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祐,字景叔,大名莘人。祐少笃志词学,性倜傥有俊气。晋天福中,以书见桑维翰,称其藻丽,由是名闻京师。邺帅杜重威为观察支使。汉初,重威移镇睢阳,反侧不自安,祐尝劝之,使无反汉,不听。祐坐是贬沁州司户参军,因作书贻乡友以见志,人多称之。仕周,历魏县、南乐二令。
太祖受禅,见书,亦称之。监察御史,由魏县移知光州,殿中侍御史。乾德三年,知制诰。六年,户部员外郎。
太祖征太原,已济河。诸州馈集上党城中,车乘塞路,上闻之,将以稽留罪转运使。赵普曰:“六师方至,而转运使以获罪闻,敌必谓储不充,有以窥我矣,非威远之道也。俾能治剧者,往莅其州足矣。” 用符彦卿荐,即命祐知潞州。及至,馈饷无乏,路亦无壅,班师,召还。
会符彦卿镇大名,颇不治,太祖以祐代之,俾察彦卿动静。祐以百口明彦卿无罪,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继以用兵岭表,知襄州。湖湘平,移知潭州。召还,摄吏部铨。时左司员外郎侯陟自扬州还,复判铨,祐判门下省,陟所注拟,祐多驳正。卢多逊与陟善,陟因诉之,多逊素恶祐不比己,遂出祐为镇国军行军司马。
初,祐掌诰,时卢多逊为学士,阴倾赵普,多逊累讽祐比己,祐不从。一日,以宇文融排张说事劝之,多逊不悦。及普再入,多逊果败,与宇文融事颇类,识者服其先见。
太平兴国初,移知河中府。入为左司员外郎,拜中书舍人,充史馆修撰。未几,知开封府,以病请告。太宗谓祐文章、清节兼著,特拜兵部侍郎。六月晦卒,年六十四。
(《宋史·王祐传》有删减)
注释:①大名:今北京。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B.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C.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D.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纪年方法大致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等,文中“乾德三年”应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
B.“辟、拜、封、除”是表授予官职一类的字,“转、徙”是表调动官职一类的字,“罢、黜”是表罢免官职一类的字,“判”则表高位兼低职。
C.古时记日,有晦朔之说,即晦日和朔日。晦,阴历每月的第一日,而朔是阴历每月的最后一日。此外,还有朔望之说,即朔日和望日,望,阴历每月的十五。
D.古代对人“死”的称呼不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礼记·曲礼》中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
【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分析不正确—项是
A.王祐很有才华,文章写得很好。桑维翰赞誉他的书信辞藻华丽,使他闻名京城,就连皇帝对他的文章也很嘉许。
B.王祐有政治才能,很受皇帝重用。太祖征讨太原时,因运粮车辆堵塞道路而治罪转运使,赵普劝说太祖原谅他,并举荐王祐去治理,果然形势很好。
C.王祐敢于直言,劝谏皇帝。在为符彦卿一事申辩时,他讽谏太祖不要像五代的国君那样,因为猜忌而斩杀无罪的人。
D.王祐不依附权贵,有政治远见。卢多逊多次劝他依附自己,但王祐没有听从;王祐用宇文融排挤张说的事劝说卢多逊,结果事情的发展果然与宇文融相似。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符彦卿镇大名,颇不治,太祖以祐代之,俾察彦卿动静。
(2)时卢多逊为学士,阴倾赵普,多逊累讽祐比己,祐不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5-24 06:01: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邓训,字平叔,禹第六子也。少有大志,不好文学,禹常非之。显宗即位,初以为郎中。训乐施下士,士大夫多归之。

永平中,理虖沱、石臼河,从都虑至羊肠仓,欲令通漕。太原吏人苦役,连年无成,转运所经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没溺死者不可胜算。建初三年,拜训谒者,使监领其事。训考量隐括,知大功难立,具以上言。肃宗从之,遂罢其役,更用驴辇,岁省费亿万计,全活徒士数千人。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诛烧当种羌迷吾等,由是诸羌大怒,谋欲报怨,朝廷忧之。公卿举训代纡为校尉。先是小月氏胡分居塞内,胜兵者二三千骑,皆勇健富强,每与羌战,常以少制多。时迷吾子迷唐,来至塞下,未敢攻训,先欲胁月氏胡。训拥卫稽故,令不得战。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训曰:“不然。今张纡失信,众羌大动。原诸胡所以难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遂令开域及所居园门悉驱群胡妻子内之严兵守卫羌掠无所得又不敢逼诸胡因即解去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训遂抚养其中少年勇者数百人,以为义从。

