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宇文测,字澄镜,太祖之族子也。高祖中山、曾祖豆颓、祖骐驎、父永,仕魏,位并显达。
测性沉密,少笃学,每旬月不窥户牖。起家奉朝请、殿中侍御史,累迁司徒右长史、安东将军。尚宣武女阳平公主,拜驸马都尉。及魏孝武疑齐神武有异图,诏测诣太祖言,令密为之备。太祖见之甚欢。使还,封广川县,邑五百户。寻从孝武西迁,进爵为
太祖为丞相,以测为右长史,军国政事,多委任之。又令测详定宗室昭穆远近,附于属籍。通直散骑常侍、黄门侍郎。大统四年,侍中、长史。六年,坐事免。寻除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行汾州事。测政存简惠,颇得民和。地接东魏,数相钞窃,或有获其为寇者,多缚送之。测皆命解缚,置之宾馆,然后引与相见,如客礼焉。仍设酒肴宴劳,放还其国,并给粮饩,卫送出境。自是东魏人大惭,乃不为寇。汾、晋之间,各安其业。两界之民,遂通庆吊,不复为仇雠矣。时论称之,方于羊叔子。或有告测与外境交通,怀贰心者。太祖怒曰:“测为我安边,吾知其无贰志,何为间我骨肉,生此贝锦!”乃命斩之。仍许测以便宜从事。
八年,金紫光禄大夫,行绥州事。每岁河冰合后突厥即来寇掠先是常预遣居民入城堡以避之测至皆令安堵如旧。乃于要路数百处并多积柴,仍远斥候,知其动静。是年十二月,突厥从连谷入寇,去界数十里。测命积柴之处,一时纵火。突厥谓有大军至,惧而遁走,自相蹂践,委弃杂畜及辎重不可胜数。测徐率所部收之,分给百姓。自是突厥不敢复至。测因请置戍兵以备之。十年,征拜太子少保。十二年十月,卒于位,时年五十八。太祖伤悼,亲临恸焉。仍令水池公护监护丧事。赠本官,曰靖。
测性仁恕,好施与,衣食之外,家无蓄积。在洛阳之日,曾被窃盗,所失物,即其妻阳平公主之衣服也。州县擒盗,并物俱获。测恐此盗坐之以死,乃不认焉。遂遇赦得免。盗既感恩,因请为测左右。及测从魏孝武西迁,事极狼狈,此人亦从测入关,竟无异志。子该嗣。历官内外,位至上开府仪同三司、临淄县公。测弟深。
史臣曰:宇文测昆季,政绩谋猷,咸有可述,其当时之良臣欤。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岁河冰合后/突厥即来寇掠/先是/常预遣居民入城堡/以避之测至/皆令安堵如旧
B.每岁河冰合后/突厥即来寇掠先/是常预/遣居民入城堡以避之/测至/皆令安堵如旧
C.每岁河冰合后/突厥即来寇掠/先是/常预遣居民入城堡以避之/测至/皆令安堵如旧
D.每岁河冰合后/突厥即来寇掠/先是常预/遣居民入城堡/以避之测至/皆令安堵如旧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驸马都尉,官职名,掌管副车之马。我国东汉以后称帝王女婿为“驸马”,即因驸马都尉而得名。
B.除、拜、加、转,表示古代官吏的授职或调动的情况;伯、公,指的是爵位,从等级看,公高于伯。
C.突厥,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以来又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也是世界历史上古老的民族之一。
D.谥,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身份的人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的称号,叫谥号,即用一两个带歌颂褒扬性质的字对死者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宇文测出身官宦,家世显赫。从高祖宇文中山到父亲宇文永,都任职北魏,地位显达;他本人是皇族子孙、宣武女婿,一生任职众多;弟弟宇文深,一代良臣;儿子宇文该继承爵禄,历任官职,地位尊崇。
B.宇文测性格沉稳,施政仁厚。他年少读书时,常常十天整月地目不窥园;在汾州任职时,对前来侵掠的东魏人,他像对待客人一样以礼相待,使东魏人大受感动,从此以后两界百姓,安居乐业。
C.宇文测戍边有方,足智多谋。在绥州时,面对突厥的入侵,他命令事先在重要道路上堆积柴草的地方同时点火,使敌人误以为大军到来而溃逃,己方收获无数。此后,他请求朝廷加强防备。
D.宇文测为人宽厚,颇得人心。在洛阳的时候,他宽容了偷他妻子衣服的盗贼,使这个盗贼受到感化,在西迁入关,事情极其窘迫的情况下,这个盗贼伴随在他身边,一直忠心耿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测为我安边,吾知其无贰志,何为间我骨肉,生此贝锦!
