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高祖,姓刘氏,字季。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①也。
单父②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馀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於是因东游以厌③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隐於芒、砀山泽岩石之间。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秦二世元年秋,陈胜等起蕲,至陈而王,号为“张楚”。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沛令恐,欲以沛应涉。掾、主吏萧何、曹参乃曰:“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注:①豁如:旷达,不拘礼法。②单父:地名。③厌:通“压”,压住,镇压。
【小题1】对加横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进不满千钱,之堂下坐:使……坐
B.高祖为亭长,素诸吏易:改变,交换
C.前有大蛇径,愿还当:阻挡,阻拦
D.因众,众不敢不听劫:强迫,威逼
【小题2】(小题2)全都体现汉高祖刘邦“意豁如也”的一组是()
①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②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③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 ④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⑤高祖即自疑,亡匿⑥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小题3】(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刘邦有帝王之相。善于为他人相面的吕公第一次看到刘邦的“状貌”就非常敬重他。
B.刘邦对形势分析准确。他预计到达目的地时,“徒”会都逃走,主动释放了他们。
C.刘邦有神秘色彩。“醉斩白蛇”“天子之气”,在当时为刘邦树立了一定的威信。
D.刘邦相应陈涉起义。刘邦担心别人对自己不利,主动提出带领沛县相应义军。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2)人曰:“妪子何为见杀?”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5-10 10:56: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小题。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旧法。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谊追伤之,因以自喻。谊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鹏飞入谊舍,止于坐隅。鹏似鸮,不祥鸟也。谊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釐①,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谊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年三十三矣。
先是,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是时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上深纳其言,养臣下有节。
孝武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贾嘉最好学,世其家。
刘向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
(选自《汉书•贾谊传》有删改)
【注】①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召置门下,甚爱 幸:宠幸
B.更秦之旧法     悉:全部   
C.是时丞相绛侯周勃免就   国:国都  
D.逮系长安狱治,亡事 卒:最终
【小题2】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能直接说明贾谊才学优异的一组是
①(贾谊)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②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③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  
④谊追伤之,因以自喻
⑤文帝思谊,征之
⑥孝武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
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③⑤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与李斯是同乡,贾谊曾经向李斯学习并侍奉他。
B.读书人认为贾谊很有才能,而绛侯、灌侯等人却认为贾谊学识浅薄。
C.因为文帝的谦让,贾谊的许多想法未能变为现实。
D.文帝向贾谊问及鬼神的事,被贾谊的回答所折服,认为自己的见识不如贾谊。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朱修之恭祖,义阳平氏人也。曾祖焘,晋平西将军。祖序,豫州刺史。父谌,益州刺史。修之自州主薄司徒从事中郎,文帝谓曰:“卿曾祖昔为王导丞相中郎,卿今又为王弘中郎,可谓不忝尔祖矣。”后随到彦之北伐。彦之自河南回,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数月粮尽,将士熏鼠食之,遂陷于虏。

拓跋焘嘉其守节,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修之潜谋南归,妻疑之,每流涕问其意,修之深嘉其义,竟不告也。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治黄龙城拓跋焘伐之修之与同没人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修之、怀明惧奔冯弘,弘不礼。留一年,会宋使传诏至,修之名位素显,传诏见即拜之,彼国敬传诏,谓为“天子边人”,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时魏屡伐弘,或说弘遣修之归求救,遂遣之。

元嘉九年,至京邑,以为黄门侍郎,累迁江夏内史。雍州刺史刘道产卒,群蛮大动,修之为征西司马讨蛮,失利。孝武初,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修之在政宽简,士众悦附。及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反,修之举兵,修之伪与之同,而遣使陈诚于帝。帝嘉之,以为荆州刺吏,加都督。义宣闻修之不与己同,乃以鲁秀为雍州刺史,击襄阳。修之命断马鞍山道,秀不得前,乃退。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时竺超民执义宣,修之至,乃杀之,以功封南昌县侯。

修之治身清约,凡所赠馈,一无所受,有饷,或受之,而旋与佐吏赌之,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征为左民尚书,转领军将军。去镇,秋毫不犯,计在州然油及牛马谷草,以私钱十六万偿之。然性俭克少恩情,姊在乡里,饥寒不立,修之未尝供赡。尝往视姊,姊欲激之,为设菜羹粗饭,修之曰:“此乃贫家好食。”致饱而去。

