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①尉迟敬德,名恭,朔州善阳人。隋大业末,刘武周乱,以为偏将。与宋金刚袭破(唐)永安王孝基,执独孤怀恩等。武德二年,秦王战柏壁,金刚败奔突厥,敬德合余众守介休。王遣任城王道宗、宇文士及谕之,乃与寻相举地降,从击王世充。会寻相叛,诸将疑敬德且乱,囚之。屈突通等曰敬德慓敢今执之猜贰已结不即杀后悔无及也王曰不然敬德必叛宁肯后寻相者耶释之,引见卧内,曰:“丈夫以气相许,小嫌不足置胸中,我终不以谗害良士。”因赐之金,曰:“必欲去,以为汝资。”是日猎榆窠,会世充自将兵数万来战。单雄信者,贼骁将也,骑直趋王,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乃翼王出,率兵还战,大败之。王顾曰:“比众人意公必叛,我独保无它,何相报速耶?”
②窦建德营板渚,王命李勣等为伏,亲挟弓,令敬德执矟,略其垒,大呼致师①。建德兵出,乃稍引却,杀数十人,众益进。伏发,大破之。时世充兄子琬使于建德,乘隋帝厩马,铠甲华整,出入军中以夸众。王望见,问:“谁可取者?”敬德请与高甑生、梁建方三骑驰往,禽琬,引其马以归,贼不敢动。
隐太子尝以书招之,赠金皿一车。辞曰:“秦王实生之,方以身徇恩。今于殿下无功,其敢当赐?若私许,则怀二心,徇利弃忠,殿下亦焉用之哉?”太子怒而止。敬德以闻,王曰:“公之心如山岳然,虽积金至斗,岂能移之?然恐非自安计。”巢王果遣壮士刺之。敬德开门安卧,贼至,不敢入。因谮于高祖,将杀之。王固争,得免。
④(玄武门之变后)王为皇太子。时坐隐、巢者百余家,将尽没入之。敬德曰:“为恶者二人,今已诛,若又穷支党,非取安之道。”由是普原
⑤尝侍宴庆善宫,有班其上者,敬德曰:“尔何功,坐我上?”任城王道宗解喻之,敬德勃然,击道宗目几眇②。太宗不怿,罢,召让曰:“朕观汉史,尝怪高祖时功臣少全者,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③夷戮,非高祖过,国之大事,惟赏与罚,横恩不可数得,勉自修饬,悔可及乎!”敬德顿首谢。
⑥显庆三年卒,年七十四。“忠武”。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释:①致师:叫阵挑战。 ②眇:眼瞎。 ③韩彭:汉初大将韩信、彭越。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屈突通等曰/敬德慓/敢今执之/猜贰已结/不即杀后悔无及也/王曰/不然/敬德必叛/宁肯后寻相者耶/
B.屈突通等曰/敬德慓敢/今执之猜贰/已结/不即杀/后悔无及也/王曰/不然敬德必叛/宁肯后寻相者耶/
C.屈突通等曰/敬德慓敢/今执之/猜贰已结/不即杀/后悔无及也/王曰/不然/敬德必叛/宁肯后寻相者耶/
D.屈突通等曰/敬德慓敢/今执之/猜贰已结/不即杀后悔/无及也/王曰/不然敬德必叛/宁肯后寻相者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德二年,秦王战柏壁(是唐高祖年号。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这两种纪年法不能混用)
B.隐太子尝以书招之(指李建成,唐高祖李渊长子。李渊称帝后被立为皇太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将李建成杀死。贞观二年,李世民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追谥“隐”,史称隐太子)
C.尝侍宴庆善宫,有班其上者(指宴席座次居前者。古人宴会时以座次表示地位的高低,座次在前,地位就高)
D.谥“忠武”(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通过尉迟敬德投秦王、救王驾、擒王琬、拒收买、闹御宴等情节,多角度表现人物性格,将尉迟敬德这一形象塑造得丰满鲜活。
B.尉迟敬德作战勇猛,曾打败过唐军,归顺秦王后有人怀疑他谋反,将他囚禁了起来,要杀他。秦王不仅下令放了他,还送给他一些金银。
C.尉迟敬德将隐太子收买自己的事告诉了秦王,秦王断定隐太子一方不会就此罢休,果然后来又发生了尉迟敬德被人行刺和遭诬陷等事情。
D.尉迟敬德自恃功高,在一次侍宴时为了座次而对前来解说的任城王李道宗大打出手,惹得唐太宗十分不满,事后对其进行了重重的责罚。
【小题4】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1)秦王实生之,方以身徇恩。今于殿下无功,其敢当赐?
