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乐云鹤、夏平子,二人少同里,长同斋,相交莫逆。夏少慧,十岁知名。乐虚心事之,夏亦相规不倦,乐文思日进,由是名并著。无何,夏连疫卒,乐以时恤诸其家。于是士大夫益贤乐。乐恒产无多,家计日蹙,乃叹曰:“文如平子,尚碌碌以殁,而况于我!不如早自图也。”于是去读而贾。操业半年,家资小泰。
一日,客金陵,休于旅舍,见一人颀然而长,筋骨隆起,色黯淡,有戚容。乐推食食之,则以手掏啖,顷刻已尽。乐又益以兼人之馔,食复尽。遂命主人割豚胁,堆以蒸饼。又尽数人之餐,始果腹而谢曰:“三年,未尝如此饫饱。”乐曰:“君固壮士,何飘泊若此?”曰:“罪天谴,不可说。”问其里居,曰:“陆无屋,水无舟,朝村暮郭耳。”
乐整装欲行,其人相从,乐辞之。告曰:“君有大难,吾不忍忘一饭之德。”乐异之,遂与偕行。途中曳与同餐。辞曰:“我终岁仅数餐耳。”益奇之。次日,渡江,风涛暴作,估舟尽覆,乐与其人悉没江中。俄风定,其人负乐踏波出,登客舟,又破浪去;少时,挽一船至,扶乐入,嘱乐卧守,复跃入江,以两臂夹货出,掷舟中;又入之,数入数出,列货满舟。乐谢曰:“君生我亦良足矣,敢望珠还哉!” 检视货财,并无亡失。益喜,惊为神人。放舟欲行,其人告退,乐苦留之,遂与共济。
乐与归,寝处共之。每十数日始一食,食则啖嚼无算。一日,昼晦欲雨,闻雷声。少时,乐倦甚,伏榻假寐。既醒,觉身摇摇然,不似榻上,开目,则在云气中,周身如絮。惊而起,晕如舟上,踏之,软无地。仰视星斗,在眉目间,遂疑是梦。细视星嵌天上,如莲实之在蓬也。以手撼之,大者坚不可动,小星摇动,似可摘而下者。拨云下视,则银河苍茫,见城郭如豆。俄见二龙夭矫,驾缦车来,车上有器,围皆数丈,贮水满之。有数十人,以器掬水,遍洒云间。忽见乐,共怪之。乐审所与壮士在焉,语众云:“是吾友也。”因取一器,授乐令洒。时苦旱,乐接器排云,遥望故乡,尽情倾注。未几,谓乐曰:“我本雷曹,前误行雨,罚谪三载。今天限已满,请从此别。”乃以驾车之绳万尺掷前,使握端下,飗飗然瞬息及地。视之,则堕立村外,绳渐收入云中,不可见矣。时久旱,十里外,雨仅盈指,独乐里沟浍皆满。
(节选自《聊斋志异·雷曹》)
注释:①珠还:喻失而复得或去而复返。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罪天谴,不可说婴:遭受
B.朝村暮郭耳而:表示并列
C.昼晦欲雨适:正好,恰逢
D.使握端下缒:绳子
【小题2】(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雷曹“知恩图报”的一组是()
①三年,未尝如此饫饱 ②君有大难,吾不忍忘一饭之德
③数入数出,列货满舟 ④乐与归,寝处共之
⑤俄风定,其人负乐踏波出    ⑥十里外,雨仅盈指,独乐里沟浍皆满
A.①③⑤B.④⑤⑥C.③④⑤D.②③⑥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云鹤本来致力于读书学习,且以文才而闻名;后来因为家底薄,生活日渐困难,就放弃读书,改做买卖,经营了半年,家境逐渐富裕了起来。
B.乐云鹤客居金陵时初遇雷曹,他让困顿不堪的雷曹饱餐一顿;雷曹心怀感激,就把自己因罪被贬而漂泊流浪、居无定所的原因告诉了乐云鹤。
C.乐云鹤与雷曹一起乘船渡江,忽遇狂风大浪,商船倾覆;雷曹将乐云鹤从水中救出,然后多次下水,将其货物钱财全部捞出,乐云鹤认为他是神人。
D.乐云鹤在天阴欲雨伴有雷声的日子来到云间,目睹雷曹等人行雨的情景,自己也参与其中;落到地面后发现,自己村庄沟渠里的水都注满了。
【小题4】(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无何,夏连疫卒,乐以时恤诸其家。(3分)
译文:  

②文如平子,尚碌碌以殁,而况于我!不如早自图也。(4分)
译文:    

【小题5】用分隔号(/)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选自老子《道德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2-06-20 03:29: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史记·李将军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种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是:
A.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
B.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
C.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
D.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广家世世受射 受射:传习射箭之术
B.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 为:对、向
C.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    徙:调任
D.皆惊,上山陈。 陈:军阵
【小题3】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的先祖李信,是秦朝的将领,曾因追逐捉拿燕太子丹而立下功劳。
B.李广跟随太尉周亚夫作战取得胜利,因为接受了梁王授予的将军印,没有得到汉景帝的封赏。
C.典属国公孙昆邪因为妒忌李广的才华,又讨厌李广自逞武力,请求皇上调任李广做上郡太守。