(选自《宋书·朱修之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治黄龙城/拓跋焘伐之/修之与同没人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
B.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洽黄龙城/拓跋焘伐之/修之与同没人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
C.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治黄龙城/拓跋焘伐之/修之与同没人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
D.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治黄龙城/拓跋焘伐之/修之与同没人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代对人的名的注解、补充和延伸。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互为表里。
B.“迁”“转”是古代官职任免变迁的术语,另外还有“授”“徙”等,“迁”“徙”是关于职务调动的,“授”“转”是关于任职授官的。
C.都督,中国古代军事长官的一种,兴于三国,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明以后成为中央军事长官。
D.檄,古代用以晓喻、征召或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的文告。文中“檄”是发文书征召之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修之和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一样,都担任官职。后来跟随彦之讨伐北魏,在留守滑台的时候,被敌人围困,虽坚持数月,但最终被俘。
B.虽然拓跋焘很赏识他,但朱修之毕竟是南人,时时想着回去。在随拓跋焘讨伐冯弘时,朱修之因怕被牵连而逃走,最终因冯弘派遣回到了宋。
C.在平定义宣的叛乱时,朱修之先是假装同意和义宣一起叛乱,然后又断了鲁秀的进攻道路,使他无功而返,最终朱修之被迫杀掉了义宣。
D.朱修之虽然非常节约,但对生活贫困的姐姐显得薄情少恩;他看望姐姐时,姐姐准备了很差的饭菜来激发他的恻隐之心,但他并没有为之所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拓跋焘嘉其守节,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
(2)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居下邳,为人任侠。项伯常杀人,从良匿。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群臣争功,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吕后恐,不知所为。人或谓吕后曰:“留侯善画计策,上信用之。”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曰:“君常为上谋臣,今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卧乎?”留侯曰:“始上数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策。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骨肉之间,虽臣等百余人何益。”吕泽强要曰:“为我画计一。”留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为上慢侮人,故遮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时以入朝,令上见之,则必异而问之。问之,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劝也。”于是吕后令吕泽使人奉太子书,卑辞厚礼,迎此四人。四人至,客建成侯所,汉十二年,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留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
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今,以死争太子。上佯许之,犹欲易之。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齿,衣冠甚伟。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日:“烦公幸卒调护太子。一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召威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戚夫人嘘唏流涕,上起去,罢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子不疑代侯。留侯不疑,孝文帝五年坐不敬,国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留侯    劫:威逼、胁迫
B.今公诚能无金玉璧帛 爱:吝惜,吝啬
C.及,置酒,太子侍  燕:燕地
D.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为上侮人 慢:傲慢、轻视
【小题2】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是
A.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   /死者故臣等来耳
B.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
C.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
D.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人,良曾与客狙击秦始皇,误中副车,逃到下邳,为人任侠。
B.汉六年正月,汉高祖刘邦封功臣,张良虽未有战斗功,但因“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高帝让其择留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
C.张良深知“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在群臣争功的情况下,他“不敢当三万户”;刘邦对他的封赏,他极为知足。
D.本文节选部分有详有略,主要记叙了张良在刘邦智囊团中,特别是刘邦称帝后,帮助吕后出谋划策,保住了太子名位的故事。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第一句出自试卷中的文言文)
(1)始上数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策。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骨肉之间,虽臣等百余人何益。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5)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同类题4