(2)敬德曰:“为恶者二人,今已诛,若又穷支党,非取安之道。”由是普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7-29 10:33: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万历二十年,擢进士第一,授修撰,累迁少詹事。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曰:清君心,遵祖制,振国纪,信臣僚,宝贤才,谨财用,恤民命,重边防。帝不省。王贵妃,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乎?”奏上,报可。琉球中山王遣使入贡,正春言:“中山已入于倭,今使臣多倭人,贡物多倭器,绝之便;否亦宜诏福建抚臣量留土物,毋俾入朝。”帝是之。四十年,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正春议黜学贤,谪之麟,而不及主考官。给事中赵兴邦、亓诗教因劾正春徇私。正春求去,不许。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诗教复劾正春,正春疏辩,益求去。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以侍养归。天启元年起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抗论忤魏忠贤,被旨谯责。明年,御史赵胤昌希指劾之,正春再疏乞归。帝以正春尝为皇祖讲官,特加太子少保,赐敕驰传,异数也。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十六》)

(注)①万寿节:皇帝诞辰日。②元良:太子的代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B.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C.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D.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箴,古代以告诫规劝为主的一种文体,如箴铭,是古代常刻在器物或碑石上用于规戒、褒赞的韵文。
B.薨就是死的意思,是诸侯以及王公大臣死时的专用字,也可以用于妃嫔和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C.乡试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考生以举人身份参加,一般在春天举行,又叫“春闱”或“礼闱”。
D.驰传,指驾传车急行;传车,古代驿站专用车。文中因为翁正春曾做过皇祖讲官,皇帝“赐敕驰传”,礼遇有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翁正春忠诚正直,敢于诤谏。日食出现时他极力陈述朝廷的过失,万寿节上向皇上提出八点劝告,这些直言均未被采纳。
B.翁正春深明国体,建言得当。他认为应该诏令福建抚臣阻止已归附倭人的琉球中山王来朝入贡,这个建议得到皇帝认同。
C.翁正春遭人弹劾,辞官自辩。在处理韩敬科场事件中遭人弹劾而请求去职,皇帝虽安慰留任他,却不想让他再担任官职。
D.翁正春为人正派,不媚权贵。他因为抵触魏忠贤被朝廷降旨斥责,后又遭赵胤昌借机中伤弹劾,他就再次上疏乞请回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乎?”
(2)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贽,字仲仪,开封襄邑人。乾德中,举进士,中首荐。太平兴国初,擢为著作佐郎,俄兼皇子侍讲,赐绯鱼。太宗至东宫,出《戒子篇》命贽注解,且令委曲讲说,以喻诸王。五年,复与程羽、侯陟、宋白同知贡举。置京朝官差遣院,凡将命出入、受代归阙官,悉考校劳绩,铨量才品,命贽领之。七年,以本官参知政事。曹彬为弭徳超所诬,贽极言救解,深为宰相赵普所重。尝因论事奏曰:“臣受不次之遇,誓以愚直上报。太宗曰:“愚直何益于事?”贽言:“虽然犹胜奸邪。”无何,以入对宿醒未解,左迁知荆南府。府俗尚淫祀,属久旱,盛陈祷雨之具。