(2)测恐此盗坐之以死,乃不认焉。遂遇赦得免。盗既感恩,因请为测左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20 11:27: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随从梁武帝。帝性好棋,每从夜至旦不辍,等辈皆寐,唯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从平建邺,稍为主书,散财聚士,恒思立效。除奉朝请。
普通七年,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除庆之假节、总知军事。魏豫州刺史李宪遣其子长钧别筑两城相拒,庆之攻拔之,宪力屈遂降,庆之入据其城。
大通元年,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常山王元昭等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韦放曰:“贼锋必是轻锐,战捷不足为功;如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庆之还共诸将连营西进,据涡阳城,与魏相持,自春至冬,各数十百战。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仲宗壮其计,乃从之。魏人掎角作十三城,庆之陷其四垒。九城兵甲犹盛,乃陈其俘馘,鼓噪攻之,遂奔溃,斩获略尽,涡水咽流。诏以涡阳之地置西徐州。众军乘胜前顿城父。武帝嘉焉,手诏慰勉之。
中大通二年,除南北司二州刺史,加都督。庆之至镇,遂围县瓠,破魏颍州刺史娄起、扬州刺史是云宝于溱水。又破行台孙腾、豫州刺史尧雄、梁州刺史司马恭于楚城。罢义阳镇兵,停水陆转运,江湘诸州并得休息。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仓廪充实。又表省南司州,复安陆郡,置上明郡。
大同二年,魏遣将侯景攻下楚州,执刺史桓和。景仍进军淮上,庆之破之。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是岁豫州饥,庆之开仓振给,多所全济。州人李升等八百人表求树碑颂德,诏许焉。五年卒,谥曰武。
庆之性祗慎,每奉诏敕,必洗沐拜受。俭素不衣纨绮不好丝竹射不穿札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
(选自《南史》,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隶:跟从
B.仲宗其计壮:佩服
C.庆之其四垒陷:沦陷
D.庆之开仓给振:通“赈”,救济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俭素不衣纨绮/不好丝竹/射不穿札/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
B.俭素不衣/纨绮不好/丝竹射不穿札/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
C.俭素不衣/纨绮不好丝竹/射不穿札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
D.俭素不衣纨绮/不好丝竹/射不穿札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庆之年轻的时候曾是梁武帝的侍从,因为忠心事主,经常得到赞赏,后从军,逐渐得到提拔。
B.陈庆之在楚城击败北魏军队后,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屯田开荒,发展生产,积蓄了很多粮食。
C.陈庆之胆识过人,他曾亲自统领大军攻克涡阳。在与北魏军的对峙中,历经数十上百次的战斗,最终凭借勇气大获全胜。
D.陈庆之为人谨慎,生活俭朴,即使身居高位,仍谦恭有礼,士卒都乐于为其拼死效力。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锋必是轻锐,战捷不足为功;如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
(2)州人李升等八百人表求树碑颂德,诏许焉。