D.李广带着一百骑兵去追击匈奴的三个射雕者,亲自射杀了两个,活捉了一个。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公子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乃置酒,大会宾客。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巿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请救于魏。公子数请魏王,王畏秦,终不听。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行过夷门,见侯生。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公子从其计。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晋鄙听,大善;不听,可击之。”于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公子遂行。

(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十七》)

注:嚄唶:huò z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单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B.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C.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D.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的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
B.信陵君即魏无忌,与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齐国孟尝君田文合称为战国四公子。
C.虚左,春秋战国以左为卑,文中候生是大梁夷门的守门人,地位低下,所以让候生坐左边卑位。
D.兵符,指古代传令或调兵遣将所用的凭证,文中兵符制成两半,右半留于国君,左半交于统帅。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信陵君礼贤下土,尊重侯赢。公子亲自去迎接身份低微的大梁夷门守门人侯生,并且陪同侯生去市屠中见他的朋友朱亥。
B.信陵君重情重义,力救赵国。秦国攻邯郸,魏王畏惧秦国,不敢发兵救赵,公子估计不能从魏王处搬得救兵,但毅然前往赵国。
C.信陵君急人所急,帮助如姬。如姬为公子伤心哭泣,于是公子派门客斩杀她仇人,获得她的敬重,所以如姬愿意为公子盗取兵符。
D.信陵君爱才惜才。不忍杀晋鄙,侯生说如果晋鄙不听命令就可击杀他,晋鄙是魏国叱咤风云的名将,公子不忍心,流下了眼泪。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
(2)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希琯,字君锡,旧名希喆,登庆元二年进士第,改赐今名。少扶父丧归,道遇寇,左右骇散,希琯拊棺恸哭不慑,寇义而去。既举进士,调汀州司户。峒寇李元砺方起,汀人震惧,郡会僚佐议守城,希琯下坐无一语,守异之曰不言得无有所见乎希琯曰守城非策也距城三十里有关曰古城若悉精锐以扼其冲贼不足虑矣守以付希琯夜半,贼数百衔枚突至,希琯严兵以待。贼且至,始命矢石俱下,贼无一免,余党闻风而遁。希琯引还,老稚罗拜相属,希琯繇他道以避之。诏升州推官,治疑狱,决滞讼。去之日,军民遮道泣送者数十里。
调主管夔州路转运司帐司,疏大宁盐井利病,使者上诸朝,民便之。改知玉山县,未行召对,希琯,言:“民力困于贪吏,军力困于偾师。”宁宗嘉纳之。
授大理寺丞,权工部郎官。于是希琯次对时首论:“今日多事之际,而未有办事之人。朝绅,清选也,以缄默为清重,以刻薄为举职,以无所可否为识体。臣非敢厚诬天下以为无人,患在选择未得其道、器使未当其才尔。”授成州团练使,赐金带,令服系。以宝玺推恩,进和州防御使。
理宗即位,进潭州观察使,以公族近邸,恩特加厚。又进安德军承宣使。希琯引对,言:“初政急务,莫先于明道,总治统,收人心。”上为动容。越明年,论祠祭不蠲,禁卫不肃。慈明宫上寿,升节度,封信安郡公。卒,遗奏闻,上震悼辍视朝,赐含敛,赠以金币。希琯风资凝重,胸抱魁磊,扬人之善,不记人之过;急人之难,不忘人之恩。居官,祁寒盛暑未尝谒告,衣食取裁足而已。追封信安郡王。
(节选自《宋史赵希琯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守异之/曰得无有所/见乎希琯/曰守城非策也/距城三十里有古城/若悉精锐以扼其冲/贼不足虑矣/守以付希琯
B.守异之/曰得无有所见乎/希琯曰/守城非策也/距城三十里有古城若悉/精锐以扼其冲/贼不足虑矣/守以付希琯
C.守异之曰/得无有所见乎/希琯曰/守城非策也/距城三十里有古城/若悉精锐以扼其冲/贼不足虑矣/守以付希琯
D.守异之曰/得无有所见乎希甫/曰/守城非策也/距城三十里有古城/若悉精锐以扼 其/冲贼不足虑矣/守以付希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殿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称进士及第,二甲称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
B.召对,是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按照规定,官员的考核使用都需经过这种形式。