始至,命悉撤去,投之江,不数日大雨。就加左谏议大夫,入为盐铁使。时诸路积逋欠犯人,虽死犹系其子孙。贽条陈其事,多所蠲贷。真宗即位,拜刑部,出知天雄军。翌日,贽入对,恳辞。上曰:“全魏之地,所寄尤重,卿宜亟去。”知河南府,归朝,献诗自陈,进秩吏部初真宗未出阁贽已授经上尝至其家后杨可法继其任上以为辅导不及贽尝称贽纯厚长者至是在秘府屡赐对询访旧事且愍其已老,特拜工部尚书、翰林侍读学士,作诗赐之。东封,迁礼部尚书。太宗在晋邸时,凡制篇咏,多令属和。真宗尝访其赐本,贽集为四卷以献,诏奖之。大中祥符三年,卒,年七十六。上以旧学之故,特亲临哭之,赠左仆射,谥文懿。贽属文敏速而不雕刻,性温和,颇能延誉时隽。宋白以文学沉下位,贽荐引之,遂同掌诰命。赵昌言儿时,一见器之,及掌贡部,以为奏名之首,后卒贵显。

(节选自《宋史·列传二十五·郭贽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真宗未出阁/贽已授经/上尝至其家/后杨可法继/其任上以为辅导不及贽/尝称贽纯厚长者/至是/在秘府/屡赐对/询访旧事/
B.初/真宗未出阁/贽已授经/上尝至其家/后杨可法继其任/上以为辅导不及贽/尝称贽纯厚长者/至是/在秘府/屡赐对/询访旧事/
C.初/真宗未出阁/贽已授经/上尝至其家/后杨可法继其任/上以为辅导不及贽/尝称贽纯厚/长者至/是在秘府/屡赐对/询访旧事/
D.初/真宗未出阁/贽已授经/上尝至其家/后杨可法继/其任上以为辅导不及贽/尝称贽纯厚/长者至/是在秘府/屡赐对/询访旧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绯鱼,指朝官服饰,唐宋三品以上为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绯袍,佩银鱼袋。
B.吏部,古代“六部”官署之一,吏部管科举和官吏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
C.东封,指东岳泰山封禅,表示帝王受王命于天,向天告太平,对护佑之功表答谢。
D.左仆射,古代官名,分左仆射和右仆射,唐宋为宰相之职,文中是赠官,为虚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贽进士出身,善于讲授。他考上进士,名列第一,后被提拔为著作佐郎,不久兼皇子侍讲,太宗要求他注解并详细讲说《戒子篇》,以教导王子们。
B.郭贽仗义执言,反对淫祀。他极力上言解救被弭德超诬陷的曹彬,深为宰相赵普所器重;上任荆南府就撤去官府设立的求雨器具,将其投入江里。
C.郭贽文思敏捷,深受器重。太宗在晋王府时,凡写作诗文,大多命他和作,后来这些和作的诗文被郭贽编为四卷进呈太宗,太宗下诏以奖赏。
D.郭贽善于识人,举荐贤能。他推举引进博学能文而居于低下职位的宋白,最后共同掌管诰命;他器重举荐赵昌言,后来赵昌言终于高贵显赫。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将命出入、受代归阙官,悉考校劳绩,铨量才品,命贽领之。
(2)时诸路积逋欠犯人,虽死犹系其子孙。贽条陈其事,多所蠲贷。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周宣字孔和,乐安人也。为郡吏。太守杨沛梦人曰:"八月一日曹公当至,必与君杖,
饮以药酒。"使宣占之。是时黄巾贼起。宣对曰:"夫杖起弱者,药治人病,八月一日,贼
必除灭。"至期,贼果破。
后东平刘桢梦蛇生四足,穴居门中,使宣占之,宣曰:"此为国梦,非君家之事也。当 杀女子而作贼者。"顷之,女贼郑、姜遂俱夷讨,以蛇女子之祥,足非蛇之所宜故也。
文帝①问宣曰:"吾梦殿屋两瓦坠地,化为双鸳鸯,此何谓也?"宣对曰:"后宫当有暴死 者。"帝曰:"吾诈卿耳!"宣对曰:"夫梦者意耳,苟以形言,便占吉凶。"言未毕,而黄门令 奏宫人相杀。无几,帝复问曰:"我昨夜梦青气自地属天。"宣对曰:"天下当有贵女子冤 死。"是时,帝已遣使赐甄后②玺书,闻宣言而悔之,遣入迫使者不及。帝复问曰:"吾梦摩 钱文,欲令灭而更愈明,此何谓邪?"宣怅然不对。帝重问之,宣对曰:"此陛下家事,虽意 欲尔而太后不听,是以文欲灭而明耳。"时帝欲治弟植之罪,逼于太后,但加贬爵。