羌胡俗耻病死,每病临困,辄以刃自刺。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迷唐伯父号吾乃将其母及种人八百户,自塞外来降。

永元二年,大将军窦宪将兵镇武威,宪以训晓羌胡方略,上求俱行。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

四年冬,病官,时年五十三。吏人羌胡爱惜,旦夕临者日数千人。戎俗父母死,耻悲泣,皆骑马歌呼。至闻训卒,莫不吼号,或以刀自割,又刺杀其犬马牛羊,曰:“邓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遂家家为训立祠,每有疾病,辄此请祷求福。

(选自《后汉书·邓训传》,有删改)

(注)①烧当种羌:羌族部落。②稽故:阻碍,留阻。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遂令开城及所居园门/悉驱群胡妻子内之/严兵守卫/羌掠无所得/又不敢逼诸胡/因即解去/
B.遂令开城及所居/园门悉驱群胡/妻子内之/严兵守卫/羌掠无所得/又不敢逼诸胡/因即解去/
C.遂令开城及所居园门/悉驱群胡妻子内之/严兵守卫羌掠/无所得/又不敢逼诸胡/因即解去/
D.遂令开城及所居园门/悉驱群胡妻子内之/严兵守卫羌掠/无所得/又不敢逼/诸胡因即解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平叔”,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成年了,然后有字,有的人有几个字,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肃宗”是谥号,谥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
C.“卒”,古代社会不同地位的人的死有不同的称谓,大夫死曰“卒”。邓训属于大夫阶层。
D.“立祠”指人死后他人为其建立祠庙,便于拜祭和纪念;也有“立生祠”,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表示人们心中的感激和爱戴之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训少有远志,礼贤下士。他年轻时有远大志向,但他不喜欢文学,因此常常被父亲责怪;邓训喜欢施恩于人,士大夫大多归依他的门下。
B.邓训恩施异族,深受爱戴。羌胡人生病时,邓训找来医生为其治病,羌胡之人非常感动,前来归顺;邓训死后羌人以悼念父母的方式祭奠他并为之立祠。
C.邓训深明大义,以德立信。邓训在关键时候保护了胡人,胡人很高兴,并愿意听从他的命令。他还收养了几百个勇敢的年轻人做随从。
D.邓训心系百姓,治理有方。肃宗任命邓训为谒者,派他监理漕运,邓训知道这件事难以成功,上报皇上,肃宗听从他的意见停止了漕运,因此保全和救活了服役的几千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
(2)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宇文融,京兆万年人。开元初,累转富平主簿,明辩有吏干。时天下户口逃亡,免役多伪滥,朝廷深以为患。融乃陈便宜,奏请检察伪滥,搜括逃户。玄宗纳其言,因今融充使推勾。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田畴招携户口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议者颇以为扰人不便,上书威陈括客为不便。上方委任融,侍中源乾及中书舍人陆坚皆赞成其事,于是诸道括得客户凡八十馀万,田亦称是。州县希融旨意,务于获多,皆虚张其数,亦有以实户为客者。岁终征得客户钱数百万,融由是擢拜御史中丞。言事者犹称括客损居人,上今集百像于尚书省议。公御已下惧融恩势,皆雷同不敢有异词,唯户部侍郎杨瑒独建议以括客不利居人,征藉外田税,使百姓困弊,所得不补所失。无几,瑒出为外职。融乃驰传巡历天下。融之所至,必招集老幼宣上恩命,百姓感其心,至有流泪称父母者。十七年,拜黄门侍郎,与裴光庭并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融既居相位,欲以天下为己任,谓人曰:“使吾居此数月,庶令海内无事矣”于是荐宋璟为右丞相,裴耀卿为户部待郎,甚允朝廷之望。然性躁急多言,又引宾客故人,晨夕饮谑,由是为时论所讥。时信安王祎为翔方节度使,殿中侍御史李宙劾之,驿召将下狱。祎既申诉得理,融坐阿党李宙,出为汝州刺史,在相凡百日而罢。裴光庭时兼御史大夫,又弹融交游朋党及男受赃等事,贬昭州平乐尉。在岭外岁馀,配流岩州。卒于路。