C.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
D.理宗即南宋皇帝赵昀的庙号。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希箱临危不惧,孝义感动他人。他年轻时扶父柩归葬,路遇强盗,别人四散奔逃,他仍拊棺恸哭,强盗认为他孝义而离开。
B.赵希辑善于谋划,智勇令人钦佩。峒寇李元砺攻打汀州,赵希琯临危受命,扼守要冲。面对敌人偷袭,他妥善处置,大获全胜。
C.赵希琯政绩卓著,深得百姓爱戴。汀州推官任上,他判明疑难案件,决断积久的诉讼,离任时百姓哭泣相送,绵延数十里。
D.赵希琯博才多识,受到皇帝器重。他多次被皇帝召见答对,能提出合理化建议,屡被升职,皇帝称赞他风采庄重,光明磊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希琯引还,老稚罗拜相属,希琯繇他道以避之。
(2)居官,祁寒盛暑未尝谒告,衣食取裁足而已。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藩,字叔翰,赵郡人。藩少恬淡修检,雅容仪,好学。父卒,家富于财,亲族吊者,有挈去不禁,愈务散施,不数年而贫。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杜亚居守东都,以故人子署为从事。洛中盗发,有诬牙将令狐运者,亚信之,拷掠竞罪。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后获真盗,藩益知名。
张建封在徐州,辟为从事,居幕中,谦谦未尝论细微。杜兼为濠州刺史,带使职,建封病革①,兼疾驱到府,阴有冀望。藩与同列省建封,出而泣语兼曰:“仆射公奄忽如此,公宜在州防遏,今弃州此来,欲何也?宜疾去!不若此,当奏闻。”兼错愕不虞,遂径归。建封死,兼悔所志不就,怨藩甚,因诬奏藩建封死时摇动军中。德宗大怒,密诏杜佑杀之。佑素重藩,因出诏,藩览之,无动色。佑曰:“慎勿出口,吾已密论,持百口保君矣。”德宗得佑解,怒不释,亟追藩赴阙。及召见,望其仪形,曰:“此岂作恶事人耶!”乃释然,除秘书郎。
元和初,迁吏部郎中。制敕有不可,遂于黄敕后批之。吏曰:“宜别连白纸。”藩曰:“别以白纸,是文状,岂曰批敕耶!”裴垍言于帝,以为有宰相器,遂拜藩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之,以为无隐。
四年冬,帝顾谓宰臣曰:“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给人足,或国贫下困,其故何也?”藩对曰:“古人云:‘俭以足用。’盖足用系于俭约。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自然帑藏②充羡,稼穑丰登。若人君竭民力,贵异物,上行下效,风俗日奢,去本务末,衣食益乏,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自然国贫家困,盗贼乘隙而作矣!今陛下永鉴前古,思跻富庶,躬尚勤俭,自当理平。”帝曰:“俭约之事,是我诚心;贫富之由,如卿所说。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藩等拜贺而退。
元和六年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藩为相材能不及裴垍,孤峻颇后韦贯之,然人物清规,亦其流也。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有删改)
注释:①革,通“亟”,指病重。②帑藏(tǎng zàng),国库。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兼错愕不虞:预料
B.以为有宰相器:才能
C.或家人足给:供应
D.此固深于卿等也期:期望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体现李藩性格同一侧面的一组是()
因出诏,藩览之,无动色。
A.居幕中,谦谦未尝论细微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
B.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别以白纸,是文状,岂曰批敕耶
C.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之,以为无隐若人君竭民力,……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D.公宜在州防遏,今弃州此来,欲何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藩年轻时安闲淡泊,勤奋好学,乐善好施,四十多岁时还没有做官;后来在东都留守杜亚处任从事,因在洛中盗窃案件中为被诬告者争辩不成而辞职离任。
B.李藩在幕府中任职时待人谦逊,因他的阻碍,濠州刺史杜兼的企图没有得逞,受到诬告后皇上下诏要杀他,由于杜佑的极力申辩和推荐,皇上任命他为秘书郎。
C.李藩任吏部郎中时,得到裴垍的赏识和推荐,皇上非常器重他;李藩做宰相才能不如裴垍,孤高苛刻不如韦贯之,但人品清正行为规范,跟他们是同一类人。
D.李藩认为,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珍宝,就会上行下效,奢侈成风,舍本逐末,造成国贫家困、盗贼纷起的后果;所以力谏皇上俭省用度,以示崇尚节俭。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亲族吊者,有挈去不禁,愈务散施,不数年而贫。
(2)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