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晋献骊姬
刘向
骊姬者,骊戎之女,晋献公之夫人也。初,献公娶于齐,生秦穆夫人及太子申生,又娶二女于戎,生公子重耳、夷吾。献公伐骊戎,克之,获骊姬以归,生奚齐、卓子。
骊姬嬖于献公,齐姜先死,公乃立骊姬以为夫人。骊姬欲立奚齐,乃与弟谋逐太子与二公子。于是骊姬乃说公曰:“曲沃,君之宗邑也;蒲与二屈,君之境也。不可以无主。无主,则开寇心。夫寇生其心,民慢其政,国之患也。若使太子主曲沃,二公子主蒲与二屈,则可以威民而惧寇矣。”遂使太子居曲沃,重耳居蒲,夷吾居二屈。
骊姬既远太子,乃夜泣。公问其故,对曰:“吾闻申生为人,甚好仁而强,甚宽惠而慈于民,今谓君惑于我,必乱国,无乃以国民之故,行强于君,君未终命而殁,君其奈何?胡不杀我,无以一妾乱百姓。”公曰:“惠其民而不惠其父乎?”骊姬曰:“为民与为父异。夫杀君利民,民孰不戴。虽其爱君,欲不胜也。君不早图,祸且及矣。”公惧曰:“奈何而可?”骊姬曰:“君何不老而授之政。彼得政而治之,殆将释君乎?”公曰:“不可,吾将图之。”由此疑太子。骊姬乃使人以公命告太子曰:“君梦见齐姜,亟往祀焉。”申生祭于曲沃,归福于绛,公田不在,骊姬受福,乃置鸩于酒,施毒于脯。公至,召申生将胙。骊姬曰:“食自外来,不可不试也。”覆酒于地,地坟,申生恐而出。骊姬与犬,犬死;饮小臣,小臣死之。骊姬乃仰天叩心而泣,见中生哭曰:“嗟乎!国,子之国,子何迟为?君有父恩i忍之,况国人乎?弑父以求利人,孰利之?”献公使人谓太子曰:“尔其图之。”太傅里克曰太子入自明可以生不则不可以生太子曰吾君老矣若入而自明则骊姬死吾君不安。”遂自经于新城庙。
公遂杀少傅杜原款。使阉楚刺重耳,重耳奔狄。使贾华刺夷吾,夷吾奔梁。尽逐群公子,乃立奚齐。献公卒,奚齐立,里克杀之。卓子立,又杀之。乃戮骊姬,鞭而杀之。
(选自刘向《列女传》卷七,有删节)
[注]①归福,奉献祭肉。②胙:祭祀时用的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骊姬既太子远:使……远离
B.吾将之图:谋划
C.公不在田:通“畋”,打猎
D.遂自于新城庙经:经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可以威民惧寇矣有如此之势,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今谓君惑我此非曹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C.祸及矣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D.骊姬乃使人公命告太子日 斧斤时人山林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傅里克曰/太子入自明可以生不/则不可以生/太子曰/吾君老矣/若入而自明/则骊姬死/吾君不安
B.太傅里克曰/太子入自明可以生/不则不可以生/太子曰/吾君老矣/若入而自明则骊姬死吾君/不安
C.太傅里克曰/太子入自明可以生/不则不可以生/太子曰/吾君老矣/若入而自明/则骊姬死/吾君不安
D.太傅里克曰/太子入自明可以生不/则不可以生/太子曰/吾君老矣/若入而自明/则骊姬死吾君/不安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骊姬劝说献公让申生镇守曲沃,让重耳镇守蒲城,让夷吾镇守二屈,其真实目的并非加强宗邑和边境的防守,而是为立奚齐为太子创造条件。
B.骊姬是一个性格复杂的女人。对太子申生为人评价的言辞,显示了她的险恶用心;劝献公为防止国家混乱而杀死她,又表明她能为国家大局着想。
C.在献公对太子起疑心之后,骊姬欺骗太子祭祀母亲齐姜,并借机下毒陷害太子。由于太子忠厚,没有亲自前去辩白,她的诡计终于得逞。
D.骊姬工于心计,她的阴谋在精心设计下一步一步得到了实现,但这不仅让晋国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也给自己与儿子招来了杀身之祸。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主,则开寇心。夫寇生其心,民慢其政,国之患也。
(2)无乃以国民之故,行强于君,君未终命而殁,君其奈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14 05:02: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字光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①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②。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③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节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删改)
注:①偃卧瘠馁:卧床挨饿。②麾而去之:被他退回了。③三径:指归隐者的居所。
【小题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博学善文(属:写)B.州召主簿不(就:赴任)
C.以为彭泽令(以为:认为)D.便客(语:告诉)
【小题2】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贤者处此/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B.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C.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D.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页是
A.选文塑造了陶渊明自由洒脱的形象,表现了他高洁的人格。
B.陶渊明已卧床挨饿多日,江州刺史檀道济馈赠他粮食和肉,但他退回了檀道济的馈赠。
C.陶渊明不愿束带迎接督邮,当日辞官,体现了他“不汲汲于富贵”的品质。
D.陶渊明嗜酒。亲朋无论穷富,都会设酒招待他,而陶渊明逢酒必醉。
【小题4】把文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2)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祖易,齐征士。父肩吾,梁散骑常侍、中书令。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身长八尺,腰带十围,容止颓然,有过人者。起家湘东国常侍,转安南府参军。时肩吾为梁太子中庶子,掌管记。东海徐摛为右卫率。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有盛才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当时后进,竞相模范。每有一文,京都莫不传诵。累迁尚书度支郎中、通直正员郎。出为郢州别驾。寻兼通直散骑常侍,聘于东魏。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还为东宫学士,领建康令。