(《旧唐书·列传第五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田畴招携户口/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
B.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田畴/招携户口/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
C.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田畴/招携户口/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
D.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田畴/招携户口/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驰传”,意为驾驭驿站车马疾行,也指古代驿站一种驾四匹马的马车。
B.“海内”,指全国,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C.“朋党”,指集团、派别,后指坚持独立政见、不同附权贵的政治团体。
D.“配流”,是古代的刑律,指把获罪人发配、流放到边远的地方去服役。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宇文融精明干练,改革举措有效。他主张收编流失人口,派出专司官吏,搜集到八十余万流散人口及与此相当的田地,征得税钱数百万。
B.宇文融知人善任,善于选拔人才。他赋予派出的劝农判官代理御史职务;他推荐的右丞相宋璟、户部待郎裴耀卿等人深得朝廷认可。
C.宇文融为政有才,官员百姓认可。他受到皇上重用,朝中大臣一致赞同他的举措,百姓也非常感激他的善意,甚至流泪称他为父亲。
D.宇文融性急多言,人生连遭打击。他因牵涉李宙弹劾信安王李祎一案而遭罢相,又因交结朋党及儿子贪赃被贬,流放岩州,死在路上。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州县希融旨意,务于获多,皆虚张其数,亦有以实户为客者。
(2)然性躁急多言,又引宾客故人,晨夕饮谑,由是为时论所讥。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卢渊,性温雅寡欲,有祖父之风,敦尚学业,闺门和睦。袭侯爵,拜主客令,典属国。迁秘书令、始平王师。以例降爵为伯。给事黄门侍郎,迁兼散骑常侍、秘书监、本州大中正。
是时,高祖将立冯后,方集朝臣议之。高祖先谓渊曰:“卿意以为何如?”对曰:“此自古所慎,如臣愚意,宜更简卜。”高祖曰:“以先后之侄,朕意已定。”渊曰:“虽奉敕如此,然于臣。实有未尽。”及朝臣集议,执意如前。冯诞有盛宠,深以为恨,渊不以介怀。
及车驾南伐,赵郡王干督关右诸军事,诏加渊使持节、安南将军为副,勒众七万将出子午。寻以萧赜死,停师。是时泾州羌叛,残破城邑,渊以步骑六千众号三万,徐行而进。未经三旬,贼众逃散,降者数万口,唯枭首恶,余悉不问。诏兼侍中。初,渊年十四,尝诣长安。将还,诸相饯送者五十余人,别于渭北。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未几,拜仪曹尚书。高祖考课在位,降渊以王师守常侍、尚书,夺常侍禄一周。寻除豫州刺史,以母老固辞。
寻遭母忧,高祖遣谒者诣宅宣慰。服阕,兼太尉长史。高祖南讨,又兼彭城王中军府长史。寻为徐州京兆王愉兼长史,赐绢百匹。愉既年少,事无巨细,多决于渊。渊以诚信御物,甚得东南民和。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谋外叛,渊觉其萌渐,潜敕诸戍,微为之备。屡有表闻,朝廷不纳。陵果杀将佐,勒宿豫之众逃叛。滨淮诸戍,由备得全。陵在边历年,阴结既广,二州人情,成相扇惑。陵之余党,颇见执送,渊皆抚而赦之,惟归罪于陵,由是众心乃安。
景明初,除秘书监。二年卒官,年四十八。赠安北将军、幽州刺史,复本爵固安伯,谥曰懿。
(选自《魏书•卢渊传》,有删节)
【小题1】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
B.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
C.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
D.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车驾”本指马驾的车;后也指帝王所乘的车,常用为帝王的代称,颜师古曾注:“凡言车驾者,谓天子乘车而行。”
B.“考课”就是朝廷依照相关法令,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区别不同等级,予以升降赏罚。
C.“谥”,古代君主、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与品德,而给予一个带有赞美性质的称号。
D.“服阕”的意思是守丧期满除服。按照封建礼制,父母死后必须穿丧服守孝三年,三年后才能除去丧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渊性情温和文雅,崇尚学业,家庭和睦,后继承侯爵位,官职屡有升迁,做了始平王的老师后,按照惯例降爵位为伯爵。
B.高祖要册立冯氏为皇后,先征询卢渊的意见,卢渊认为这是朝廷大事,应该择日占卜再定夺,但他的意见未被皇帝接受。
C.卢渊对待叛乱的态度是诛杀首恶,宽宥其余。在羌人叛乱时和南徐州刺史沈陵叛逃时均采取这种方法,成功地化解了危机。
D.高祖考核在职官员政绩时,卢渊被降职,并被罚了俸禄。不久又被授予豫州刺史,因为母亲去世的缘故,卢渊坚决地推辞。
【小题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朝臣集议 ,执意如前。冯诞有盛宠,深以为恨,渊不以介怀。
(2)愉既年少,事无巨细,多决于渊。渊以诚信御物,甚得东南民和。