同类题2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黄中字通老,邵武人。幼受书,一再辄成诵。初以族祖荫补官。绍兴五年廷试,言孝弟动上心,擢进士第二人,授保宁军节度推官。中在王府时,龙大渊已亲幸,中未尝与之狎,见则揖而退,后他教授多蒙其力,中独不徙官。

迁司封员外郎兼国子司业。芝草生武成庙,官吏请以闻,中不答,官吏阴画图以献。宰相谓祭酒周绾与中曰:“治世之瑞,抑而不奏,何耶?”绾未对,中曰:“治世何用此为?”绾退,谓人曰:“黄司业之言精切简当,惜不为谏官。”

充贺金生辰使,使金回,言其治汴宫,必徙居见迫,宜早为计。上矍然。宰相顾谓中日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中犹以备边为言,又不听,遂请补外,上不许,曰:“黄中恬退有守。”

金使贺天申节,遽以钦宗讣闻,朝论俟使去发丧,中驰白宰相:”此国家大事,臣子至痛,一有失礼,谓天下后世何!”竟得如礼。中自使还,每进见辄言边事,又独陈御备方略,高宗称善。不数月,金亮已拥众渡淮。敌既临江,朝臣争遣家逃匿,中独晏然。比敌退,众惭服。

乾道改元,中年适七十,即告老。居六年,上御讲筵,顾侍臣曰:”黄中老儒,今居何许?年几许?筋力或未衰耶?”召引对内殿,问劳甚渥。

除龙图阁学士,致仕。凡邑里后生上谒,必训以孝弟忠信。朱熹裁书以见,有曰:“今日之来,将再拜堂下,惟公坐而受之,俾进于门弟子之列,则某之志也。”其为人敬慕如此。其后,上手书遣使访朝政阙失。属疾,手草遗表,深以人主之职不可假之左右为戒。淳熙七年八月庚寅卒,年八十有五。

(选自《宋史·黄中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宰相顾谓中日/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
B.宰相顾谓中日/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
C.宰相顾谓中日/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
D.宰相顾谓中日/沈介归殊/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乃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谏官,我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进行规劝使其改正的官吏,与代表君主监察各级官吏的“监官”不同。
B.我国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期间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C.告老,指古代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辞职的一种借口。
D.庚寅,干支之一。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共配成六十个基本单位,用来纪年、月、日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中不攀附权贵。黄中面对龙大渊时不卑不亢,而没有得到龙大渊的照顾。
B.黄中受到赏识,获得优待。他在廷试中提到孝悌,打动了皇帝而被提拔;他七十多岁还被皇帝记在心上,皇帝给他丰厚赏赐。
C.黄中富有远见,关注边防。他出使金国,觉察到金国人的意图,报告皇帝,后来证明他的预见是对的。
D.黄中受人尊敬,心系国家。他退休后,朱熹写信给他,谦恭地表达要做他的弟子;他上书皇帝,指出朝政的过失,生病后,写遗表劝诫皇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金使贺天申节,遽以钦宗讣闻,朝论俟使去发丧,中驰白宰相。
(2)敌既临江,朝臣争遣家逃匿,中独晏然。比敌退,众惭服。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

唐韩愈

君讳适,姓王氏。好读书,怀奇负气,不肯随人后举选。见功业有道路可指取,有名节可以戾契致,困于无资地,不能自出,乃以干诸公贵人,借助声势。诸公贵人既志得,皆乐熟软媚耳目者,不喜闻生语。一见辄戒门以绝。上初即位,以四科募天下士。君笑曰:“此非吾时邪!”即提作书,缘道歌吟,趋直言试。既至,对语惊人;不中第,益困。久之,闻金吾李将军年少喜事,可撼。乃踏门告曰:“天下奇男子王适愿见将军事。”一见语合意,往来门下。卢从史既节度昭义军,张甚,奴视法度士,欲闻无顾忌大语。有君生平告者,即遣客钩致。君曰:“狂子不足以共事。”立谢客。李将军由是待益厚,奏为其卫胄曹参军,充引驾仗判官,尽用其言。将军帅凤翔,君随往。改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观察判官。

居岁余,如有所不乐。一旦载妻子入阌乡南山不顾。中书舍人王涯、独孤郁,吏部郎中张惟素,比部郎中韩愈日发书问讯,不可强起,不即荐。明年九月,疾病,舆医京师。其月某日卒,年四十四。

十一月某日,即葬京城西南长安县界中.曾祖爽,洪州武宁令;祖微,右卫骑曹参军;父嵩,苏州昆山丞。妻上谷侯氏处士高女。

高固奇士,自方阿衡、太师,世莫能用吾言,再试吏,再怒去,发狂投江水。初,处士将嫁其女,惩曰:“吾以龃龉穷,一女怜,不以与凡子。”君曰:“吾求妇氏久矣,唯此翁可人意;且闻其女贤,不可以失。”即谩媒妪:“吾明经及第,且选,即官人。若能令翁许我,请进百金为妪谢。”诺许,白翁。翁曰:“诚官人邪?取文书来!”君计穷吐实,妪曰:“无苦,翁大人,不疑人欺之,得一卷书粗若告身者,我袖以往,翁见未必取视,幸而听我。”行其谋。翁望见文书衔袖,果信不疑,曰:“足矣!”以女与王氏。生三子,一男二女。男三岁夭死,长女嫁亳州永城尉姚挺,其季始十岁。铭曰:鼎不可以柱车,马也不可使守闾。佩玉长裾,不利走趋,只系其逢,不系巧愚。不谐其须,有衔不祛。钻石埋辞,以列幽墟。

