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师 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欲人之无也难矣惑:疑难问题
B.其圣人也亦远矣下:低于
C.君子不齿不齿:不屑与之同列
D.位卑则足羞,官则近谀盛:盛大
【小题2】下列加横线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师道之不也久矣六艺经皆通习之
B.道之所存,之所存也圣人无常
C.孰能无则耻师焉,
D.其闻也亦先乎吾余嘉其能行古
【小题3】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吾从而师之B.古之学者必有师
C.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D.小学而大遗
【小题4】下列句中“其”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项是(    )
A.其可怪也欤?B.爱其子,择帅而教之
C.吾未见其明也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小题5】下列各句中与“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不拘于时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而耻学于师
【小题6】下面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师说”,就是谈谈从师求学的道理。
B.第一段提出全文中心论点,并以教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以及有道者为师的道理,是全篇论证的中心,下文都紧扣这一论题展开议论和批判。
C.第二段以对比的方法借古讽今,针砭时弊,着重批判了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从正面论证“为学必从师”的中心论点。
D.本文论述了教师的作用和从师学习的重要性,阐明了能者为师的道理,抨击了时俗轻视师道的不良风气,为开展古文运动扫除了思想障碍。
【小题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20 02:40: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下列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四年知杭州。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B.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C.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D.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又称“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后代冠礼虽废,但仍保留“加冠”“已冠”“弱冠”等说法。
B.元昊,党项族,西夏的开国皇帝,在位时对北宋作战,连续夺得胜利,扩展、确立了西夏的疆域。
C.刺史在唐朝是指中央派去各州监察、审核的官员,属官有长史、司马等。
D.生祠是古代信仰民俗,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家教良好,学识广博。母亲程氏亲口把书上知识传授他,等到弱冠,博通经史,写文章每天可以写数千字。
B.苏轼恪尽职守,不因循守旧。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时,百姓贫困差役繁重,衙吏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其利弊所在,修订衙规,从此害处减少了一半。
C.苏轼虽受小人陷害,却随缘自适。苏轼遭受陷害,被捕入狱,但出狱被贬黄州后,却能与农夫老翁融洽相处,并自号“东坡居士”。
D.苏轼一心为民,政绩卓著。在杭州首次任职时,苏轼就疏通茅山、盐桥二河来通航运,建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只积蓄湖水的枢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2)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以勤,字逸甫,南充人。嘉靖二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久之,充裕王讲官,修撰,进洗马。时东宫位号未定,群小多构衅。世宗于父子素薄,王岁时不得燕见。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为讲官九年,有羽翼功,而深自晦匿,王尝书“忠贞”二字赐之。父丧除,还为侍读学士,掌翰林院。
穆宗即位,以勤自以潜邸旧臣,条上《谨始十事》,其言揽权、听言尤切。诏嘉其忠恳。穆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四年,条上时务因循之弊,请慎擢用。帝嘉之,下所司议。高拱掌吏部,恶所言侵己职,寝其奏,惟都察院议行赃吏一事而已。