同类题4

阅读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

(选自《宋史·包拯传》,有改动)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复有来告私杀牛者___________ ②京师大水__________ 
③凡讼诉不得径庭下___________ ④与人不合__________
【小题2】下列与“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木之性日离矣。B.带宝剑过徐君。
C.愿十五城请易璧。D.聊举数人训汝。
【小题3】下列与“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的特殊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臣之进退,实为狼狈。B.求人可使报秦者。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D.古之人不余欺也。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
(2)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小题5】民间把包拯称为“包青天”,你认为老百姓为什么这样称呼他?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卢柔字子刚。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柔尽心温清,亦同己亲。宗族叹重之。性聪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司徒、临淮王彧见而器之,以女妻焉。
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以柔为大行台郎中,掌书记。军中机务,柔多预之。及胜为太保,以柔为掾,加冠军将军。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若北阻鲁阳,南并旧楚,东连衮、豫,西接关中,带甲十万,观衅而动,亦中策也。举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身免,功名去矣,策之下者。”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既知柔所制,因遣舍人劳问,并遗缣锦。后与胜俱还,行至襄阳,齐神武惧胜西入,遣侯景以轻骑邀之。胜及柔惧,乃弃船山行。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士卒冻馁,死者太半。至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
大统二年,至长安。封容城县男,二百户。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除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时沙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书翰往反,日百余。柔随机报答,皆合事宜。进爵为子,增邑三百户,除中书舍人。迁司农少卿,转郎,兼著作,撰起居注。后拜黄门侍郎。文帝知其贫,解衣赐之。魏废帝元年,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
孝闵帝践阼,拜小内史,迁内史大夫,进位开府。卒于位。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行于世者数十篇。
(选自《周书•卢柔传》)
注解:①彧,即元彧,字文若,鲜卑族,北魏宗室,太武帝拓跋焘第四子。②魏孝武,名元修,字孝则,是北魏最后一位皇帝。③齐神武,即下文的高欢,东魏权臣,北齐王朝奠基人,史称北齐神武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B.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C.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D.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邑,又称食邑,是古代君主赏赐给臣子的封地,以此地的租税作为其俸禄。
B.牒,有时指古代官府的文书,如“牒文”;有时指官方颁发的证明性文件,如“度牒”。
C.起居注,是对古代帝王言行的记录,多由专人负责,是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D.践阼,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冬至日祭祀天地这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文中即此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柔文笔出众。他不到二十岁时就懂得写文章,替贺拔胜写的奏表得到武帝的赞美,他有几十篇诗颂碑铭檄表启流传世间。
B.卢柔为人孝顺。他幼年被叔母收养,虽然叔母待他严苛,但他仍将叔母视为自己的母亲,尽心孝顺,因此被宗族看重。
C.卢柔善于出谋划策。他在贺拔胜手下时,参与很多军事要务,后来又给贺拔胜提供了对付高欢的上、中、下三种策略。
D.卢柔忠于职守。他冒险跟随大军艰难行军,后来迷失道路险些被冻死。在沙苑之战后,他每天处理百余件文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
②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士卒冻馁,死者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