以宣为中郎,属太史。尝有问宣曰:"吾昨夜梦见刍狗③,其占何也?"宣答曰:"君欲得 美食耳!"有顷出行,果遇丰膳。后又问宣曰:"昨夜尝见刍狗,何也?"宣曰:"君欲堕车折 脚,宜戒慎之。"顿之,果如宣言。后又问宣:"昨夜梦见刍狗何也?"宣曰:"君家失火,当 善护之。"俄遂火起。语宣曰:"前后三时,皆不梦也。聊试君耳,何以皆验邪?"宣对曰:" 神灵动君使言,故与真梦无异也。"又问宣曰:"三梦刍狗而其占不同,何也?"宣曰:"刍 者祭神之物故君始梦当得饮食也祭祀既讫则刍狗为车所轹故中梦当堕车折脚也。刍狗既 车轹之后,必载以为樵,故后梦忧失火也。"宣之叙梦,凡此类也。十中八九,世以比建平
④之相矣。其余效故不次列。明帝末卒。
(节选自《魏书·方技传》)
【注】①文帝:魏文帝曹丕,220-226 年在位。②甄后:文昭甄皇后,因罪被魏文帝赐 死。③刍狗:草扎的狗,用以祭祀。④建平:朱建平,当时一位精通相术的奇人。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女贼郑、姜遂俱夷.讨(平安)
B.. 苟以形.言(表现)
C.我昨夜梦青气自地属.天(连接)
D.其余效.故不次列(效验)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蛇女子之祥/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B.闻宣言而.悔之/弃甲曳兵而.走
C.其.占何也/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宣之.叙梦/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小题3】文章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刍狗者/祭神之物故/君始梦当得饮食也/祭祀既讫/则刍狗为车所轹/故中梦/当堕车折脚 也
B.刍狗者/祭神之物故/君始梦当得饮食也/祭祀既讫/则刍狗为车/所轹故中/梦当堕车折脚 也
C.刍狗者/祭神之物/故君始梦/当得饮食也/祭祀既讫/则刍狗为车所轹/故中梦当堕车折脚 也
D.刍狗者/祭神之物/故君始梦当得饮食也/祭祀既讫/则刍狗为车/所轹故中/梦当堕车折脚 也
【小题4】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现周宣占梦料事如神的一项是(   )
①必与君杖,饮以药酒    ②蛇生四足,穴居门中
③女贼郑、姜遂俱夷讨 ④后宫当有暴死者
⑤有顷出行,果遇丰膳 ⑥十中八九,世以比建平之相矣
A.①②⑤B.③⑤⑥C.②④⑥D.①③④
【小题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宣认为拐杖扶持弱者,药酒医治疾病,因此太守杨沛的梦预示着叛乱即将平息。
B. 周宣认为东平刘桢的蛇生四足之梦不是家事,而是国事,预示着即将杀死女叛贼。
C 周宣认为魏文帝叙述的殿瓦坠地和青气属天之梦,虽然是信口虚构,却仍会应验。
D.周宣认为梦境和言语都是神灵的意志,所以无论真梦假梦,都有吉凶,都会应验。
【小题6】把文中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陛下家事,虽意欲尔而太后不听,是以文欲灭而明耳。
(2)时帝欲治弟植之罪,逼于太后,但加贬爵。
(3)前后三时,皆不梦也。聊试君耳,何以皆验邪?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梅执礼,字和胜。大司成强渊明贤其人,为宰相言,相以未尝识面为慊。执礼闻之曰:“以人言而得,必以人言而失,吾求在我者而已。”卒不往谒。历比部员外郎,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擢中书舍人、给事中。孟昌龄居郓质人屋,当赎不肯与,而请中旨夺之;内侍张佑董葺太庙,僭求赏:皆驳奏弗行。迁礼部侍郎。素与王黼善,黼尝置酒其第,夸示园池妓妾之盛,有骄色。执礼曰:“公为宰相,当与天下同忧乐。今方腊流毒吴地,疮痍未息,是岂歌舞宴乐时乎?”退又戒之以诗。黼愧怒。明年,徙滁州,时赋盐亏额,滁亦苦抑配。执礼曰:“郡不能当苏、杭一邑,而食盐乃倍粟数,民何以堪?”请于朝,诏损二十万,滁人德之。钦宗立,改户部。方军兴,调度不足,执礼请以禁内钱隶有司,凡六宫廪给,皆由度支乃得下。尝有小黄门持中批诣部取钱,而封识不用玺,既悟其失,复取之。执礼奏审,诏责典宝夫人而杖黄门。金人围京都,执礼劝帝亲征,而请太上帝后、皇后、太子皆出避,用事者沮之。洎失守,金人质天子,邀金帛以数百千万计,曰:“和议已定,但所需满数,则奉天子还阙。”执礼与同列哀民力已困,相与谋曰:“金人所欲无艺极,虽铜铁亦不能给。”而宦者挟宿怨语金帅曰:“城中七百万户,所取未百一,但许民持金银换粟麦,当有出者。”已而果然。酋怒,责之,对曰:“天子蒙尘,臣民皆愿致死,虽肝脑不计,于金缯何有哉?顾比屋枵空,亡以塞命耳。”酋益怒,取其副杖之百。执礼犹为之请,俄遣还,将及门,呼下马挝杀之,而枭其首,时靖康二年二月也。是日,天宇昼冥,士庶皆陨涕愤叹。死时,年四十九。高宗即位,诏赠通奉大夫、端明殿学士。议者以为薄,复加资政殿学士。