初,以勤之入阁也,徐阶为首辅,而拱方向用,朝士各有所附,交相攻。以勤中立无所比,亦无私人,竞阶与拱去,无訾及之。及拱再入,与赵贞吉相轧,张居正复中构之。以勤与拱旧僚,贞吉其乡人,而居正则所举士也,度不能为解,恐终不为诸人所容,力引疾求罢。
以勤归十年,年七十。复颁上方银币,命其子于陛驰归赐之,且敕有司存问。又六年卒。赠太保,文端。
(选自《明史•陈以勤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
B.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
C.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
D.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表调动官职的词语,一般指提升;表授予官职的词语,如辟、拜、除等;表兼代官职的词语,如领、行、权等。
B.洗马,古代官名,即太子洗马。秦始置,汉时亦作“先马”。秦汉时为太子的侍从官,出行时为前导,故名。
C.吏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不仅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与考核,还管理学校及科举考试等事务,其首长为吏部尚书。
D.谥,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小题3】下列对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以勤热心王储,但不得重用。虽然陈以勤对裕王很忠心,但是明世宗对于陈氏父子的情谊一向淡薄,因此,裕王一年内也都不能召见陈以勤一次。
B.陈以勤忠勇坚贞,不矜不伐。虽然陈以勤在裕王府担任了九年讲官,有保护裕王的功劳,但他却深藏晦匿,不曾夸耀,裕五曾书写“忠贞”二字相赠。
C.陈以勤积极有为,敢于进谏。他分条呈上《谨始十事》,提出关于收揽权利、听取谏言的言辞十分恳切;他呈上因循守旧的时政弊端,请求慎重提拔任用。
D.陈以勤聪明睿智,洞察局势。高拱和赵贞吉相互倾轧,张居正又从中构陷,陈以勤自知调停不好三人关系,恐怕不会为三人所容,极力称病请求罢免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
(2)以勤中立无所比,亦无私人,竞阶与拱去,无訾及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小 题。
王刚中,字时亨,饶州乐平人,博览强记。绍.兴.十五年,进士第二人。故事当召试,秦桧怒其不诣己, 授洪州教授。桧死,召见,擢秘书省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孝宗为普安郡王,刚中兼王府教授,每侍
讲,极陈古今治乱之故,君子小人忠佞之辨。迁中书舍人,言:“御敌今日先务,敌强则犯边,弱则 请盟。今勿计敌人之强弱,必先自治,择将帅,搜战士,实边储,备器械,国势富强,将良士勇,请 盟则为汉文帝,犯边则为唐太宗。”上韪其言。会西蜀谋帅,上曰:“无以逾王刚中矣。”以龙图阁 待制知成都府、制置四川。时吴璘累官阀至大帅,其下姚仲、王彦等亦建.节.雄一方。惟刚中检身以法,
示人以礼,不立崖堑,驭吏恩威并行,羽.檄.纷沓,从容裁决,皆中机会。 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
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又以蜡书抵张正
彦济师。西师大集,金兵败走。方议奏捷,刚中倍道驰还,谓其属李焘曰:“将帅之功,吾何有焉。” 焘唶曰:“身督战而功成不居,过人远矣。”成都万岁池广袤十里,溉三乡田,岁久淤淀,刚中集三乡夫共疏之,累土为防,上植榆柳,表以石柱。府学礼殿,东汉兴平中建,遭时多故,日就倾圮,属九县缮完,悉复其旧。葺诸葛武侯祠,表贤以示民。有女巫蓄蛇为妖,杀蛇,黥.之。孝宗受禅,金犯
淮,有旨趣刚中入见,陈战守之策。刚中曰:“战守者实事,和议者虚名,不可恃虚名害实事。”又
奏四事:开屯田、省浮费、选将帅、汰冗兵。居政府,属疾卒,年六十三,赠资政殿大学士、光禄大 夫,谥恭简。建炎间,诏阶、成、岷、凤四州刺壮丁为兵,众以为忧。刚中建言五害罢之,免符下, 民欢呼,声震山谷。比去,蜀父老遮道,有追送数百里者。繇布衣至公卿,无他嗜好,公退惟读书著 文为乐。有《易说》《春秋通义》《东溪集》《应斋笔录》等,凡百余卷。
(节选自《宋史·王刚中传》)
【小题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
安得高枕而卧/ 璘大惊
B.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 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
C.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 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
D.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 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绍兴,意为“承继前业,振兴昌盛”,是宋高宗赵构的尊号。当年为金人所逼的赵构逃至绍兴,