侯景作乱,梁简文帝命信率宫中文武千余人,营于朱雀航。及景至,信以众先退。台城陷后,信奔于江陵。梁元帝承制,除御史中丞。及即位,转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加散骑常侍郎,聘于西魏。属大军南讨,遂留长安。江陵平,拜使持节、抚军将军、右金紫光禄大夫、大都督,寻进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周孝闵帝践阼,封临清县子,邑五百户,除司水下大夫。出为弘农郡守,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进爵义城县侯。俄拜洛州刺史。信多识旧章,为政简静,吏民安之。时陈氏与周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陈氏乃请王褒及信等十数人。高祖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惜而不遣。寻征为司宗中大夫。

世宗、高祖并雅好文学,信特蒙恩礼。至于赵、滕诸王,周旋款至,有若布衣之交。群公碑志,多相请托。唯王褒颇与信相埒,自余文人,莫有逮者。

信虽位望通显,常有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其辞曰:“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大象初,以疾去职。隋开皇元年卒,隋文帝深悼之,赠本官,加荆雍二州刺史。子立嗣。

(《周书·列传·卷四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有盛才/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
B.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有盛才/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
C.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有盛才/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
D.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有盛才/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士,不就朝廷征辟的士人。如陶渊明,去世之后,其好友为之作《陶征士诔》。
B.传,属古籍注释体例之一。《春秋左氏传》是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
C.聘,或指古时国与国遣使访问,或指请人担任某种职务,或指定亲、嫁。文中“聘”均指出使。
D.布衣,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布衣”指代平民百姓,“布衣之交”可指平民间的友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庾信出生优越,且少负盛名。他父亲为朝廷命官,他本人聪颖过人,初入仕后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庾信名满文坛,但少有战功。“侯景之乱”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后流寓北方,未能南归。
C.庾信身历四朝,均居高位。他分别受到梁、西魏、北周、隋朝君王的赏识恩遇。
D.庾信以文名世,文学风格前后迥异。早期作品绮靡浮艳;晚期作品苍劲沉郁,如《哀江南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还为东宫学士,领建康令。
(2)俄拜洛州刺史。信多识旧章,为政简静,吏民安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
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平得天下宰:分割
B.以恶草具进楚使更:更换
C.久之,汉王之患:担忧
D.楚使归,以报项王具:详尽
【小题2】(小题2)下列对原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准确的一项是()
A.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B.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C.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D.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B.刘邦阴险狡诈,面对项羽所派使者,他先是故意将其当成范增的使者盛重接待,又假装在知道是项羽使者后降低接待规格,这让项羽对范增起了疑心。
C.范增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然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
D.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性格弱点,使得他始终没能招致到天下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小题4】(小题4)将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见楚使,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
⑵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兒宽,千乘人也。治《尚书》,事欧阳生,后受业孔安国。贫无资用,尝为弟子都养(注)。时行赁作,带经而锄,休息辄读诵,其精如此。以射策为掌故,功次,补廷尉文学卒史。宽为人温良,善属文,然懦于武,口弗能发明也。时张汤为廷尉,延尉府尽用文史法律之吏,而宽以儒生在其间,见谓不习事,不署曹,除为从史,之北地视畜数年。反至府,上畜簿,会廷尉时有疑奏,已再见却矣,掾史莫知所为。宽为言其意,掾史因使宽为奏。奏成,读之皆服,以白廷尉汤。汤大惊,召宽与语,乃奇其材。上宽所作奏,即时得可。异日,汤见上。问曰:“前奏非俗吏所及,谁为之者?”汤言兒宽。上日:“吾固闻之久矣。”及汤为御史大夫,举宽为侍御史。见上,语经学,上说之,迁左内史。宽既治民,劝农业,缓刑罚,理狱讼,卑体下士,务在于得人心。择用仁厚士,不求名声,吏民大信爱之。宽表奏开六辅渠,定水令以广溉田。收租税,时裁阔狭,与民相假贷,以故租多不入。后有军发,左内史以负租课殿,当免。民闻当免,皆恐失之,大家牛车,小家担负,输租繈属不绝,课更以最。上由此愈奇宽。及议放古巡狩封禅之事,诸儒对者五十余人,未能有所定。先是,司马相如病死,有遗书,颂功德,言符瑞,足以封岱宗。上奇其书,以问宽,宽以宜封禅为对。上然之,乃自制仪。既成,拜宽为御史大夫,从东封泰山。初,褚大通《五经》,为博士,时宽为弟子。及御史大夫缺,征褚大。大自以为得御史大夫至洛阳闻兒宽为之褚大笑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退而服日上诚知人宽为御史大夫,居位九岁,以官卒。

(节选自《汉书·兒宽传》)