(有删改)

注①戾契:曲折倾斜。此指常轨以外的途径。②四科:唐宪宗在进士、明经二科之外,另开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博通坟典达于教化科、达于吏理可使从政科、军谋宏远堪任将帅科。③阿衡、太师:代指伊尹、姜太公。④告身:授官的凭信,即任命状。
【小题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见将军事 白:陈述B.将军帅风翔 迁:升官
C.不可强起学 顾:回头看D.即谓媒妪   谩:欺骗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即提作书  向之
B.有君平生告者 臣供养无主
C.吾以龃語穷,一女怜 今者有小人
D.鼎不可以柱车 吾未见其明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适喜爱读书,怀抱奇志,好直言,故不受达官贵人喜爱,使他想借势的愿望落空。
B.唐玄宗登基,增设四科招募贤士,王适认为有机会,参加科考,但没考上,益发穷困。
C.王适以冒官欺骗的手法取得了侯高的信任,娶到妻子,展现了人物性格中卑劣的一面
D.文章多用对话,抓住人物个性化语言,通过正侧结合,塑造了一仕途不如意的主人公形象。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狂子不足以共事。
(2)明年九月,疾病,舆医京师。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22分)
刘敬者,齐人也。汉五年,戍陇西,过洛阳,高帝在焉。娄敬脱挽辂,衣其羊裘,见齐人虞将军曰:“臣愿见上言便事。”虞将军欲与之鲜衣,娄敬曰:“臣衣帛,衣帛见,衣褐,衣褐见,终不敢易衣。”于是虞将军入言上。上召入见,赐食。
已而问娄敬,娄敬说曰:“陛下都洛阳,岂欲与周室比隆哉?”上曰:“然。”娄敬曰:“陛下取天下与周室异。周之先自后稷,尧封之邰,积德累善十有余世。公刘避桀居豳。太王以狄伐故,去豳,杖马箠居岐,国人争随之。及文王为西伯断虞芮之讼始受命吕望伯夷自海滨来归之武王伐纣不期而会孟津之上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遂灭殷。成王即位,周公之属傅焉,乃营成周洛邑,以此为天下之中也,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均矣,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凡居此者,欲令周务以德致人。今陛下起丰沛,收卒三千人,以之径往而卷蜀、汉,定三秦,与项羽战荥阳,争成皋之险,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哭泣之声未绝,伤痍者未起,而欲比隆于成、康之时,臣窃以为不也。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夫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关而都,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
高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人,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上疑未能决。
及留侯明言入关便,即日车驾西都关中
太史公曰:语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信哉!夫高祖起微细,定海内,谋计用兵,可谓尽之矣。然而刘敬脱挽辂一说,建万世之安,智岂可专邪!
(节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注:①刘敬,本姓娄,后受赐姓刘。挽辂:绑在车辕上供人拉车使用的横木。②周公:周成王姬诵的叔叔,周公旦。③成、康之时:指西周成王、康王的鼎盛时代。④榱:椽子。⑤三代之际:夏、商、周三代盛世的功业。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文王为西伯/断虞芮之讼/始受命吕望/伯夷自海滨来归之/武王伐纣不期/而会孟津之上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遂灭殷
B.及文王为西伯/断虞芮之讼/始受命/吕望/伯夷自海滨来归之/武王伐纣/不期而会孟津之上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遂灭殷
C.及文王为西伯/断虞芮之讼始受命/吕望/伯夷自海滨来归之武王/伐纣不期而会/孟津之上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遂灭殷
D.及文王为西伯/断虞芮之讼/始受命/吕望/伯夷自海滨来归之武王/伐纣不期而会孟津之上/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遂灭殷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向是(3分)()
