定名分/为群士启行/廆甚悦/以嶷为长史/委以军国之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秦汉时期对郡守的尊称;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明清时则专称知府。
B.“征”,有“出征、征伐”之义,这里指裴堤被地方官举荐给中央并得到任命。
C.“中国”,古代指我国中原地区或中原地区华夏族建立的政权,也指京城或国都。
D.“舆”,本指“车厢”,后泛指车。“皇舆”,国君所乘的高大车子,这里借指皇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嶷清廉公正,仕途通达顺畅。他初在晋朝任职,后多次升迁至中书侍郎,后来改任给事黄门郎,荥阳太守,出任过辽东相和乐浪太守。
B.裴嶷目光长远,决策英明正确。带着裴开送丧,回故乡遇道路不通,他不顾裴开坚决反对,认为慕容廆值得托付,二人于是投靠慕容廆。
C.裴嶷分析时局,见解精辟透彻。他认为中原处于频繁战乱之中,难以立足;段氏兄弟没有远大谋略,但慕容廆谋略远大,且有霸王之志。
D.裴嶷智擒劲敌,军事才能显著。悉独官率兵攻打慕容部时,他分析当前形势,建议慕容廆简选精兵,乘其不备攻打,结果活捉了悉独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若留臣,必谓国家遗其僻陋,孤其丹心,使怀义懈怠。
(2)裴长史名重中朝,而降屈于此,岂非天以授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