(注)弟子都养:意思是替学生管理伙食的人。
【小题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自以为得御史大夫/至洛阳/闻兒宽为之/褚大笑/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退而服曰/上诚知人/
B.大自以为得/御史大夫至洛阳/闻兒宽为之/褚大笑/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退而服曰/上诚知人/
C.大自以为得/御史大夫至洛阳/闻兒宽为之/褚大笑/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退而服曰/上诚知人/
D.大自以为得御史大夫/至洛阳/闻兒宽为之/褚大笑/及至/与宽议封禅/于上前大不能及/退而服曰/上诚知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也叫《书经》,儒家经典之一,是现存最早的关于上古典章文献的汇编。
B.射策,汉代考试取士制度,以诗赋为内容,成绩优异者可授予官职,后亦泛指应试。
C.岱宗,即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称“岱宗”,是帝王举行封禅大典之处。
D.博士,有博通古今的人、古代学官、对具有某种技艺的人的尊称等含义,文中指古代学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兒宽生活贫寒,依然苦学不辍。他先后师从欧阳生、孔安国,因生活贫寒,通过给他人烧饭、为人雇佣劳作以自给;但他坚持学习,终有所成。
B.兒宽口才不佳,但是善于属文。他因拙于言辞没有受到张汤重用;后来为掾史写了一篇奏折呈献给皇上,深受赞赏,使张汤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C.兄宽执政为民,深受百姓拥护。任左内史时,他采取择用官吏、兴修水利、按收成征收赋税等措施,受到爱戴,以至百姓争相行动使他不被免官。
D.兒宽直抒己见,促成泰山封禅。皇上和众人商议封禅事,诸儒未能定;但兄宽认为应该行封禅之礼,受到皇上认同,并命他跟随东行,封禅泰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异日,汤见上。问曰:“前奏非俗吏所及,谁为之者?”
(2)宽既治民,劝农业,缓刑罚,理狱讼,卑体下士,务在于得人心。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知节字子元,幼孤,太宗时,以荫补供奉官。年十八,监彭州兵,以严莅众,众惮之如老将。又监潭州兵,时何承矩为守,颇以文雅饰吏治,知节慕之,因折节读书。雍熙间,护兵博州,契丹入边,败我师于君子馆。先是,知节完城缮甲,储积刍粟,史民以为生事,既而契丹果至,以有备,引去。徒知定远军。时议调河南十三州之民输饷,河北转运使樊知古适至军议事,知节曰军少粟多簸其红腐尚当得十之六七知古从之果获粟五十万斛分给诸屯遂省河南之役。时部民入保避寇,卒有盗妇女首饰者,护军止笞遣之。知节曰:“民避外患而来,反罹内寇,此而可怒,何以肃下?”