觉得心情很好,江山会被收复,所以有了一句“绍祚中兴”,意思就是说国家的命运会繁荣昌盛起来。
B.建节即执持符节,古代使臣受帝王之命,必建节以为凭信,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的“(天 子)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后来也指大将受朝廷之命出镇边关。
C.羽檄,又称“羽书”,古代军中的紧急文书会插上鸟羽,要求迅速传递。后即以“羽檄”指代军 中文书。
D.黥,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的刑罚, 是古代肉刑的一种。中国古代的肉刑还有劓、刖、宫、大辟 等。其中,劓为割鼻子;大辟,即死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刚中刚直不阿。他刚中进士时,就因为不肯拜见秦桧而为其挟私报复;但他性情不改,任成都 知府时,敢于斥责大帅吴璘,并帮助调集军队,最终击退金兵。
B.王刚中兼具文武之才。孝宗初即位时,王刚中曾多次向他讲述天下治乱的道理、御敌戍边的方略; 后来孝宗再次召见,他又一一陈明了开屯田、选将帅等战守之策。
C.王刚中体恤百姓,深得民心。高宗曾下诏让四州壮丁充军,后因刚中建言而得免;任成都知府时, 他修葺武侯祠,打击女妖,做了许多好事。
D.王刚中淡泊名利,谦冲自牧,清廉自守。胜敌之后,正商议奏捷报功时,他却连夜回到自己军中, 令部属深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刚中集三乡夫共疏之,累土为防,上植榆柳,表以石柱。
(2) 府学礼殿,东汉兴平中建,遭时多故,日就倾圮,属九县缮完,悉复其旧。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刘兆麒,字瑞图,宝坻人。幼而端重,寡言笑,举止如成人。读书过目即成诵,为文皆有理法。年十四,遇太宗观兵畿辅,见兆麒,异之,令入官学读书。年十六,随世祖入关。又七年,诏选汉军满汉文艺,兆麒名列上卷,投翰林院编修。兆麒起布衣,为侍从, 感激图报。世祖屡幸内院,喜其年少敏练,十年中,历擢都察院启心郎,改宗人府,晋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时兆献年未三十,每奏对,辄当上旨。
顺治十八年,滇、黔既平,余党逸.入楚。上以.兆麒能,擢湖广巡抚。圣祖即位,大军南下,糗粮刍秣,兆麒皆躬理之,无缺供,授工部侍郎。楚人新罹.兵灾,噢咻①安辑,民庆 更生。康熙七年,擢四川总督,旋.以裁缺回京,投兵部尚书、加一品,录其抚川功也。八 年,授淅闽总督。时海乱未靖,兆麒条上防海机宜。十二年,入京陛见,适有三藩之变, 廷推将帅,上特用文臣三人,改衔以往,兆麒其.一也。初任直隶援剿提督,改投江南崇明 水师提督。崇明密迩海氛②,地险要,兆麒请择偏禅自随,预储粮饷,壮我之.威,伺寇之 隙。上称善再三,悉俞所.请。坐镇十载,人不知兵。二十三年,俄人入境。上择贤能谙练 大臣掌军事,以兆麒为黑龙江总管,督兵三战,皆有功。三十一年,边境肃清,兆麒年逾 六十,以母老拜疏乞归。优旨俞允。徜徉林下六年。监修北河,工既竣,上复命为总督、 兵部尚书。时其子殿衡官江南布政使,值圣祖南巡,迎驾。上问兆麒年及提督海疆岁月, 兼赐上方珍物。其上膺主眷,久而弥笃,诚.殊遇也。四十年六月卒,年八十。
兆麒性孝友.,家门雍穆。生平守不欺之学僚友故交皆终身如一利人济物之事见无不为。殿衡继抚楚,遗民故老争迎马首,问兆麒起居,可以知其德泽之入人深矣。
(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名臣传》,有删节)
(注)①噢咻:抚慰病痛。②海氛:指海疆动乱的形势。
【小题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党逸.入楚(逸:逃跑)
B.楚人新罹.兵灾(罹:遭受)
C.旋.以裁缺回京(旋:不久)
D.兆麒性孝友.(友:朋友)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上以.兆麒能,擢湖广巡抚|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B.兆麒其.一也|其.皆出于此乎
C.壮我之.威,伺寇之隙|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久而弥笃,诚.殊遇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小题3】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刘兆麒治政才能的一组是(   )
①遇太宗观兵畿辅   
②糗粮刍秣,兆麒皆躬理之,无缺供
③授兵部尚书、加一品,录其抚川功也   
④督兵三战,皆有功
⑤值圣祖南巡,迎驾
⑥徜徉林下六年
A.①④⑤B.①②⑥
C.②③④D.③⑤⑥
【小题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生平守不欺之/学僚友故交/皆终身如一/利人济物之/事见无不为
B.生平守不欺之学/僚友故交皆终身如一/利人济物之事/见无不为
C.生平守不欺之/学僚友故交/告终身如一利人/济物之/事见无不为