(节选自《宋史·梅执礼传》,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
B.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
C.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
D.苑吏有持茶券至为钱三百万者/以杨戬旨意迫取甚急/执礼一阅/知其妄/欲白之长/贰疑不敢/乃独列上/果诈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户部,古代官署“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管理全国土地、赋税及户籍等事宜。
B.禁内,即官禁。是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官禁。
C.士庶,即士人和庶人,指社会下层人士。古时对人的社会地位简单可分为四种:公、卿、士、庶。
D.六官,本义是指古代皇后居住的寝官,所以往往用六宫代指皇后,如同后世用中官代指皇后一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梅执礼不媚权贵,守正不阿。有人把他推荐给宰相,但他不以为意,在任中书舍人、给事中时,他驳回了孟昌龄、张佑等人的不合理请求。
B.梅执礼关心百姓,与天下同忧乐。在王黼置酒夸示自己园池妓妾时,他认为国家有难,不应歌舞宴乐,他还减除滁州赋盐,滁人很感激他。
C.梅执礼忠于职守。他主张宫内财务由相关部门管理,小黄门取钱的封识没有用玺,他奏明皇上,以刑杖责罚了主管夫人和黄门。
D.梅执礼不畏金人,舍身取义。他劝帝亲征,帝都失守,金人以天子为人质勒索金帛,他为百姓考虑没有答应,最后被恼羞成怒的金人杀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不能当苏、杭一邑,而食盐乃倍粟数,民何以堪?
(2)天子蒙尘,臣民皆愿致死,虽肝脑不计,于金缯何有哉?

同类题5

(五)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苏州府治东,旧有学,废为文信国祠。祠之西数十步,有僦屋半间以居者,补履先生也。人持败履往,则为补治,得钱以自给。先生少未尝读书,目不识字,以补履所入,从人问字,识一字则馈以一钱,后遂能遍读群书。门内横白板三四尺,置乱书杂旧物其上,其屋壁间亦多古书。以是从之游者,慕其好学,皆称之曰“补履先生”。
②其读书略观大意,未能深造也,然一言感触,辄黾勉服膺,大要以不欺为本。与人言辄引之于善,娓娓然若悬壶泄水也。里中童子有来就学者,不问修脯,往往多至二三十人,然不加督责,任之而已。以故未久辄散去,散则补履如故。
③卒年七十有五。姓钱名近仁,昆山人。

(取材于清代汪缙《补履先生传》)

注:①文信国:即文天祥,曾封为文信公,故称文信国。②僦:租赁。③黾勉服膺:牢记在心勉励奋进。④修脯:旧时称送给老师的礼物或酬金。
【小题1】称“补履者”为“先生”,从文中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对“与人言辄引之于善,娓娓然若悬壶泄水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和人说话,总是把人带入向善这个话题,娓娓动听,口若悬壶。
B.和人说话,就要把人带入向善这个话题,滔滔不绝,口若悬壶。
C.与人交谈,总是围绕着引人向善这个中心,娓娓动听,口若悬壶。
D.与人交谈,总是围绕着引人向善这个中心,滔滔不绝,口若悬壶。
【小题3】“补履先生”被视为“市井奇人”,综观全文,用自己的话概述他“奇”的具体表现。