即命斩之。旋知梓州。李顺之叛,诏与王继恩同讨贼。继恩恃势自任,悉知节不附己,遭守彭州,付以赢兵三百,彭之旧卒,悉召还成都,知节累请益兵,不从。贼众十万攻城,知节力战,自展抵晡,士多死。慨然叹曰:“死贼手,非壮夫也。”即横槊溃围出,迟明,援兵至,复鼓噪入,贼遂溃去,太宗闻而叹曰:“贼众我寡,知节不易当也。“授益州铃辖,加益、汉九州都巡检使。会韩景祐帐下刘旰胁牙兵为乱,连下州县,众逾二千,知节领兵三百,追至蜀州,与战,旰走邛州。知节日:“贼破邛州,必乘胜渡江薄我,既息而后战,官军虽倍,制之亦劳,不如乘其弊急击之,破之必矣。”遂行。次方井镇,与旰遇,杀之无噍类,成平初,领登州刺史、知秦州。州尝质羌酉支属余二十人,逾二纪矣。知节曰:“羌亦人尔,岂不怀归?”悉遗之,羌人感之,讫终,更不犯塞。时州有银坑,岁久矿锅,课额弗除,主吏破产,偿之不足,知节请躅之,章三上,乃允。迁西上阁门使,知益州兼本路转运使。边寇将至,方上元节,遽命张灯启关,累夕宴乐。寇不测,即引去。

(节选自《宋史·马知节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知节曰/军少粟多簸/其红腐尚当得十之六七/知古从之/果获粟五十万斛/分给诸屯/遂省河南之役
B.知节曰/军少粟多/簸其红腐/尚当得十之六七/知古从之果获粟/五十万斛分给诸屯/遂省河南之役
C.知节曰/军少粟多簸/其红腐尚当/得十之六七/知古从之/果获粟五十万斛/分给诸屯/遂省河南之役
D.知节曰/军少粟多/簸其红腐/尚当得十之六七/知古从之/果获粟五十万斛/分给诸屯/遂省河南之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宗,是中国古代王朝开国皇帝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B.雍熙,是宋太宗的年号,意为和乐升平。中国古代帝王拥有一个或多个的年号。
C.刺史,古代职官名,“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印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D.上元节,即元宵节,又称为元夕,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知节治兵威严,执法从严。他任彭州监军,以威严治众,深得部下敬畏;坚决斩杀盗窃入城避难妇女首饰的土兵。
B.马知节审时度势,善于谋划。他乘刘旰军队陷入疲敝之际,与之展开遭遇战,全歼敌人;任博州护军,未雨绸缪,及早备战。
C.马知节以寡敌众,英勇顽强。他率领三百老弱之兵驻守彭州,抵御攻城的十万贼人,从早到晚奋力抗战,最终击溃敌军。
D.马知节心存善念,仁爱吏民。他任秦州知州时,全部遣散被扣留的羌人人质;向朝廷奏请减免资源枯竭的银矿主吏的税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知节完城缮甲,储积刍粟,更民以为生事。
(2)民避外患而来,反罹内寇,此而可恕,何以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