D.生平守不欺之学/僚友故交皆终身如一利人/济物之事/见无不为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刘兆麒幼年时为人端庄稳重,不苟言笑,过目不忘。他被当时的皇帝赏识,因而能接受 很好的教育。
B.刘兆麒在楚地做官时,悉心疗治战争创伤。他坐镇崇明十年,因人们不懂使用兵器而寇
患不断。
C.刘兆麒肃清中俄边境后,便请旨退休;他在隐退之后,仍然不忘国事,成功监修了北 河。
D.文章从读书、治政、为人等多方面来写刘兆麒,言简意赅。结尾用侧面描写烘托了传主 形象。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兆麒年未三十,每奏对,辄当上旨。
(2)时海乱未靖,兆麒条上防海机宜。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是岁也,大将军(指卫青)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受诏与壮士,为剽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
其秋,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汉所破,亡数万人,以骠骑之兵也。单于怒,欲召诛浑邪王。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天子闻之,于是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骠骑将军将兵往迎之。骠骑既渡河,与浑邪王众相望。浑邪王裨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骠骑乃驰入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遣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降者数万,号称十万。既至长安,天子所以赏赐者数十巨万。封浑邪王万户,为漯阴侯。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事多此类。大将军为人仁善退让,以和柔自媚于上,然天下未有称也。
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后三年,元狩六年而卒。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谥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子嬗代侯,嬗少,字子侯,上爱之,幸其壮而将之。居六岁,元封元年,嬗卒,谥哀侯。无子,绝,国除。
太史公曰:苏建语余曰:“吾尝责大将军至尊重,而天下之贤大夫毋称焉,愿将军观古名将所招择选贤者,勉之哉。大将军谢曰:“自魏其、武安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彼亲附士大夫,招贤绌不肖者,人主之柄。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骠骑亦效此意,其为将如此。
节选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小题1】下面对于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以传闻。
B.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以传闻。
C.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以传闻。
D.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以传闻。
【小题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阐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单于,是匈奴对其首领的专称。匈奴称呼单于的皇后为阏氏。
B.谥号只是皇帝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与品德给予的一个中肯的称号。
C.除,意思为任命授职,往往表达除去旧职授予新职之意。
D.“太史公曰”在《史记》中一般在一篇文章的后面,表达司马迁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看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霍去病是大将军卫青的姐姐的儿子,受到皇帝的赏识,在十八岁时,做了皇帝的侍中。
B.霍去病擅长骑马射箭,两次跟从大将军卫青出征,卫青奉汉武帝之命,拨给他壮勇之兵,任命他为剽姚校尉,他率八百骑兵追击敌军数百里,为了个人私利,杀俘敌人很多。
C.霍去病为人寡言少语,敢作敢为。天子曾想教他兵法,他却说:“打仗只看战略如何   就够了,不必亦步亦趋地学习古人的兵法。 ”
D.霍去病死后,皇帝很悲痛,为他建立的坟墓,外形就像祁连山。他的儿子霍嬗在很小的时候就死了,因此,他的后代断绝了,他的封国也就被废除了。
【小题4】翻译
(1)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汉所破,亡数万人
(2)吾尝责大将军至尊重,而天下之贤大夫毋称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