A.陛,是宫殿。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殿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
B.项羽灭秦后将秦国本土关中地区分封给秦军三位降将,封章邯为雍王,辖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地区;封司马欣为塞王,辖咸阳以东;封董翳为翟王,辖陕北。合称“三秦”。咸阳成了三秦的分界点。
C.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山东,有时也泛指战国时秦国以外的六国领土。今天的山东省指的是太行山以东。
D.秦朝建都咸阳,汉朝建都长安,因这个地区位于函谷关以西,大散关以东,武关以北,萧关以南,处四关之中,故称关中。
【小题3】(小题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公之属傅焉相:察看
B.臣窃以为不也侔:等同
C.然有急卒:突然
D.秦之故地案:控制
【小题4】(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敬希望晋见刘邦,同乡虞将军要求娄敬换上好衣服,娄敬却坚持穿着粗布短衣去拜见,这体现了他在立身行事上保持本色的一面。
B.刘敬述说了周王朝迁徙繁荣的过程,从部落始主后稷到公刘、太王、文王、武王,直到周成王定都洛阳,是用德政来取得民心。
C.刘敬去陇西戍守路过洛阳,便主动劝说高祖建都关中,因群臣大都不是关中之人,满朝皆是反对之声,但高祖最终采纳了他的意见。
D.西汉建都长安,在这个问题上,固然说明刘敬胸怀大局,颇具政治眼光;也不能不说刘邦慧眼识人,不以人废言,能择善而从。
【小题5】(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
(2)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王求礼,许州长社人。武后时,为左拾遗、监察御史。后方营明堂,雕饰谲怪,侈而不法。求礼以为“铁鸑金龙、丹雘珠玉,乃商琼台、夏瑶室之比。自轩辕以来,服牛乘马,今辇以人负,则人代畜”,上书讥切。久不报。契丹叛,使孙万荣寇河北,诏河内王武懿宗御之,懦扰不进,贼败数州去。懿宗乃条华人为贼诖误者数百族,请诛之。求礼劾奏曰:“诖误之人无良边吏教习,城不完固,为虏胁制,宁素持叛心哉?懿宗拥兵数十万,闻敌至,走保城邑,今乃移祸无辜之人,不亦过乎?请斩懿宗首以谢河北。”懿宗大惧,后尽赦其人。当是时,契丹陷幽州,馈輓屈竭,左相豆卢钦望请停京官九品以上两月奉助军兴。既奏,求礼进曰:“天子富有四海,何待九品奉,使宰相夺之以济军国用乎?”后曰:“止。”久视二年三月,大雨雪,凤阁侍郎苏味道等以为瑞,率群臣入贺。
求礼让曰:“宰相燮和阴阳,而季春雨雪,乃灾也。果以为瑞,则冬月雷,渠为瑞雷邪?”味道不从。既贺者入,求礼即厉言:“今阳气偾升,而阴冰激射,此天灾也。主荒臣佞寒暑失序戎狄乱华盗贼繁兴正官少伪官多百司非贿不入使天有瑞何感而来哉?”群臣震恐,后为罢朝。然以刚正故,宦龃龉。神龙初,终卫王府参军。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三十七》,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主荒臣佞/寒暑失序/戎狄乱华/盗贼繁兴/正官少/伪官多/百司非贿不入/使天有瑞/何感而来哉
B.主荒臣佞/寒暑失序戎/狄乱华/盗贼繁兴/正官少/伪官多/百司非贿不入/使天有瑞/何感而来哉
C.主荒臣佞/寒暑失序/戎狄乱华/盗贼繁兴/正官少伪/官多百司/非贿不入/使天有瑞/何感而来哉
D.主荒臣佞/寒暑失序戎/狄乱华盗贼/繁兴/正官少/伪官多/百司非贿不入/使天有瑞/何感而来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轩辕”是中国第一帝王黄帝,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被尊为中华“人文始祖”。
B.“河北”是古代地名,指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与现在的河北省是同一行政区域。
C.“天子”是帝王的称谓,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神圣不可侵犯。
D.“久视”,唐代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求礼不畏强权,敢于指出别人的错误。面对武后修建明堂,他敢于指斥其奢侈而不合法,结果,武后停止了建造。
B.王求礼坚持正义。在武懿宗逐条陈奏、请求处死被贼逼迫协从的数百家汉民时,他敢于替他们说话,武后最终赦免了百姓。
C.由于王求礼的坚持,武后最终否决了左相豆卢钦望的停发九品以上京官两个月的俸禄来赞助军用的请求。
D.王求礼反对苏味道等人认为天降大雪是吉祥征兆的说法,并在祝贺的群臣面前与苏味道据理力争,但苏味道不理会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懿宗拥兵数十万,闻敌至,走保城邑。
(2)群臣震恐,后为罢朝。然以刚正故,宦龃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