文言文阅读
徐文长传
【明】袁宏道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凡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其信任多此类。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一日,饮其乡大夫家。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一座大惊。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阳和力解,乃得出。既出,倔强如初。晚年愤益深,狂益甚。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 
(节选自《徐渭集·附录》)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心而行 信:任凭
B.凡公所以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   饵:招待
C.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     阴:暗中
D.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死 论:判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秀才:是科举考试时代的一个身份称呼,指通过了省一级考试之后才能称为秀才。
B.介胄之士:指军队中穿盔甲是士兵。
C.公:古代是王以下的最高爵位,也是对所尊敬的人的尊称。
D.继室:指原配死后续娶的妻子,古代原配死后侍妾扶正的也叫继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文长未能得志,于是寄情山水,游历北方,并以诗作记游抒怀。他写文章才思敏捷,意韵刚健飘逸;书法风格刚柔相济,富有情趣。
B.徐文长有才略,好出奇谋,深得胡公信任,参与军中机密。然而多次科举失利,晚年愤慨更深,狂疾益甚,最终心怀怨愤而死。
C.胡公统率重兵,威震东南,深为将士敬畏。有个和尚却依仗财势,在酒筵上对胡公出语不敬,后来胡公借其它事将他以杖刑处死。
D.石公认为古今文人忧愁困苦没有比得上徐文长的;梅客生认为徐文长不仅是个奇才,更是个奇人;作者认为徐文长的一生无所不奇。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
(2)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宇文忻,字仲乐,本朔方人,徙京兆。忻幼而敏慧,为儿童时,与群辈游戏,辄为部伍,进止行列,无不用命,有识者见而异之。年十八,从周齐王宪讨突厥有功,拜仪同三司,赐爵兴固县公。从武帝伐齐,攻拔晋州。及帝攻陷并州,先胜后败,帝为贼所窘,左右皆歼,帝挺身而遁,诸将多劝帝还。忻勃然而进曰:“自陛下克晋州,破高纬,乘胜逐北,以至于此。致令伪主奔波,关东响振,自古行兵用师,未有若斯之盛也。昨日破城,将士轻敌,微有不利,何足为怀。今者破竹,其势已成,奈何弃之而去?”帝纳其言,明日复战,遂拔晋阳。高祖龙潜时,与忻情好甚协,及为丞相,恩顾弥隆。尉迥作乱,以忻为行军总管,兵屯河阳,诸军莫敢先进。帝令高颎驰驿监军,与颎密谋进取者,唯忻而已。迥背邺城结阵,与官军大战,官军不利。时邺城士女观战者数万人,忻与高颎、李询等谋曰:“事急矣,当以权道破之。”于是击所观者大嚣而走转相腾藉声如雷霆忻乃传呼曰贼败矣众军复振齐力 急击之迥军大败。进封英国公。自是以后,每参帷幄,出入卧内,禅代之际,忻有力焉。上尝欲令忻率兵击突厥,高颎言于上曰:“忻有异志,不可委以大兵。”乃止。忻既佐命功臣,频经将领,有威名于当世。上由是微忌焉,以谴去官。忻与梁士彦昵狎,数相往来,士彦时亦怨望,阴图不轨。忻谓士彦曰:“帝王岂有常乎?相扶即是。公于蒲州起事,我必从征。两阵相当,然后连结,天下可图也。”谋泄伏诛,年六十四。

(节选自《隋书·宇文忻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击/所观者大嚣而走/转相腾藉/声如雷霆/忻乃传呼曰/贼败矣/众军复振齐力/急击之迥军/大败
B.于是击所观者/大嚣而走/转相腾藉/声如雷霆/忻乃传呼/曰贼败矣/众军复振齐力/急击之迥军/大败
C.于是击所观者/大嚣而走/转相腾藉/声如雷霆/忻乃传呼曰/贼败矣/众军复振,齐力急击之/迥军大败
D.于是击/所观者大嚣而走/转相腾藉/声如雷霆/忻乃传/呼曰/贼败矣/众军复振/齐力急击之/迥军大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东,此处指山海关以东,即今天的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等地区。
B.龙潜,出自《易·乾》:“潜龙勿用,阳气潜藏。”后指阳气潜藏,龙蛇蛰伏。此处指帝王未即位。
C.河阳,在黄河北岸。“河”指黄河;“阳”指水北岸。古代山南水北谓之“阳”,反之则谓之“阴”。
D.禅代,指帝位的禅让和接替。史书中“禅代”,往往是假帝王禅让之名,行臣子篡位之实。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宇文忻自幼机敏聪慧,有指挥能力。与小孩们嬉戏玩耍时,常模拟军队操演,无人不服从他的命令,有见识的人看了都感到惊奇。
B.宇文忻性格坚韧,不轻易屈服。武帝伐齐遇挫,脱身逃跑,诸将大多劝武帝撤军,他力排众议,劝武帝坚持作战,最终攻克晋阳。
C.宇文忻精通兵法,善于应变。平定尉迥之乱时,在官军不利的情况下,他策划奇谋、运用诈术,振奋军心,大败贼兵。
D.宇文忻威名赫赫,功高自傲。他因与突厥有往来而引起皇上猜忌,于是获罪离职,最终因心怀不满而被诛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邺城士女观战者数万人,忻与高颎、李询等谋曰:事急矣,当以权道破之。
(2)忻与梁士彦呢狎,数相往来,士彦时亦怨望,阴图不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